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是誰讓寶寶“剩菜剩飯”了?

是誰讓寶寶“剩菜剩飯”了?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有的孩子每次吃飯,老愛“剩菜剩飯”,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分享,該關於如何看待孩子總剩菜剩飯,希望讓爸媽們有新的角度去看待寶寶這點不大不小的毛病!

“剩菜剩飯”是怎麼來的?

是誰讓寶寶“剩菜剩飯”了?

原因有三方面

1、“量”:不按需供應

大人在給孩子盛飯盛菜時,總希望能多點就多點,抱着“萬一孩子能吃完呢”的心態,這樣勢必沒有按照孩子的需求來供量,也沒有充分考慮到孩子的食慾。這就要求我們大人不能“一刀切”,比如孩子早餐吃得晚了,或者早中午之間吃了過多的零食,還要求孩子把一整碗飯都全部塞下去就是不現實的。

另外,一個人的食慾和身體狀況有關。孩子如果身體異常或者已經開始生病,自然會食慾不振。比如孩子發燒,大人要給專門準備稀飯之類的好消化的東西;孩子咳嗽,不能給他吃腥的東西。

2、“質”:色、香、味不俱全

媽媽總希望儘量給孩子提供營養豐富、健康的飲食講究均衡搭配,甚至還力爭一個月內,菜基本不重複。可就烹調方式,最終端上寶寶飯桌上的是怎麼個菜,就不太關注。很多菜切的個頭比較大,不是孩子能吃的樣子,有些又可能早就燒好了,那個色就不佳了……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就降低了寶寶對飯菜的喜歡度。

3、“進程”:安排上過於統一

一般情況下寶寶都是和父母一起用餐。可是寶寶的吃飯速度總是跟不上大人的節奏。有的寶真一個慢字了得,吃到後來,他自己也不想吃了。一來,飯菜冷了;二來,寶寶看大家都吃完了,也沒有心思再吃了,最終也只能倒了。

是誰讓寶寶“剩菜剩飯”了? 第2張

寶寶總剩飯,媽媽還可以試試這些方法:

1、在“量”上:按需供應

父母給小寶寶盛飯:靈活不刻板

孩子的食慾、胃口有時候會有變化,媽媽給孩子盛飯要靈活,而不要“一刀切”,最好做到按需供應。孩子胃口、食慾相對好的時候,提供的量可以多一些,反之則少一點。另外寶寶身體狀況不佳的時候,應給其適當減量。若不夠,儘可能提醒、鼓勵其再次適量添加,以避免剩菜剩飯。

大寶寶給自己盛飯:合理自取

媽媽可以嘗試讓孩子自己來盛需要的飯菜,一方面要鼓勵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另一方面要對寶寶的嘗試與努力給予肯定,不要因爲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辦代替。

媽媽鼓勵寶寶根據需要合理自取的同時,要教給寶寶一些禮儀:要用公筷或公勺把食物夾到自己的餐盤裏,而且要吃多少拿多少,不能浪費;在拿取的時候,也要小心:不能將飯、菜掉在桌面、地面。媽媽可以適時引導或介入,提供扶持。

2、在“質”上:提升色、香、味

色、香、味俱全,無疑可以增進幼兒的食慾。媽媽在做飯前可以適當徵詢孩子的意見,想吃什麼樣的菜,同時考慮菜的營養搭配,在加工烹飪時,要多考慮孩子的口味,提升菜的色、香、味,打開幼兒的“胃”,增加其食慾。媽媽平時也要多留心,哪些菜是寶寶“喜聞樂見”的,做一個“有心”的媽媽。

3、在“進程”上:合理安排

媽媽平時應該幫助幼兒養成定點、定時、定量進餐的習慣。

對於吃飯比較慢的寶寶,媽媽可以先讓孩子先吃,以便拉近孩子和大人幼兒用餐的時間差,或者是大人吃完飯後坐在餐桌前稍微等一下孩子,使其安心、舒心地吃完自己那一份,告別“剩菜剩飯”。

是誰讓寶寶“剩菜剩飯”了? 第3張

強化“不吃”的想法是錯誤的

寶寶吃飯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他們在拿起勺筷時會主動學習爸爸媽媽的動作,從中體會吃飯的感覺,抓、捏、挖等手的動作,還有喉嚨的吞嚥感,舌頭的酸甜刺激等等,都是一節節生動的課,他們比我們想象中還要喜歡!餓的時候吃喝得自然快,不餓時速度就會慢下來,只要我們不去刻意強調提醒他們“可以不想吃”,一般他們慢慢地在自己能接受的範圍內會將飯吃完的。節約食物的優良美德什麼時候也不過時!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