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還在用毛巾給寶寶擦臉嗎?沒做到這幾條,你可就太不講究了!

還在用毛巾給寶寶擦臉嗎?沒做到這幾條,你可就太不講究了!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寶寶的皮膚非常嬌嫩,對外界的刺激抵抗力又差,很容易會受傷或感染,而毛巾這種天天和寶寶親密接觸的東西,竟然和錢幣、牀上紡織品,並列成爲最易引發寶寶疾病傳染的媒介之一。

寶寶的皮膚非常嬌嫩,對外界的刺激抵抗力又差,很容易會受傷或感染,而毛巾這種天天和寶寶親密接觸的東西,竟然和錢幣、牀上紡織品,並列成爲最易引發寶寶疾病傳染的媒介之一。

還在用毛巾給寶寶擦臉嗎?沒做到這幾條,你可就太不講究了!

髒毛巾對寶寶的傷害

遠比你想象的要多

總有媽媽問:爲啥我家寶寶那麼愛生病啊?爲什麼身上總會莫名其妙起疹子呢?我說,這可能和你家寶寶的毛巾有關,你信嗎?

毛巾在使用過程中會附着皮屑、灰塵、油脂等髒東西,還有那些肉眼瞧不見的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沙眼衣原體等無數細菌。而擦臉、擦口水、擦奶漬等,這些舉動又進一步加速了細菌們的繁殖,從而引發寶寶腹瀉、腸炎、沙眼等疾病。

根據安全衛生毛巾標準規定

毛巾的細菌總數:每平方釐米不超過200個

而根據國家紡協會數據顯示

只需要3個月

毛巾上的細菌就會超標125倍!

雖然大部分的家長都讓寶寶擁有了專屬毛巾,但很多“惡習”卻讓寶寶的毛巾變得和抹布、墩布一樣髒!

寶寶毛巾,不要掛在水池旁!

水池環境太複雜,洗手、洗衣服、洗生活用品,各種細菌、化學制劑的飛沫噴濺,很容易濺到寶寶毛巾上。

另外,水池旁的毛巾太容易被別人順手使用了。家裏不知情的人,作客的客人,非常容易一不小心就把寶寶毛巾當擦手巾了,尤其是上完廁所洗完手。所以千萬不要圖一時省事,把寶寶毛巾掛在水池旁!

寶寶毛巾,不要掛在馬桶旁!

更可怕的情況是,把寶寶毛巾掛在馬桶不遠處。衝馬桶時噴散出的細菌病毒,肉眼根本看不見。尤其是家裏有拉肚子的人,很可能在衝馬桶時帶出易導致腹瀉的細菌病毒,這寫東西要是在寶寶的毛巾上安家落戶,那寶寶怎麼病的你都不知道!

有條件的話,寶寶的毛巾根本不要掛在衛生間裏!

一巾多用,那你可就太不講究了!

應該不會有大人用擦腳毛巾擦臉的吧?!給小寶寶這麼幹的,我可是聽說過。理由是:“小孩沒那麼髒”。謬論!浴巾、洗臉巾、擦腳巾、pp巾混着用,生怕病毒細菌錯過寶寶,這樣的到底是不是親媽呀

3天清洗一次,3個月換條新的

在我採訪的媽媽中,有40%的媽媽表示:擦臉巾在用之前從不衝溼,用後如果不髒,就不洗,直接晾起來,直到毛巾有明顯髒的痕跡或是有味道了纔會徹底清洗。

還有55%的媽媽在用前不衝溼,但用後會用清水沖洗再晾曬,一週進行一次徹底清洗和高溫消毒。

還有5%的媽媽屬於有點“潔癖”,每天用完都會用香皂或清潔劑清洗,並每天都將寶寶的擦臉巾進行高溫消毒。

國外的微生物學專家說:爲了避免毛巾上微生物快速繁殖、失去控制,毛巾在每次使用前後,都應該用水沖洗,使用三次後就該徹底清潔一次,三個月就應該換一條全新的毛巾。

寶寶毛巾,不能用消毒劑!

崔玉濤醫生曾在節目中明確表示過:很多寶寶愛生病,還可能是因爲家裏太乾淨了!沒有正常的“生活細菌”,也會讓寶寶抵抗力變差,變得愛生病。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消毒消過頭了,比如使用消毒劑。

消毒劑將各種細菌消滅的過於徹底,使寶寶處於無菌環境。而且,沒有被徹底清洗乾淨的消毒劑,還會對寶寶細嫩、脆弱的皮膚造成危害。所以,有個太過“處女座”的媽媽,也不一定是好事。

正確的毛巾消毒方法

不洗也不對,用消毒劑也不對,那到底怎麼樣纔對呢?

煮:把清洗乾淨的毛巾,浸泡在開水中,煮沸10分鐘左右,然後暴曬、晾乾。
微波爐:將毛巾清洗乾淨,折成小塊放在盤子中,微波爐中火加熱5分鐘,記得毛巾一定要是完全浸溼的狀態才行哦!

蒸:同樣是採取高溫消毒法,但用蒸的方式,就需要持續加熱保持30分鐘左右,纔可以殺滅絕大多數微生物。

還在用毛巾給寶寶擦臉嗎?沒做到這幾條,你可就太不講究了! 第2張

如果不給寶寶用毛巾

還有什麼選擇?

並不是說,毛巾不適合給小寶寶用,而是要注意的清潔,和使用的時限。除了毛巾,還有一些選擇可能更適合小寶寶。

純棉紗布巾:相信這是很多媽媽的選擇,不掉毛、吸水性強,容易清洗容易幹。但是紗布巾也有一個小缺陷,由於“毛少”,它在浸溼後不像毛巾那麼柔軟,所以被小寶寶使用時,一定要注意用“蘸”的方式,而不是“擦”,以免傷到寶寶嬌嫩的皮膚。

一次性潔面巾或乾溼兩用巾:如果經濟條件允許,用一次性的棉柔巾給寶寶清潔也是非常好的選擇,不僅質地柔軟,擦臉、擦腳、擦屁屁,都非常方便。還能節省清洗的步驟,減少毛巾被污染後帶給寶寶的傷害。

文章中只提到了寶寶的毛巾,但除了毛巾以外,浴巾或其他物品,也都可以遵循文章中的方法。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