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如何判斷寶寶冷不冷?怎樣正確給孩子添衣?

如何判斷寶寶冷不冷?怎樣正確給孩子添衣?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之前就聽北方的媽媽們在說,北方已經下雪了,而大廣州呢,雖然說入秋失敗,但早晚秋意漸濃,大家也都翻箱倒櫃地把長袖拿出來了。

米藍這兩天也有點着涼了,一邊碼文一邊鼻子擤不停。

如何判斷寶寶冷不冷?怎樣正確給孩子添衣?

可能就是因爲這兩天我感冒了,婆婆特擔心,生怕小好也着涼感冒。這不今天早上出門,摸到小好的手涼涼的,硬是給她套了件外套才讓走。小好就一個勁地喊着:“我不冷,我不穿,不要……”地跟婆婆較勁。

我看着外頭的大太陽,跟葉先生進行了無奈地眼神交流。無法,最終葉先生只能“挺身而出”,接過外套,再三跟婆婆保證,一定會幫小好穿,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開溜出門纔算了事。

寶寶冷不冷,怎麼判斷?

不要說像婆婆這樣的老人家,其實我們日常也習慣通過摸手摸腳丫去判斷孩子的冷熱。但其實,這樣的判斷方法並不完全正確!

兒科醫生崔玉濤就說過因爲孩子的心臟力量相對較弱,每次泵血後到達四肢末端的血量很少,所以我們就會感覺孩子的手腳比較冷。只要家長摸着孩子的頸部溫暖,就不用擔心。

如何判斷寶寶冷不冷?怎樣正確給孩子添衣? 第2張

所以正確的判斷方法應該是摸頸背部。就是將手伸入孩子的後衣領,摸一摸後頸和上背心處,左右橫掃一下。要是媽媽感覺到

寶寶皮膚溫暖,那麼表示穿衣合適;

寶寶皮膚髮燙而且有溼潤感,那麼表示穿多了;

寶寶皮膚髮涼,那麼表示要加衣了。

穿衣過多,危害也大

雖然我們清楚孩子不冷,我們就不用給孩子穿太多,但無奈老人家不聽啊,總說穿多總沒錯,凍着就後悔了。就像我婆婆,到了冬天總想把小好裹成一個糉子。

真心很無奈,但其實凍到孩子確實不應該,可捂得太多,熱到孩子一樣是會出問題。

導致捂熱綜合徵

天氣稍微一涼又或者孩子發燒,爸媽們都喜歡給穿得裏三層外三層的,其實這樣導致產生的熱量無法散發,身體的溫度越來越高散發不出,短時間內大量的出汗還可能導致孩子脫水,休克。

降低孩子抵抗力

適當穿多可以避免着涼,但穿太多容易導致孩子更少接受冷空氣的刺激,身體對氣候的變化更脆弱,更容易生病。

如何判斷寶寶冷不冷?怎樣正確給孩子添衣? 第3張

限制發育,出現皮膚疾病

穿衣過多還會限制孩子的肢體活動,讓孩子的運動發育落後。 而且還容易導致一些皮膚病,例如長痱子、毛囊炎等。

天冷了,怎樣正確給孩子添衣

雖然知道怎麼判斷孩子的冷暖,但米藍知道,天冷了,孩子應該穿多少,媽媽們還是很糾結。雖然懂得讓孩子穿得舒適纔是最重要的,但說到底,給孩子穿衣,還得靠經驗+科學。

還不會走路的寶寶,活動量大,代謝低,體溫相對會低一些,可以比媽媽多穿一件;但對於已經學步的兒童又或者是學齡兒童,穿衣的標準可以和媽媽一樣,又或者少穿一件。

兒科醫生張思萊就說過:孩子穿衣與成人一樣或多一件衣服,千萬別多穿,孩子愛活動,出汗多,你們想一想他們多難受呀!

米藍幫大家整理了不同月齡寶寶的穿衣建議,媽媽們可以參考一下哦!

0-3個月:這個月齡的寶寶,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幾乎沒有活動能力。應該給寶寶穿柔軟、舒適、厚薄適中、方便穿脫的開襠連衣褲;

4-6個月:這個月齡段的寶寶已經會翻身了,睡眠時間也比之前有所減少。要給寶寶穿柔軟、輕薄、保暖的棉衣褲;

如何判斷寶寶冷不冷?怎樣正確給孩子添衣? 第4張

7-9個月:這個階段的寶寶會爬了,有些還會扶着牆壁走路。媽媽們可以在棉衣褲外面加上一個厚薄適中的羽絨背心,方便脫穿又保暖;

10-12個月:寶寶直立行走能力加強了,建議不要穿得太臃腫,限制寶寶的活動。在暖軟、舒適的運動式衣褲外加一個羽絨襖或絲棉小背心,就很不錯。

如何判斷寶寶冷不冷?怎樣正確給孩子添衣? 第5張

2歲:寶寶已經會跑會跳,活動量大大加強。要小心衣服太多玩出汗後反而容易感冒。這個年齡的寶寶可以穿粗棉布運動棉衣和中厚的背心,褲子膝蓋處也可適當加厚,方便活動。

上面的穿衣指導已經很詳細了,但還是有些小細節米藍需要跟大家分享,比如寶寶出汗時,媽媽不要立即給寶寶脫衣服。先拿乾淨毛巾擦乾寶寶後背,額頭的汗,再脫衣服。

如果帶寶寶外出時,手裏常備着一件外套或者帽子。畢竟秋天的天氣,你懂得,變天比變臉快多了。而且早晚比中午多穿一件,活動時比靜態時少穿一件。秋天顯著的特點之一就是早晚溫差大。

如何判斷寶寶冷不冷?怎樣正確給孩子添衣? 第6張

要是碰上好天氣,媽媽們大可帶小朋友到室外活動。運動不僅可以促進血液循環,而且可以促進消化和吸收,加強呼吸系統與新陳代謝的功能,還可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增強肌肉的耐寒及抗寒能力。

每個寶寶的體質不同,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都有差異。媽媽要根據自己的寶寶合理地安排好添衣的事宜哦!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