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教育孩子有特效藥嗎?是什麼?

教育孩子有特效藥嗎?是什麼?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老師,我女兒特別容易沒自信,怎麼辦啊?”“老師,我兒子總是一回到家就看電視,不愛寫作業,怎麼辦吶?”…

老師會解釋:家長要多一些耐心、平時多注意孩子的積累…諸如此類的話。

但有些家長心急地問道:道理我們都懂,但是沒有用啊!有沒有快速見效的方法呀?潛臺詞彷彿是說:給我一個藥到病除的仙丹!一顆能立馬讓孩子愛上學習、乖乖聽話的仙丹。

如果真的有這麼一顆仙丹,你真的敢給孩子吃嗎?

教育孩子有特效藥嗎?是什麼?

真的有教育的特效藥嗎?

就算真有這麼一種特效藥,孩子吃下之後也需要一段時間來發揮作用吧?其實教育孩子是一樣的道理!

成功從來都是積微成著的,“微”指的是微小的事物,如生活中的小習慣,學習上的小知識。

如喬布斯在輟學後上的美術字課,在他設計第一臺個人電腦時,為發明電腦上的可變字型發揮了靈感

喬布斯這樣回憶說:“如果我當年沒有去上這門美術字課,蘋果電腦就不會發明這麼漂亮的字型。”“在我念大學時,是不可能把未來的很多點連線起來的。只是在10年之後,當我回頭看時,是如此清楚和顯然。”

很多曾經看似無用的小知識或小技能可能在某個時刻就會幫你一把。喬布斯正是因為做了一些的很多人都認為沒用的東西,才令他的事業如日中天。

在平時對孩子的教育中,可能很多小事看似是沒用的,如整潔的習慣、等待的習慣、甚至是孩子胡思亂想的愛好,都覺得是可以忽略不計。但往往就是這些小細節,決定孩子的人生的成敗。

比如

孩子的想象力

教育孩子有特效藥嗎?是什麼? 第2張

一個小朋友將蘋果畫成了藍色,遭到了爸爸的訓斥:“你沒吃過蘋果嗎?蘋果是藍色嗎?”這樣的質問,讓孩子以後可能就只能照葫蘆畫瓢了!

但是,喬布斯畫的蘋果就不是紅色,而是藍色的、白色的、甚至是黑色的,而且還被咬了一口。一顆藍色的蘋果又算什麼呢?

孩子天生就對世界充滿期待、充滿想象,也正是因為想象力與創造力,才讓這個世界一直在進步,不是嗎?

在學校裡,孩子會學很多的公式,只要在解題的時候照搬就行;在家庭裡,孩子會學很多規矩,只要遵守了就不會被批評;在不知不覺中,我們總喜歡給孩子一個標準的答案或者公式。

孩子的想象力就在“這標準的道路上”漸漸消失,慢慢的習慣了非黑即白,非錯即對的思維模式。

這樣的思維並不就是錯的,只不過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如果按固有的模式行不通了,就會手足無措,因為他們可能就真的只懂這一種解決方式。

所以在關注孩子學習成績的同時,也請家長不妨試試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比如在生活中,多問孩子為什麼、允許孩子發表自己不同的見解,比如為什麼冬天會下雪?孩子可能會回答:天很冷,雪是天上的雲給我們蓋上了大棉被。

這樣的回答,很可愛,也很童真不是嗎?

有條件的話,還可以多讓孩子去嘗試動手實現自己的想象。積木是一個有助於發揮孩子想象力的玩具。孩子可以從砌積木的過程中,天馬行空,還會努力地將自己的想象用積木創造出來。

比如

孩子的等待能力

教育孩子有特效藥嗎?是什麼? 第3張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沃爾特·米歇爾設計了一個著名的關於“延遲滿足”的實驗:

研究人員告訴參加實驗的十名兒童,可以選擇馬上吃掉提供給他們的糖果,但如果等研究人員回來時再吃,則還可以再得到一些糖果作為獎勵。結果是大約三分之一的孩子堅持了15分鐘,等到研究人員回來並得到了獎勵。

在後來跟蹤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那些能夠堅持等待的孩子,長大以後比那些堅持時間短的孩子更有成就

這個實驗,除了告訴人們對於延遲滿足的認識之外的,其實還說明了個體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性:

孩子在那種等待的、著急的情緒中,會對自己的行為和時間有越來越清晰的認識,那就是儘管內心對有些事情的需求是刻不容緩的,但是現實和內心的感受是不同步的。

在這個過程中,情緒起到了調節、舒緩的作用,同時孩子也真切地感受到時間的存在與流逝。

簡單點說,孩子學會等待,不僅有助於孩子學會調節情緒,還有助於培養孩子的時間把控能力。

在生活中,孩子經常會想買新的玩具,遇到類似的情況時,家長可以提供孩子這樣的選擇:你可以現在買這個玩具(單個),但是未來的一個月,不能再買其他的任何東西;你也可以等一個月,一個月之後,你可以買這個系列的整套玩具。

逐漸的,孩子可以從中理解等待的意義。

總結

同樣是一個小習慣,卻影響了一個人的大前程。也正是這些小習慣,拉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