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飲食 > 寶寶食譜 > 吃麵包=吃化肥?求真相!

吃麵包=吃化肥?求真相!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看到這個題目,你一定以為這又是一篇譁眾取寵的文章。事實上提到食品安全,媒體拿出再多驚悚、離奇、狠毒的字眼,也不見得能讓人肝顫,因為我們這些年聽得太多了,耳朵都起糨了。一部人深信不疑,一部分人嗤之以鼻,但大部分人都當成段子,聽聽了事。然而,我們唯獨缺少——科!學!精!神!作

吃麵包=吃化肥?求真相!

朱毅:理學博士,營養和食品安全專家,現任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科技部農產品貯運保鮮聯盟副祕書長,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簽約觀察員,數獲各類科學傳媒類獎勵。

微事件

“麵包新語”食品門事件在朋友圈傳的沸沸揚揚,微信中稱其炸甜甜圈的食用油跟開店時間一樣久遠,更有傳言稱,麵包中含有甜味劑、膨鬆劑等50多種新增劑,“吃麵包=吃化肥”,麵包美味、香甜,但千萬不能再給寶貝當早餐和點心啦!


該不該拿麵包當早餐?

無論從外觀還是從口感,當早餐主食,饅頭君自然打不過麵包君。我們這個有著幾千年吃饅頭歷史的民族,再快節奏生活的緊逼下,也慢慢接受了更方便快捷的西式早餐方式。小編某次逛商場到得太早,在門外等時見一位媽媽正在喂大約8、9個月的寶寶吃早餐,一大塊麵包,三下五除二就被小傢伙消滅掉,孩子吃得美,媽媽表情得意,媽媽大概心裡想,寶寶吃這麼大塊麵包,今天的早餐吃得真不錯!

麵包真的比饅頭更適合當早餐嗎?

1真相

饅頭由於不放糖鹽,所含能量要低,且100度蒸熟,不產生任何有害物質、營養素流失小,有自然香氣;而麵包能量高,且烘烤溫度在200度左右,表皮部分會產生微時的丙烯醯胺,還會造成賴氨酸損失和維生素分解。比較下來,饅頭的確比麵包更適合當早餐主食。

麵包裡的50多種新增劑,危害幾何?

為了達到口感和工藝的要求,做麵包確實需要用到一些食品新增劑。麵包里加了50多種新增劑,似乎在告訴我們新增劑使用的種類越多,食品就越垃圾、越不安全。其實,食品新增劑的安全性歸根結底是要看用了多大的量和吃了多少,而和使用的品種數量沒有必然聯絡。讓我們來看看麵包中主要加的幾類新增劑是否對人體有那麼大危害?

2真相

膨鬆劑 能使麵包口感膨鬆,麵包中的膨鬆劑主要小蘇打,即碳酸氫鈉。不過,做麵包時也有誤用含鋁的烘焙粉,所以有人說吃麵包等於吃化肥。說到鋁的危害,最主要的就是致癌。不過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的食品新增劑聯合專家委員會暫定的每週耐受攝入量為每週每公斤體重2毫克,相當於15公斤重的寶寶每週吃30毫克鋁。需要提醒的是,造成健康影響所需要的鋁要遠遠超過每週耐受量,只要寶寶不是大量吃麵包,一般不用太擔心。

甜味劑 許多人將甜味劑等同於糖,認為過量糖對寶寶產生的危害,也適用於甜味劑。這種認識是錯誤的。事實上用甜味劑替代麵包中的糖,可減少能量攝入,降低蛀牙和齲齒風險。

麵包中常用的新增劑還有:乳化劑——使麵包不易老化,香精香料——能做出不同味道的麵包。媽媽需要知道的是,食品新增劑在使用前會經過嚴格的安全性評價,只要加入的食品新增劑符合標準,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3媽媽謹記

要購買正規的產品,由於有些麵包糖油較高,應該儘量少選擇丹麥麵包、夾餡麵包,多食用糖油較低、富含粗纖維的全麥麵包、吐司麵包。

事實上,說起麵包,除了人們比較擔心的食品新增劑,還有一種物質,需要引起媽媽重視,那就是——反式脂肪酸。而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大戶還有寶寶經常吃的奶油蛋糕。

微事件

安徽衛視做的一檔節目在微信裡熱傳,該節目通過現場實驗、機構檢測等證實,市面上大多數蛋糕都用的人造奶油,甚至是更低劣的廉價奶油。檢測結果稱,其檢測的7個樣品中,有6個(每100克)超出成人反式脂肪酸2.2克的限量。


1真相

街頭林立的各式各樣的洋快餐店、蛋糕店,讓寶貝寶們越來越多地接觸奶油蛋糕、冰淇淋等洋零食,大大增加了攝入反式脂肪酸的機率。調查資料顯示,北京、廣州等大城市,低年齡組人群的反式脂肪攝入水平較高,其中3~6歲年齡組最高。人造奶油中所含的反式脂肪酸會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降低記憶力,易引發肥胖和冠心病,干擾必需脂肪酸的吸收。所以,應該少讓寶貝食用反式脂肪酸過高的食物,能不吃就不吃,這也是幫助寶寶養成好的飲食習慣的重要方面。

2媽媽謹記

兒童每天食用切片面包不宜超過50克(約1片)、蛋黃派30克以內(約1個),餅乾不超過20克(約2~3塊)。

嬰兒食譜
幼兒食譜
學前食譜
兒童食譜
母乳餵養
人工餵養
輔食新增
寶寶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