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理解和尊重讓孩子少受傷(一)

理解和尊重讓孩子少受傷(一)

來源:育娃網    閱讀: 5.0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理解和尊重讓孩子少受傷(一)
大人習慣於用“平等”的標準和眼光來看待兒童,並用“好”“壞”來區分他們的行爲和感情,使兒童常常因爲日常生活中做了大人不滿意的事而受到責怪。

  由於兒童不可能知道怎樣做才能博得父母的歡心,但他有很依賴父母,這樣,兒童就漸漸對自己和自己的行爲感到沒有把握而喜歡看父母的臉色行事。其實兒童看待自己的錯誤要比想象中心裏想的要嚴重得多,因而兒童在受到責怪後,所忍受着內疚的沉重負擔是出乎大人們預料的。

  因此,父母在評判孩子“對、錯”前,先要理解和尊重孩子,要做到這點,需要學習一些策略:

  策略之一:給孩子的“錯誤行爲”找個正當的理由

  平平是個圓圓臉的男孩子,他每天都帶好幾樣玩具去幼兒園,經常和朋友互換玩具玩,甚至還常常掉了一兩個玩具。咪咪也是個可愛的小女孩,但在小小班的時候她從來也不帶玩具到幼兒園來,也不愛與其他孩子交往。在老師的要求下,她的父母每天都嘗試着鼓勵她帶玩具到幼兒園去,但她說什麼也不願意,逼得急了,她就邊哭邊喊:“他們要搶我的玩具的呀!” >>>用童心去理解你的孩子

  爲什麼有的兒童可以和別人一起玩自己的玩具,而有的兒童從不把自己的東西拿出來和別人一起玩呢?我們如果按成人的規範來判斷,會認爲前者大方、慷慨,而後者自私、不友好,於是我們很可能會向後者提出要求,要他“試一試和別人一起玩”,或告訴他“和別人一起玩是很開心的”等等,如果這孩子還是不願意或在成人要求下不得不做,但轉眼又我行我素,我們很可能對這孩子產生了偏見,並不知不覺地在孩子面前流露出來,更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其實,我們要解決的不是表面問題,而是行爲的實質問題:願意和別人一起玩自己玩具的兒童是有安全感的,容易與人友好相處,他不怕吃虧,不需要提防人家侵害自己的權利;而不願拿出東西和別人一起玩的兒童則是缺乏安全感的,他並不是自私或不友好,而是對自己應付別人的能力沒有信心,這樣的兒童在面臨新情況或困難時,常常會退縮、反抗、甚至攻擊別人。那麼成人要做的就不是要求孩子改變行爲,而是先充分地給予孩子安全感,幫助他建立自信心,那麼上述情況就迎刃而解了。

  策略之二:讓孩子有爲自己的事作決定的機會

  傑傑從幼兒園回家後在看動畫片,外婆燒好了飯菜,叫道:“傑傑,吃飯啦。”傑傑先是不理不睬,外婆又叫道:“傑傑,快來呀,飯菜要冷掉了。”傑傑頭也不回地說:“不要吃飯,我要看動畫片。”外婆對一旁的外公使了個眼色,外公乘傑傑不注意,悄悄將電視頻道轉換了,立即換來了傑傑的大哭大叫,外婆好說歹說都聽不進,最後以外公狠很打了傑傑兩下屁股才把傑傑“打到了”飯桌旁,但是傑傑是含着眼淚吃飯的,這頓飯一家人都吃得沒有味道……

  很多家庭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有時成人還爲了省“麻煩”而索性將飯菜端到電視機前讓孩子一邊看電視,成人一邊餵飯。不論是強迫孩子“按時進餐”,還是遷就孩子“邊看邊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都是不利的。也許我們可以在要求孩子吃飯時,給孩子一個選擇的機會,自己爲自己拿主意,例如:孩子可以在“看完正看到一半的動畫片,馬上來吃飯”與“再看兩分鐘就來吃飯,然後在吃完飯後還能看一個動畫片或做一件孩子喜歡的事”兩者之間選一個方案,這樣,孩子自己作出了選擇和決定,執行起來會比較樂意。 >>>尊重寶寶的N種方式

  我們必須承認,“幼兒正在逐漸成長爲一個獨立的人,他有堅持自己主張的內驅力,並以此證明自己是獨立的;他有時不按照成人的囑咐行事以顯示自己的獨立性;他正在試探怎樣才能成爲一個獨立自主的人,一個自己有權的人。”兒童需要感到自己有可能安全地堅持自己的主張,正如他必須發現自己有可能在約束和限制中生活一樣,兒童接受哪種限制,對於他怎樣學會堅持自己的主張和怎樣限制自己的行爲,起着決定性的作用。

  策略之三:孩子有生氣和惱火的權利

  揚揚見一些小朋友在下棋,就擠了進去,……一會兒,只見另一個孩子捂着鼻子哭着跑過來:“揚揚打我,我的鼻子給他打疼了。”揚揚爸爸跑過去把揚揚一把拉出來,質問道:“你幹嗎打人家?你這小鬼昏頭啦?把別人打傷了怎麼辦?啊?!”揚揚憋紅着臉聲辯:“那他幹嗎不讓我看吶?”“不讓你看就可以打人啦?我看你是越來越不像話了,去,趕快向人家道歉。”“我幹嗎要道歉,是他先不讓我看的。”揚揚還是一臉倔強,爸爸氣惱地伸手就在揚揚的頭上打了一下,這下,揚揚也咧開嘴哭上了,一邊哭一邊還在叫:“是他先不讓我看嘛,是他先不讓我看嘛……”還向爸爸揮着小拳頭。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