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讓家庭成爲應試教育的避風港

讓家庭成爲應試教育的避風港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讓家庭成爲應試教育的避風港
  你的家庭到底是給孩子提供避風港還是第二戰場,是讓孩子多睡一個小時還是讓他多上一門課,家長們都是可以選擇的  孩子個性的培養、個性的發展主要是家庭的功能,只有父母才能一對一地、深入地、無微不至地觀察、發現和培養孩子的個性發展。學校提供的是面向所有學生的基本教育。所以,西方國家的學校爲家庭教育留出了足夠的時間。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的孩子甚至沒有太多時間睡覺。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中小學生的平均睡眠時間爲7小時37分,比國家規定的時間少了1小時23分。他們比美國、意大利、瑞士的同齡人每天要少睡四五十分鐘,在高中階段,這個差距擴大到了一個小時以上。  中國的許多家長在分數和考試面前,可以不顧孩子的身體健康,放棄做人的基本教育。只有當孩子失去身體和心理的健康後,家長才會痛苦萬分地反省:在孩子的健康和分數之間,他們最需要的其實是前者。  曾有媒體報道,南京有一個小學五年級的女生,考了44種證書。在北京,一些小升初學生的推薦材料厚達100多頁,各種獲獎證書、證明琳琅滿目。這是好的教育嗎?這能夠幫助孩子成才嗎?  在教育的問題上我們應該向日本學習。譬如,日本幼兒園通過每天的穿衣、換衣等,讓孩子練習獨立生活的能力,養成有條不紊做事的習慣。一些幼兒園不重視知識教育,孩子們沒有課本,只有每月一冊的繪本。幼兒園的教學計劃中,沒有數學、繪畫、音樂這些項目,更別說英語、奧數了。問他們教什麼?答案讓你永遠也想不到:教孩子們學會笑眯眯!還教什麼?教會說“謝謝”。  一個值得注意的反差是,中國人喜歡講少年早慧,而美國正好相反,“都是笨孩子的故事”。不管是愛迪生、愛因斯坦還是林肯,他們的經歷表明:歷經磨難大器晚成,這是大多數人成長的規律。在獨生子女的環境下,很多家長對於早慧兒童和超常教育、天才教育傾注了太多的熱情,也犯下了太多的錯誤。  一些名人的教育觀值得學習。大多數名人成名之後都是平平淡淡的,而且他們的家長也不要求他們出人頭地,成爲名人。如著名作家老舍對子女的要求:一是粗通文墨;二是有一技之長;三是不欺負人也不被人欺負。這些要求是每一個家長都可以做到的。  教育的一個非常基本的價值,是幫助一個人自我發現、自我實現。評價一個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是否成功,一般有兩個標準:一是在小學的時候,如果他能夠與書爲友,也就是說養成了閱讀的習慣,教育就完成了一半,“喜歡讀書的孩子不會學壞”。二是在他高中階段形成了獨特的興趣愛好和發展方向。如果實現了這一點,他的教育的另外一半也成功了,他就會主動學習。如果一個年輕人在選擇大學時一片茫然,大學畢業後又一片茫然,不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擅長做什麼,這就是真正意義上的教育失敗。  但現實令人憂慮。一家大企業的人力資源總監對新生代的大學生做了這樣一番評價:有理想沒方向,有個性沒主見,有學歷沒學問,有知識沒文化,成年人未成人。這雖然是片面之詞,但有一定的道理,值得重視。  家長所能夠改變的就是自己。所要改變的主要就是一些不正確的教育價值觀。家長們不要被“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些奇談怪論所迷惑。很多兒童沒有輸在起跑線上,而是累壞在起跑線上。  中國的無數家長正以愛孩子的名義破壞子女的健康成長,而他們對此卻渾然不覺或無能爲力。實際上,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暫不能改變的情況下,家長們依然有選擇的餘地。你的家庭到底是給孩子提供避風港還是第二戰場,是讓孩子多睡一個小時還是讓他多上一門課,家長們都是可以選擇的。家庭教育不能被應試教育綁架,家長更不能成爲應試教育的幫兇。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