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看看國外都是如何進行精英教育的?

看看國外都是如何進行精英教育的?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看看國外都是如何進行精英教育的?
  美國、加拿大也有超前教育,也有擇校、學區房。區別僅僅在於個性發展下的需求多樣化,只有一小部分人才考慮讓孩子擠入精英階層。想當精英的孩子,有些很中國。  出國前,就從各種渠道得知國外的教育很寬鬆。因爲寬鬆,很多身在國外的媽媽擔心孩子的前途。也因爲寬鬆,很多不堪國內重負的媽媽把孩子送到國外。  從對近幾年安妮在加拿大公立學校的上課時間和作業上看,國外孩子的確比中國孩子輕鬆太多。這輕鬆的背後,實際上體現的是兩個問題,一個是北美公立教育的核心目標是針對全體孩子的公民教育,並不是培養精英。另一方面,即使想做精英,也要從金字塔基座開始,從學做社會人開始,這是整個社會對精英的基本要求。  對於想成爲精英的孩子,一般可以有以下幾種途徑。  擠進公立教育的天才計劃(GiftedandTalentedEducation),也有人稱爲資優班。這個計劃在美國是被立法確認的,但是在各州的實施方法不盡相同。有的一年級就開始選拔,有的三年級纔開始。  而從加拿大的情況看,因爲安妮當時上學的時候年齡小,我們沒有太關注這個問題。但是對於小升初階段,因爲有朋友的親身經歷,所以知道溫哥華公立教育體系的Minischool還是個不錯的選擇。這個計劃中,有的側重於領導力;有的側重於藝術;有的側重於科學。其中就有提前兩年畢業直接升入UBC(溫哥華的卑詩大學,加拿大一流大學)的項目。而在加拿大的多倫多,聽朋友介紹,天才計劃的選拔則更普遍,華人孩子的入選率也非常高。  關於選拔的具體標準,沒有對外的資料,推薦的老師和被選拔孩子的家長都沒有任何可參照的複習標準。題目完全是開放的、不需要複習的,自然狀態下的進行。而有一種說法是,它與孩子的語言發展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有一定關聯。考察的不是現有知識,而是今後的發展趨勢。  這一計劃,感覺亞裔尤其是中國家庭還是比較看重的,但是白人家庭則有些會拒絕去參加。說到原因,也許就是大家對精英的理解不同。白人家庭往往更看重個人興趣,並不單純依仗於學業上的成就。我們所認爲的名校與高學歷對他們中的很大一部分人來講並不值得花費特別大的代價去爭取。  比如同樣是去美國的常春藤大學,華裔或者其他亞裔家庭只要能申請到很少有放棄的。但是很多老外家庭則會算經濟賬。有些孩子會自己選擇上兩年社區大學最後兩年轉入藤校這種方式來減輕學費壓力。  除了公立教育的天才計劃,更多有經濟基礎的家庭會選擇私立學校。在北美,公立教育是免費的,但是私立教育費用昂貴。一般好的私立學校的學費每年要在3萬美元以上。而美國和加拿大普通人的年均工資也不過如此。除此之外,要想成爲精英,各種才能方面的培訓必不可少。這方面每年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所以,一般的白人家庭即使重視教育,但是不會傾家蕩產、放棄全家人的生活需求去供孩子讀書。尤其是一般家庭都是兩三個孩子,全部上私校對普通工薪階層家庭也是不現實的。  所以有些家庭會選擇小學階段上公立學校,然後等到中學開始,看孩子確實有這方面的潛力,再送去私校。這也是安妮在溫哥華上學的時候一位白人同學家庭的選擇。因爲當時,他們家的姐姐馬上要小學畢業。據孩子的父母講,他們自己小時候也是這樣的方式。  如果孩子既上不了私校也無緣天才班,要想讓孩子有個好未來,很多家庭採取的方式也是好的公立學校加課外班的形式。北美公立學校的排名一直是重視教育的家長們,尤其是亞裔家長們關注的數據。著名的補習學校——公文學校也很流行,其主要生源是亞裔孩子。而很多從大陸出去的孩子,一般還把國內的奧數題拿過去訓練,希望通過數學贏得優勢。  近些年美國、加拿大因爲移民的大量增加,整個社會教育分化的趨勢特別明顯。亞裔尤其是中國孩子集中的社區,學校的排名明顯上升,這給本國白人家庭也帶來了很大的壓力。而非裔、拉美族裔等集中的區域,則普遍對學業重視程度不夠。不同的目標導致學生的分化非常嚴重。同樣的北美教育,有人說好有人說不好,也和這個有關係。  記得幾年前網上曾經流傳一份多倫多某小學公佈的數據,根據目前在校學生的學業情況預測未來的收入狀況,其中最高的是中國孩子,被預測在年均收入8萬加幣以上,而最低的族裔則在3萬以下。  我看北美精英教育,實際上是一個分階層的教育。不同階層的人要求不同,所以整個社會對精英尤其是對於通過讀名校躋身精英行列並沒有形成全社會的迫切和焦慮。  有人說北美的教育是愚民政策,說他們讓不同階層的人都覺得自己過得不錯。基於這樣一種社會氛圍,非常多的普通老百姓關心的是,哪個職位出來工作會穩定些、工資會高些、保障會好些。那些不打算上大學的孩子,擁有在社會上立足的技能是他們的目標。而從社會環境上來說,藍領的社會地位並不低,比如一些藍領技術工人的收入比白領還要高。所以,有白人媽媽就說:“我的兒子將來能當上公交車司機我就滿意了。”這樣的崗位,不需要大學本科的學歷,自然大家也沒必要去爭取那15%的精英名額。  因爲名校招生看重團隊精神、看重發自內心的興趣以及追求興趣過程中的堅持與忍耐、看重服務社會服務大衆的價值觀,這些和學業成績同等重要。所以孩子們在通往精英之路上必須兼顧與平衡。也因此,很多人覺得北美的好高中就像煉獄,花不多的時間拿到優異的學業成績是前提,剩下的時間則要有各種拿得出手的特長和社會活動經歷。在這種評價標準之下,能躋身名校的孩子往往是身經百戰,繼續適應高強度的名校大學生活纔有可能不被淘汰。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