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親子 | 以愛之名,這些錯誤的教育方式你有嗎?

親子 | 以愛之名,這些錯誤的教育方式你有嗎?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無論你的身份是孩子還是爲人父母,似乎都能在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如同其它國產熱播劇一樣, 標榜“零差評”的《小別離》也沒有逃脫爭議的漩渦,此外,劇中所折射出來的“中國式教育問題”也引發了諸多討論。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發佈的一組調查數據深深觸動了小編。該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01人進行了一項關於父母教育方式的調查顯示,59.4%的受訪者表示曾因父母錯誤的教育方式而受到傷害,53.9%的受訪者最不認同父母說“我是爲了你好”。

親子 | 以愛之名,這些錯誤的教育方式你有嗎?
中青報社會調查中心發佈的調查數據

這些數據,值得每一位孩子家長重視與反思。我們總是在感嘆“熊孩子”當道,其實背後隱藏的是教育的缺失。

爸爸媽媽們,以下這些錯誤的教育方式,你有沒有呢?一起來看看,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吧!

過分溺愛,忽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孩子是父母的愛情結晶,愛孩子是天性使然,但溺愛孩子卻是人類獨創的一種另類之愛。

“一切都給孩子,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教育家馬卡連柯曾這樣告誡父母。在世界各國的家庭教育中,中國父母對孩子的溺愛程度當仁不讓地名列前茅。

除了溺愛,嚴格的中國父母們對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忽視也相當可怕。在這方面,很多父母按照他們的思維方式,嚴重扼殺幼小孩子的心理、情感、意志和興趣等非智力因素,從三四歲甚至更早,父母們便開始命令孩子們學漢字、念唐詩、背宋詞、練算術,而不去顧及孩子愛玩的天性,一味地學死知識,一味地命令式教育,將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堅持性和創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拋之腦後。

禁錮心靈,扼殺孩子的創新能力

親子 | 以愛之名,這些錯誤的教育方式你有嗎? 第2張

有一個關於教育的小故事很有意思,一箇中國兒童拿着自己畫的圖畫讓父母鑑賞,他會說,你看,我畫得像不像?同樣,國外的孩子會向父母說,你看,我畫得好不好?

“像”與“好”,一字之差,卻有着天壤之別。

相同的環境,不一樣的提問方式,答案也截然不同,兩種不同的教育方式與理念躍然紙上。自古至今,中國人從來不缺乏智慧,但我們對於創新能力、應變能力和競爭能力的缺乏,卻是毫無疑問的。

物質刺激,變相拜金主義的誘導

在中國家庭教育下長大的孩子,“物質刺激”並不陌生。這似乎成爲了中國父母們獨有的殺手鐗:考試成績全部85分以上,買玩具飛機;全班排名中進入前三,獎勵100塊錢。

親子 | 以愛之名,這些錯誤的教育方式你有嗎? 第3張

如此種種,方式不同,但刺激結果卻驚人的相似。

當人生觀的追求轉化成物質上的貪婪,我們又從何談起獨立的競爭意識和健全的人格呢?在孩子的心靈裏,這是一種變相的拜金主義誘導,也許正是從這一刻起,一道腐敗的大幕已經悄悄拉開。

動輒體罰,應試教育的最好幫兇

體罰對於中國的孩子來說,是最熟悉不過的,尤其是在一些教育欠發達地區。家長們理由萬千,什麼“不打不成才”、什麼“棍棒之下出孝子”等等。

於是,一個嶄新的輪迴繼續着:被棍棒打出來的父母們依然棍棒着自己的孩子,被棍棒打出來的老師們依然棍棒着自己的學生。誰都知道,應試教育的填鴨式教學是不對的,但對於等好成績都等紅了眼的父母們來說,他們管不了這些,他們最舒服的感覺和稱心的方式就是全力支持學校教育,做好應試教育的幫兇。

朝令夕改,缺乏教育目標的遠景性和階段性

不少家長會有這樣的想法:今天他們覺得當公務員穩定,就對孩子說好好學習,爭取以後可以考公務員;明天他們又覺得當作家好,就會買來一堆文學作品,讓孩子發奮讀書。

親子 | 以愛之名,這些錯誤的教育方式你有嗎? 第4張

當然,家長自身的素質不同,做法也會不同程度地出現差別。

即使如此,中國家庭教育對孩子未來教育模式和教育方向缺乏遠景性和階段性,或者有了針對性沒了方向性等等顧此失彼、朝令夕改的行爲方式,是不用懷疑的。

家長的這種做法也極易出現兩個極端。一是完全奴役孩子,即家長的話一言九鼎,讓你上東你不敢去西。二是家長對孩子不管不問,完全“野生長”,他們從來不對你說向東或向西,所以你可以隨便打狗或攆雞。無論如何,對家庭教育的完全漠視或過分重視,都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家長是孩子的啓蒙教師,家長的教育方式影響着孩子的成長。引導孩子成長與進步的同時,適時停下來審視一下自己教育方式上的不足,這纔是做家長的藝術。

選擇正確的教育方式,教育也許會變成一件真正輕鬆愉快的事情!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