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越叛逆的孩子,與父母越親密

越叛逆的孩子,與父母越親密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西方有句諺語,“好孩子進天堂,壞孩子走四方”。這句話很有意思,也很有深意。這句智慧的話語同樣適合我們中國的孩子。我曾在講課時拿這句話給在場的學員分析,她們大多數是年輕的媽媽,開始時不少人表示困惑和難以接受。

“難道太聽話的好孩子以後的結果並不好,與父母更疏離?叛逆的壞孩子反而更容易成功,與父母更親密?”我們生活中的很多例子確實能印證這一點。

你現在壓抑孩子的叛逆,以後他會成倍奉還

我們一直想當然地認爲,叛逆的孩子與父母關係不好,從小就不聽話,大了還能好到哪裏去。

其實不然,逼孩子聽話,會讓他們壓抑自己內心的聲音,對父母更多是屈從,喪失了獨立性,長大後會更疏離並怨恨父母。

身邊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我有一位朋友,大二時準備退學創業,父母連夜跪在他宿舍門口求他繼續唸書,逼他妥協。混到大學畢業,終於可以留京創業,父母故技重施,逼他回老家去當早安排好的公務員,朋友又無奈同意。再來北京相聚,他早沒了當年的鬥志,說起父母,最多的就是恨,住在一個城市都很少回家。

越叛逆的孩子,與父母越親密

我自己的家庭也有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表哥埋頭讀書,表面上過於聽話,也不幸地成爲好孩子的犧牲品。雖得名校文憑,起點高,卻走出了一條崎嶇的路。現在各方面都不如我表弟,他從小逃學,打架,讓父母操透了心。但他成人後,善於交際,善於應對挫折,把握機會,家庭很美滿,工作上也連連升職。有什麼事都問詢父母,結婚前還讓父母幫管錢,父母一有不舒服就問寒問暖,悉心照顧。與兒時的他比較,再與表哥橫向比較,真是反差極大。

一般人都誤認爲,叛逆就是親子之間沒有溝通,或是一種低質量的溝通。其實,衝突實際上是一種高強度、高效率的溝通方式,它常常能夠促進關係,幫助個人成長,有效解決問題。所以“叛逆”是親子之間真實、高效的溝通渠道。

有句話說的好,你現在壓抑孩子的叛逆,在青春期他會用“更叛逆”的形式,成倍奉還。

早到1歲就出現的叛逆期,我們該怎麼做?

幾年前我研究關於兒童成長的腦科學資料,驚訝地發現歐美腦科學家們早已發現:每半年孩子就會經歷一個叛逆期,成長是一條完美的螺旋形曲線。這倒驗證了我們的經驗,孩子的叛逆是一陣一陣的。

傳統上,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出現在自我意識敏感期,也就是在2~3歲。可現在孩子們大約1歲左右就“叛逆”了。可能因爲,一方面現在孩子越來越聰明瞭,另一方面是年輕父母養孩子更精細、更多說“不”。孩子們早早就對父母的限制表現出厭煩。

越叛逆的孩子,與父母越親密 第2張

案例:女兒生下來就跟媽媽睡一張牀,孩子一哭,媽媽隨時摟着安慰、餵奶。下雨打雷時、過節放炮,孩子總是受驚嚇,就往媽媽懷裏鑽。到兩歲,別的孩子一般不抓媽媽了,她還老粘着媽媽,讓媽媽很疲憊。

教養原則:表達就是表達。

老人常說哭就是餓了,老愛哭的孩子不好帶。其實,哭並不是叛逆的表現,而是他掌握語言之前最主要的表達方式,許多時候並沒有特別的需求或不舒服。許多一哭就喂的媽媽,常給孩子養成了不規律飲食的習慣。

所以,在孩子哭時多撫摸他,拍拍他,觀察他,一點點地嘗試跟他交流、玩耍,體會孩子的感覺、感受。

如果只是關心孩子是不是餓了,生病了,不舒服了,就會失去許多跟孩子互動的機會。有心的媽媽會在孩子說話之前就與孩子建立起默契的關係,每天都能享受美好的親子時刻。

越叛逆的孩子,與父母越親密 第3張

等到了兩歲,孩子處於生命中第一個暴力期,媽媽們應該很有共鳴。他最喜歡用的詞就是“不”,隨時準備跟父母叫板。他的手腳已經隨心所欲,什麼都要自己來,把父母撂在一邊乾着急。什麼都是遊戲,一切可以破壞。他會不斷挑戰大人的底線,如果對他管教太嚴,他會一下子退化到一歲的模樣,哭鬧、撒潑,粘着媽媽不放。

案例:孩子在小區裏玩,總是喜歡跑到馬路上跟着汽車跑。把他拉回來,一會又跑過去了,真讓人擔心。我拿來一些車禍的片子給孩子看,希望嚇嚇他,以後就不敢這樣亂跑了。

教養原則:遊戲是孩子的天分。

他喜歡跟着汽車跑,因爲他覺得是一種好玩的遊戲。危險的方法就是,你跟孩子一起在安全的地方玩汽車遊戲,比如家裏。過早提供知識,嚇唬孩子,都不是好辦法,要小心孩子模仿,所以儘量避開負面的信息。

在遊戲中,你也可以嘗試加入一些規則和知識,比如“車撞了,都撞歪了,多可怕呀。我們可以一起設置車道、人行道,還有紅綠燈。”

越叛逆的孩子,與父母越親密 第4張

兩歲的孩子很容易破壞東西。大人千萬不要責罵,因爲他認爲是在玩。你可以用遊戲的方式引導他:

“瓷娃娃怕摔,一摔就嘩啦啦,再也看不到了,你要照顧他呀”

“一會兒我們就玩電梯遊戲了,一按電鈕就飛起來了,你還不讓爸爸給你穿上鞋,否則電梯寶寶不等你了。”

慢慢的,一些生活習慣和規則就建立起來了。一定不要着急,要到孩子的世界中去,記住那首詩“牽着蝸牛去散步”。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