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爲心理 > 想要養出獨立自主的孩子,這樣做事半功倍

想要養出獨立自主的孩子,這樣做事半功倍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寶寶對周圍的世界充滿了好奇,他們想要探索、觸摸物品,想要研究每一件觸手可及的事物,但是如果父母不允許孩子去探索會發生什麼後果?如果孩子動手去摸那些不讓碰的東西而遭到打手的懲罰時,會給孩子造成什麼後果?

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埃裏克森(son,1902)認爲,人的自我意識發展持續一生,他把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劃分爲八個階段,每一個心理社會發展階段中,解決了核心問題之後所產生的人格特質,都包括了積極與消極兩方面的品質,如果各個階段都保持向積極品質發展,就算完成了這階段的任務,逐漸實現了健全的人格,否則就會產生心理社會危機,出現情緒障礙,形成不健全的人格。

想要養出獨立自主的孩子,這樣做事半功倍

在八段論中,1.5-3歲是自主與害羞和懷疑的衝突。

這一時期,兒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說話等。更重要的是他們學會了怎樣堅持或放棄,也就是說兒童開始"有意志"地決定做什麼或不做什麼。

這時候父母與子女的衝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個反抗期的出現,一方面父母必須承擔起控制兒童行爲使之符合社會規範的任務,即養成良好的習慣,如訓練兒童大小便,使他們對骯髒的隨地大小便感到羞恥,訓練他們按時吃飯,節約糧食等;另一方面兒童開始了自主感,他們堅持自己的進食、排泄方式,所以訓練良好的習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這時孩子會反覆應用"我"、"我們"、"不"來反抗外界控制,而父母決不能聽之任之、放任自流,這將不利於兒童的社會化。反之,若過分嚴厲,又會傷害兒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如果父母對兒童的保護或懲罰不當,兒童就會產生懷疑,並感到害羞。

也就是說,埃裏克森認爲,1-3歲的孩子在父母的幫助下,有機會去開始探尋更強更深的自主感,而不是形成懷疑和害羞的感覺。

健康的自主感在孩子的發育過程中非常重要,可以給孩子一種信心和能力,讓孩子去履行自己的意願和計劃。孩子1歲時形成的強大信任感以及在兩三歲時形成的強大自主感,都會爲將來形成健康的自我價值觀打下基礎。

想要養出獨立自主的孩子,這樣做事半功倍 第2張

什麼是自主?

自主感如此重要,那麼什麼纔是自主呢?自主在字典裏的定義是“獨立,自由,一種做事的意願”。對必須依賴大人才能生存的孩子來說,他既需要自主,也需要適度依賴父母,他需要的是一種平衡,在父母、家庭提供的保護與自由之間找到一種平衡,從而去發現自己的生存能力。

哈里?F?哈羅用猴子及其幼子做比喻,生動地描述了這一現象。在他的研究中,母猴把幼子帶到一個到處都是玩具的屋子裏,小猴子們在對玩具產生興趣之前,始終不離母親左右。不久,小猴子的探尋需求被激發了,他們開始離開媽媽擺弄起玩具來,但是,他們經常會再次回到母親身旁尋找安全感,然後再回到自己喜歡的玩具身邊,這兩種行爲周而復始地依次進行。

其實,我們的孩子也一樣,媽媽帶着孩子去遊樂場,孩子先要在媽媽身邊觀察,然後去玩喜歡的玩具,但是玩的時候會不時地望向媽媽,如果媽媽正好也看向他,他則會繼續玩,如若不然,則會跑到媽媽身邊,在媽媽懷裏膩一會兒,再去玩。

這充分說明,孩子需要安全感也需要自由探索。

發展健康的自主——3A法

健康的自主感就是一種平衡,在保護孩子和允許他們去探索、嘗試之間達到一種平衡,那麼,如何做到呢?

態度attitude

1. 改變你的觀念,承認寶寶的發展能力,在作出反應之前先讓自己平靜下來。

2.承認寶寶理解力受到一定侷限,“不”是一種抽象概念,寶寶無法完全理解其準確意義。

3.接受寶寶發育有快慢的事實,每個寶寶的發育方式都與衆不同。

4.可以衡量這個成長的過程,但不是結果。享受和寶寶共同成長的過程,不要一味注重最終的目的和結果。

氣氛atmosphere

1.給寶寶提供鍛鍊的機會,技能訓練可能會適得其反,將任務分解成若干細小,簡單,容易的步驟,讓寶寶學會逐步掌握。請記住,寶寶的大腦也是在逐步發育的過程中。

2.鼓勵寶寶自己思考,通過不斷向寶寶提問什麼和如何,幫助寶寶置身於解決問題的過程中。

3.允許寶寶有適當的權利。給寶寶提供各種適當選擇和合理機會學會拒絕。

4.避免權利爭鬥,給寶寶一個擁抱,而不是對其大喊大叫是或不是。

行動action

1.態度要和藹且堅定,一定要言出必行。

2.用行動進行教育,少說,多做,避免爭論。

3.告訴寶寶應該做什麼,而不是不應該做什麼。

4.提供有限的選擇。

5.藉助分散注意力的方法。

發展自主性不意味着可以讓孩子爲所欲爲,自主感的形成,需要很多由安全作保證的自由,以便讓他們可以學會逐漸獨立。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問題都可以讓孩子來選擇,你可以問他選擇哪件衣服,而不要問他是不是想要個弟弟或妹妹?或者是不是應該在週末去看望奶奶?其實,這些決定本來是應該屬於成人的責任,倘若給孩子太多選擇或某些錯誤選擇的話,會使其負擔加重,從而引發需求、焦慮加重。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