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爲心理 > 面對不聽話的孩子該怎麼辦

面對不聽話的孩子該怎麼辦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出現叛逆不聽話的情況,這些都很正常。那麼問題來了,面對不聽話的孩子該怎麼辦?一起來看看吧。

面對孩子胡鬧、講也不聽的情況,總令許多家長很頭痛,爲什麼孩子這麼不聽話?其實問這句之前,家長應該先捫心自問,是否理解孩子,以及孩子真的懂你們說的話嗎?

怎麼讓小孩聽話?

在與孩子的互動過程中,如何讓自己的話能裝進小小腦袋裏,總是讓大人覺得十分困難。而要學習如何和幼兒對話,需要先理清我們對於聽話這件事的理解和期待。

有沒有乖很難定義,如果好好跟小孩講話,他們通常會聽話;至少有努力在學習聽懂大人講的話!那所謂的聽話是什麼意思?

聽不聽話,和安全感有關

解釋這件事之前,要先繞開主題,談談小孩安全感的由來(聽不聽話,真的和安全感有關)。

“讓小孩決定所有的事情、不給小孩任何限制、完全讓他們依自己喜好去做任何事”等這樣的教育,能不能養出冒險犯難、有自信、有安全感的孩子?

實際上的結果:不會!

首先,就算大人理念上想給予小孩完全自由,在實際上也不可能實現。大人不能放着兩歲大的孩子自己玩熱水、不可能讓九歲小孩把家裏的車子開出去。如果大人真的放手讓小孩做這些事,這不是給小孩自由,而是怠忽監護人的職責!

再者,給予孩子超過他們心智年齡可以負擔的自由和責任,通常小孩的反應不是高興歡喜,反而是退縮害怕,他們沒有判淮的能力,容易無所適從。

所以,通過良好的對話與說明,給予小孩明確而適合身心發展的界限,可以提供小孩很大的安全感包括 1、大人持續一致的態度; 2、及時確切地迴應小孩需求(包括心理與生理需求); 3、適合小孩的自理能力與作息時間。

小孩在三歲前,對於抽象的道德概念並沒有理解能力,在行爲淮則上,只能瞭解什麼是被允許、什麼是被禁止,無法瞭解什麼是好、什麼是壞。因此,大人對小孩行爲的反應一致性及是否以身作則,絕對會影響小孩對特定行爲的理解和反應。例如:父母一天到晚說吃糖不好,甚至用了負面字眼責罵想買糖的孩子,卻在隔天買一包軟糖來獎賞小孩的行爲。這會讓小孩無所適從,也更弄不清楚父母的期許。在缺乏安全感的狀況下,容易表現出不聽話的行爲。

而當小孩太累或身體不舒服時,父母對於常規要求太過嚴格,一樣會造成不聽話的小孩。試想,身爲大人的我們,偶爾會在身體狀況不好時,先把常規事項丟在一旁(今天人太累了,先去睡覺剩下的事情明天再說);因此,若父母無法察覺孩子的情緒與身體狀況(孩子不見得有能力說明清楚自己的狀況),硬是在孩子狀況不好時要求完成常規,就會出現許多誤解和不聽話的狀況。

面對不聽話的孩子該怎麼辦

當然,相反過來,如果幼兒從小開始,就有很明確的常規和生活作息,我們反而會覺得幼兒好聽話,這是爲什麼呢?

從寶寶六個月大開始,寶寶漸漸知道什麼時候要吃、什麼時候該睡、什麼時候可以玩。比如孩子小,不到3歲(幼兒園的年齡),送到小託班。孩子不需要老師特意交代,知道飯前洗手,知道下午睡醒吃完點心,玩一會,父母就會來接他們回家,小孩對生活有預期,且預期總是實現之時,會讓小孩覺得自己對浩瀚無垠的世界,有一些控制的能力,這會帶給他們自信和安全感,也會較願意配合大人的期許。

不聽話是理解孩子的良機

在與小孩對話的過程中,小孩如何迴應大人的話語,可以作爲大人瞭解小孩處在哪個發展位置、該給小孩什麼樣界限的最佳判斷點。若今天大人說了一句話,聽力沒問題的小孩,卻做了相反或不完全一樣的事,例如:你要小孩把房間收拾好,小孩卻沒有把不同的玩具分別收好,而是把全部玩具往同一個箱子倒。

這種不聽話,有可能是來自於聽不懂,小孩不瞭解大人話中確切的意思或是沒有能力做到;也有可能有聽懂但不想照着做,像是小孩知道要分別收好,卻因爲沒心情/沒時間而採取了其他做法。

大人搞清楚這幾種不聽話是很重要的。如果小孩是因爲聽不懂,大人必須改變說話方式,例如說:把房間收拾好的意思,是玩具要收到紅色箱子,拼圖要收到盒子裏並放到第二個抽屜……。

若是有聽懂卻不想照着做,那就該進一步跟小孩討論他的想法跟心情, 如:是不是太累了?是不是在生氣?是不是覺得現在不是收房間的時機?……雖然孩子不聽話,常讓大人很火大,卻是瞭解孩子身心發展,向小孩進一步對話的最好契機。

要小孩聽話,大人該怎麼說纔對?

話說回來,所謂的聽話,意指把別人(包括小孩、大人)的話聽懂、聽進去,要做到這點對大人都不簡單了,對於理解力和行爲能力都尚未成熟的小孩來說,更是不容易。

要在一個小孩可以專注聽話的環境,要了解對話的目的,對話內容要能符合小孩的理解能力和生活經驗,要能幫小孩歸納以及擴展理解能力,要能提升小孩的自我能力感。整體對大人的訓練,都是爲了幫助大人和小孩,聽得懂彼此的語言。

而學會聽話這件事,是溝通協調、團隊合作、解決衝突與問題的基石。孩子如果能在入小學之前學會,對於未來的各種學習都是受益無窮。

聽懂?還是乖乖聽話?

可惜的是,我與許多朋友談到聽話這件事時。大部分人都只把小孩劃分爲“我說什麼、他就做什麼的聽話孩子”,以及“我說什麼、他就不做什麼的不聽話孩子兩種”。聽話的意義被簡化爲“小孩聽從指示,並照着指示做”。而小孩懂不懂“爲什麼指示是那樣?”、“爲什麼要那樣做?”或“爲什麼不可以那樣做?”對大人似乎一點都不重要。

聽話就是照着我的話做就對了。背後的邏輯清楚地教育小孩“服從權威”比“學習”和“理解”更重要。若大人以教出按照指示做事的小孩爲榮,也就難免錯過利用小孩“不聽話”的時刻,理解小孩的身心發展狀況,給予小孩適當行爲界限的機會。這樣一來,自然無法養得出有安全感、有判斷能力、能聽懂別人話語、能溝通協調、團隊合作的孩子。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