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手抄報 > 【防自然災害手抄報圖片】關於自然災害的手抄報 自然災害應急小報圖片

【防自然災害手抄報圖片】關於自然災害的手抄報 自然災害應急小報圖片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6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防自然災害手抄報圖片,自然災害是一種人爲沒辦法組織的災害類型,自然災害的危害大家有目共睹,近年來自然災害頻發,我們應該要保護好我們的地球,不要再互相傷害了。

防自然災害手抄報圖片:地球“空穴”成因包括以下幾點

一、礦產資源的開採

(1)煤炭資源。煤炭資源是化石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煤炭資源是固體能源,佔地下資源總量的50%左右,其中包括還未發現的部分。煤炭資源也是人類利用率最高的能源之一,主要用於工業、電力、採暖等行業。煤炭礦脈包括地表層和地下層,形成“空穴”效應的主要是地下礦脈岩層。

(2)石油資源。石油資源也是化石能源,屬於液態二次開發性礦產資源,佔地下礦產資源總量的40%左右。石油用途廣泛,主要用作液態燃料能源以及工業的基礎性原料提煉。

(3)可燃冰。可燃冰也是礦產資源的一部分,儲量只佔礦產資源總量的百分之幾。

礦產能源是消耗性資源。隨着人類社會的發展延續,資源的消耗量將越來越大。因爲礦產資源是消耗性能源,在地球中的儲量是有限的,隨着人類生存的延長,最終會步入枯竭階段。

二、金屬礦的開採

金屬是人類生存必要的生活資源之一,主要用於電力、運輸、航空、海運、建築、工業、軍事、農業、科研、商業、民用等等領域。凡是人類涉足的區域,都離不開金屬資源。

金屬礦產也是人類利用最廣泛的礦產資源之一,主要分佈在地表層和地下層。金屬礦產是一種可回收再利用的資源,所以,人類對金屬礦的開採速度較能源礦產的開採速度慢。由於金屬礦的分佈範圍大於能源礦產,而且地球金屬礦產的形成源於宇宙星系的共存狀態,這才導致金屬礦產的大規模開採提煉。但是,如果人類對地下岩層礦產開採過度,將形成地球內部原始礦產岩層大量削減,使地球內部結構產生破壞性的應力變化,並且形成地下岩層的“空洞”效應。

三、其他礦產的開採

其他礦產包括:

(1)石灰岩。主要用作建築行業的原材料,比如,白灰、混凝土等建築材料。

(2)石棉礦、雲母礦。

(3)稀有礦產。包括;人類用於裝飾的各種玉石礦、各種寶石礦等等。

四、地下水的開採

由於地表淡水消耗過度,使人類出現了水危機。因爲地下水的純度高、礦物質含量高、污染小等,所以,人們把目光轉移到了地球岩層下部的淡水層。因爲地下淡水層的形成始於星系形成的最原始狀態,所以最適合人類使用。由於岩層內部的淡水資源爲原始封閉式狀態,與地球岩層圈形成共同應力抗體,如果一旦被開採利用,就會形成非封閉式的“洞穴”狀態,從而改變原始岩層圈的應力結構。它與液態石油能源一樣,也是構成岩層圈應力作用的主要成分之一。

引起地球岩石圈內部“空洞”效應的主要原因是對化石能源和金屬礦藏以及工業、民用寶石類等礦藏資源的大量開採,這也是引起地球岩石層結構應力變化的主要因素。由於人類過度開採礦產資源,地球岩石層的“空洞”效應降低了岩層對地球離心力和星際之間引力等變化的抗力,最終將導致人爲的地球多災害性變化,使新的岩層斷裂帶數量不斷攀升。火山、地震、海嘯、颶風等自然地質性災害的發生率將逐年增長,嚴重的危害人類的生存繁衍。

爲什說地球岩石層(上地幔與地殼之間)的“空洞”效應會導致地球的結構應力變化呢?因爲在地球形成的初期階段,其內部的岩層結構屬於自然受力作用下的均衡狀態,岩層中的各種礦產資源與岩層之間爲整體結構,共同承載着地心的引力、離心力,地表的重力以及星際引力,所以,岩石圈的多“空洞”效應是導致地球災害頻發的主要原因。

地球岩石圈,是地幔上部相對於軟流圈而言的堅硬的岩石圈層。厚約60~120公里左右,也是地震高波速帶。岩石圈包括地殼的全部以及上地幔的上部,均由花崗質巖、玄武質巖和超基性岩組成。地幔下部爲地震波低速帶的熔融層和厚度約100公里左右的軟流層。

“空洞”形成後,可由地表水充填。但對於地球岩石圈內部強大的抗力來說,岩石圈應有的力度作用已經大大降低了。即便用水來填充岩層“空洞”,也不會達到原有的岩層抗體強度。因爲水屬於軟體液態性物質,流動性很大,其組合抗力是很小的。“空洞”效應過後洞穴封閉性抗力已經失去原有的應力強度。在這種情況下,由於在地球引力、重力、離心力和星際引力的影響下,岩石圈原始烈度的蔓延會加速並形成新的斷裂帶。

隨着人類對自然資源的加速開採和“空洞”效應的繼續擴大,人爲的自然地質性災害將越來越頻繁地發生,地陷、火山爆發、地震、海嘯、山體滑坡等等重大破壞性因素將危及人類的繁衍生存。如何改變這一嚴重的後果?人類應當避免或者減少對地下資源的過度挖掘,充分利用現代高科技,只限開發地表上層資源,加快對外太空能源的探索。應當更加廣泛地利用潮汐能源、太陽能、電力、生化能源、風能等等;一定要加快核能源的利用,以減少人類對自然資源的依賴。這對於提升人類能源再利用能力,形成世界性的地球保護協議,完善國家之間的合作關係,具有重大歷史意義。

【防自然災害手抄報圖片】關於自然災害的手抄報 自然災害應急小報圖片



防自然災害手抄報圖片:海洋災害

(1)風暴潮:來自高緯地帶的冷空氣與來自海上的熱帶氣旋通過交互影響,使沿海大風與巨浪接連發生,因此形成風暴潮。西太平洋是生產風暴潮最多的地區。

風暴潮的類型:颱風型;冷高壓配合黃、渤海氣旋型;橫向冷高壓型;強孤立黃、渤海氣旋型;強蒙古低壓型。

風暴潮災害的空間分佈。我國的風暴潮遍及沿海各地,但主要集中的地段從北到南是:萊州灣;江蘇小洋河口至浙江的德海門;溫州、台州、沙埕至閩江口;廣東汕頭至珠江口;雷州半島東岸及海南島東北部沿海。

(2) 災害性海浪:在海上引起災害的海浪叫災害性海浪。

災害性海浪的形成:由颱風、溫帶氣旋、寒潮等天氣系統引起並在強風作用下形成的。

災害性海浪按天氣系統類型:冷高壓型(也稱寒潮型);颱風型;氣旋型;冷高壓與氣旋配合型。

(3)海冰:海冰是有害水凍結而成的,也包括流入海洋的河冰和冰山等。海冰是極地海域和某些高緯度區域是突出的海洋災害之一。

海冰造成的災害。推倒海上石油平臺、破壞海洋工程設施、航道設施、或撞壞船舶造成重大海難;阻礙船舶航行,損壞螺旋槳或船體,並其失去航行能力。海冰封鎖港灣,使港口不能正常運作或大量增加使用破冰船破冰引航的費用;使漁業休漁期過長和破壞海上養殖設施、場地等,造成經濟損失。

海冰災害主要出現特點:我國冬季易於結冰的渤海、黃海北部和遼東半島沿海海域,以及山東半島部分海灣。

(4) 海嘯:海嘯主要是太平洋沿岸國家遭受的由於猛烈的地震所引起的海洋災害。

海嘯形成的條件:引起海嘯的海底地震震源較淺,一般要小於20公里至50公里;震級一般在里氏震級的6.5以上;必須有海底的大面積垂直運動;發生海底地震的海區要有一定的水深,尤其是橫跨大洋的大海嘯,一般水深都在1000米以上。

海嘯的危害:海嘯在濱海區域的表現形式是海水陡漲,驟然形成向岸行進的“水牆”,並伴隨着隆隆巨響,瞬時侵入濱海陸地,吞沒良田和城鎮、村莊,然後還海水又驟然退去,或先退後漲,有時反覆多次,對人類造成生命財產的巨大損失。

(5) 赤潮:赤潮的概念:赤潮是因海水中一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動物或細菌,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突發性的增值,引起一定範圍內在一段時間中的海水變色現象。

赤潮的危害:引起海洋異變,局部中斷海洋食物鏈,威脅海洋生物的生存;有些赤潮生物的體外排泄或死亡後分解的粘液,翻蓋海洋動物濾食和呼吸,從而使其窒息死亡。或赤潮生物所含毒素被海洋動物攝食後造成魚、蝦、貝類等中毒死亡。有的還會使脊椎動物和人類在食用後中毒死亡。在以下幾節中,我們將對幾種常見的,危害面積大的自然災害進行介紹,同時介紹一些防災救災的措施。

(6)厄爾尼諾現象:指太平洋東部和中部的熱帶海洋的海水溫度異常地持續變暖,使整個世界氣候模式發生變化,造成一些地區乾旱而另一些地區又降雨量過多。

【防自然災害手抄報圖片】關於自然災害的手抄報 自然災害應急小報圖片 第2張



防自然災害手抄報圖片:地質災害

自然變異和人爲的作用都可能導致地質環境或地質體發生變化,當這種變化達到一定程度時,所產生的諸如滑坡、泥石流、地面下降、地面塌陷、岩石膨脹、沙土液化、土地凍融、土壤鹽漬化、土地沙漠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熱害等後果,會給人類和社會造成危害。將這種現象稱爲地質危害。地質危害也包括派生的災害。

(一)泥石流:泥石流是在山區溝谷中,因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發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塊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的形成:必須同時具備以下三個條件:陡峻的便於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豐富的鬆散物質;短時間內有大量的水源。

泥石流按期物質成分可分爲三類: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徑不等的砂粒、石塊組成的叫泥石流;以粘性土爲主,含少量粘粒、石塊、粘度大,成稠泥狀的叫泥流;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塊組成的叫水石流。

泥石流的危害:對居民點的危害;對公路、鐵路的危害;對水利、水電工程的危害;對礦山的危害;

(二) 滑坡:滑坡上的岩石山體由於種種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軟弱面(或軟弱帶)整體地向下滑動的現象叫滑坡。俗稱“走山”“跨山”“土溜”等。

滑坡的條件:斜坡巖、土只有被各種構造面切割分離成部連續狀態時,纔可能具備向下滑動的條件。

滑坡的活動強度:主要與滑坡的規模、滑坡速度、滑坡距離及其蓄積的位能和產生的動能有關。

滑坡的活動時間:主要與誘發滑坡的各種外界因素有關,如地震、降雨、凍融、海嘯、風暴潮及人類活動等。

(三) 崩塌:崩塌也叫崩落、垮塌或塌方,是陡坡上的巖體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脫離母體崩落、滾動、堆積在坡腳(或溝巖)的地質現象。

按崩塌體物質的組成,崩塌可分爲土崩和巖崩兩大類。

崩塌的活動時間:崩塌一般發生在暴雨及較長時間連續降雨過程中或稍後一段時間;強烈地過程中;開挖坡腳過程中之中或稍後一段時間;水庫蓄水初期及河流洪峯期;強烈的機械振動及大爆破之後。

崩塌的地域性:西南地區爲我國崩塌分佈的主要地區。

(四)地面下沉:地面下沉是由於長期乾旱,使地下水位降低,加之過量開採地下水等導致的地殼變形現象。

(五)地震:地震是一種破壞力極大的自然災害。除了地震直接引起的山崩、地裂、房倒屋塌之外,還會引起火災、水災、爆炸、滑坡、泥石流、毒氣蔓延、瘟疫等次生災害。

【防自然災害手抄報圖片】關於自然災害的手抄報 自然災害應急小報圖片 第3張



防自然災害手抄報圖片:雷電和濃霧災害

雷電

(一)雷電的形成

伴有雷聲和閃電現象的天氣,氣象上稱爲雷暴。雷暴天氣時,當雲層與地面之間的電位差達到一定強度時,就會發生放電現象,閃電擊到地面或擊中某些物體就造成雷擊。據研究,雷擊的電流強度通常可達幾萬安培,溫度可達攝氏兩萬度,如此強大的電流和高溫,其危害程度可想而知。

(二)預防雷擊的措施

1、在雷雨天,人應儘量留在室內,不要外出,關閉門窗,防止球行閃電穿堂入室。

2、儘量不要靠近門窗、爐子、暖氣爐等金屬的部位,也不要赤腳站在泥地或水泥地上,腳下最好墊有不導電的物品坐在木椅子上等。

3、不要在河裏游泳或划船,以防雷電通過水介擊中人體。

4、在野外遇雷雨時,儘快找一低窪或溝渠蹲下,不要在孤立的大樹、高塔、電線杆下避雨。

5、一旦有人遭到雷擊,應及時進行搶救,救護方法同觸電急救相同,及時作人工呼吸和體外心臟按摩等,同時急送醫院。

濃霧

在近低層空氣中懸浮大量小水滴或冰晶微粒,使人的視線模糊不清,當事人的水平能間距離下降到1000米以下時,就稱霧。霧有等級之分,能間距離小於1000米大於500米時稱爲輕霧;能見距離不足500米時稱爲大霧;能見距離不足200米時稱爲濃霧。

霧災的防護措施:

1、儘量不要外出,必須外出時,要戴上口罩,防止吸入有毒氣體。

2、儘量少在霧中活動,不要在霧中鍛鍊身體。

3、行人穿越馬路要當心,應看清來往車輛。

4、駕駛車輛和汽車要減速慢行,聽從交警指揮,乘車(船)不要爭先恐後,遇渡輪停航時,不要擁擠在渡口處。


【防自然災害手抄報圖片】關於自然災害的手抄報 自然災害應急小報圖片 第4張


防自然災害手抄報圖片:國際減災日

國際減災十年是由原美國科學院院長弗蘭克·普雷斯博士於1984年7月在第八屆世界地震工程會議上提出的。此後這一計劃得到了聯合國和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聯合國分別在1987年12月11日透過的第42屆聯大169號決議、1988年12月20日透過的第43屆聯大203號決議,以及經濟及社會理事會1989年的99號決議中,都對開展國際減災十年的活動作了具體安排。1989年12月,第44屆聯大透過了經社理事會關於國際減輕自然災害十年的報告,決定從1990年至1999年開展“國際減輕自然災害十年”活動,規定每年10月的第二個星期三爲"國際減少自然災害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Natural Disaster Reduction) 。1990年10月10日是第一個"國際減災十年"日,聯大還確認了"國際減輕自然災害十年"的國際行動綱領。2001年聯大決定繼續在每年10月的第二個星期三紀念國際減災日,並藉此在全球倡導減少自然災害的文化,包括災害防止、減輕和備戰。

“國際減輕自然災害十年”國際行動綱領首先確定了行動的目的和目標。行動的目的是:透過一致的國際行動,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減輕由地震、風災、海嘯、水災、土崩、火山爆發、森林大火、蚱蜢和蝗蟲、旱災和沙漠化以及其它自然災害所造成的人命財產損失和社會經濟的失調。其目標是:增進每一國家迅速有效地減輕自然災害的影響的能力,特別注意幫助有此需要的發展中國家設立預警系統和抗災結構;考慮到各國文化和經濟情況不同,制訂利用現有科技知識的適當方針和策略;鼓勵各種科學和工藝技術致力於填補知識方面的重點空白點;傳播、評價、預測與減輕自然災害的措施有關的現有技術資料和新技術資料;透過技術援助與技術轉讓、示範項目、教育和培訓等方案來發展評價、預測和減輕自然災害的措施,並評價這些方案和效力。

國際行動綱領要求所有國家的政府都要做到:擬訂國家減輕自然災害方案,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將之納入本國發展方案內;在"國際減輕自然災害十年"期間參與一致的國際減輕自然災害行動,同有關的科技界合作,設立國家委員會;鼓勵本國地方行政當局採取適當步驟爲實現"國際減輕自然災害十年"的宗旨作出貢獻;採取適當措施使公衆進一步認識減災的重要性,並透過教育、訓練和其它辦法,加強社區的備災能力;注意自然災害對保健工作的影響,特別是注意減輕醫院和保健中心易受損失的活動,以及注意自然災害對糧食儲存設施、避難所和其它社會經濟基礎設施的影響;鼓勵科學和技術機構、金融機構、工業界、基金會和其它有關的非政府組織,支持和充分參與國際社會,包括各國政府、國際組織和非政府組織擬訂和執行的各種減災方案和減災活動。

【防自然災害手抄報圖片】關於自然災害的手抄報 自然災害應急小報圖片 第5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