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如果爸爸離開了,你還是能過得好好的

如果爸爸離開了,你還是能過得好好的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3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或許,只有你在面臨死亡時,才知道能活着,是多麼不容易;或許,只有你在面臨要失去這個家時,才瞭解你要給孩子的,什麼是最珍貴的。

這是一篇訪問稿,一篇徹底改變我教養信念的訪問稿。它的主角是約翰和梅根,他們三歲的兒子賈克,是我現在的學生;五歲的女兒思凱,每個星期四下午,來我的教室學算數。兩年前,約翰被診斷出罹患了癌症,生命的期限不以“年”來盤算,而是以“月”來計數。

這個故事的靈感,來自於五歲的思凱。

從小小孩口中說出的“平靜”

那個星期四,像往常一樣的,思凱在下午一點來到我的教室。三十分鐘的午休、三十分鐘的數學練習後,她給自己拿了點心,坐在我的旁邊吃。一旁五歲的維多利亞說,她家的狗生病了。思凱聽到了,手裏剝着橘子,眼睛看着我說:“你知道嗎?我爸爸也生病了。他有癌症,他正在與癌症抗爭。雖然爸爸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到,但他會盡力。”思凱在說這些話時,就像是在與我聊天,她的平靜和信心,讓我一時間啞口無言,驚訝的說不出一句話。是什麼樣的力量和智慧,讓這個家的小小孩在面臨這麼大的家庭危機時,可以這麼平靜、真實和樂觀?

這時三歲的賈克從午休室回來,聽到姊姊這麼說,也加入對話:“我爸爸有癌症,爸爸說‘你不能趕走癌症’。他正在與癌症抗爭,他會盡力。”看見賈克的平靜和自然,我相信在這平靜的背後,有一個非常勇敢的故事正在進行,有一對非常有智慧的父母正在重新定義,什麼是愛與希望?什麼是父母能留給孩子的最好資產?

兩年前,當約翰從醫生的口裏證實,他不僅罹患癌症,而且必須馬上開始接受最緊密的治療,他知道自己的時間有限,他知道自己必須爲妻子、一歲的兒子、三歲的女兒,做好最妥善的安排。因爲有極大的可能性,他無法陪妻子白首、不能看孩子們長大。他唯一的信念就是如何做到:“假如爸爸做不到,你還是能過得好好的。”

如果爸爸離開了,你還是能過得好好的

只想“讓孩子過得好好的”

爲了實踐那個信念,也讓它變成對孩子的諾言,他知道最好的安排就是把妻子梅根盡力的留在孩子的身邊,讓孩子的日常作息還是一樣的規律:一樣的上學、一樣的去外頭玩、一樣的按時用餐和就寢??就算梅根陪他去做住院手術,他絕不要妻子在醫院過夜,他要妻子回到孩子的身邊,讓孩子的生活一樣規律,讓孩子相信“不管爸爸在不在,你還是能過得好好的”。

約翰小時候忍受着父親的反覆無常,他從小就不能相信父親。約翰不要他的孩子也有同樣的經驗,所以他要盡一切力量,做到他要給孩子的信諾。而在這承諾的另一面,則是約翰得自己到華盛頓接受實驗治療。雖然有時在最困難的日子,他的姊姊、哥哥、朋友會輪流去陪他,但三十五天的絕大部分時間,他都得自己面對治療、自己待在加護病房裏。約翰不是不害怕,但他知道與孩子的未來比起來,他沒有選擇,只能面對害怕,然後繼續走下去。

梅根呢?她很痛苦,她很想陪伴丈夫面對治療,但爲了達到她與約翰共同的目標:“讓孩子相信,在任何情況之下,他們都能過得好好的。”所以她留在孩子身邊,讓他們的生活作息一切規律。有時她因爲極度擔心,情緒失控,跟着孩子一起哭。哭完後,她跟孩子道歉,賈克和思凱對她說:“沒關係,媽媽,每個人都有失控的時候。”梅根不是不害怕,但她時時和孩子一起向神祈禱,求神給她勇氣和毅力。她說:“我沒有約翰的毅力,但宗教信仰幫助我繼續往前走。”

那一刻,在陽光下的稚齡笑臉

思凱和賈克呢?他們從爸爸一生病開始,就知道所有的故事。爸爸對他們說:“爸爸生病了!這個病的名字叫‘癌症’,很難治療,所以爸爸要常常上醫院,要使用很多的藥、要用特殊的儀器。爸爸也會很難過、會很疲倦。”果然,爸爸說得沒錯,他常待在醫院裏,一回家就有好多醫生、護士在家裏穿梭。

爸爸的臉變得很慘白,頭髮也掉光了;爸爸變得好瘦好瘦,但還是會帶他們散步,只不過他無法走路,媽媽得幫爸爸推輪椅才行。賈克怕爸爸冷,幫爸爸拿來毯子,對他說:“爸爸,假如我很努力做,我能不能幫你把癌症拿走?”爸爸說:“賈克,不管你怎麼做,你都不能幫我把癌症拿走,但你能幫我拿毯子,讓我比較舒適。雖然我也不知道我能不能抗爭成功,但我會盡最大的力量去做。假如我做不到,媽媽、你、姊姊都還是能過得好好的。”

約翰知道自己的治癒機會不高,但他不放棄任何一線希望,所以他選擇了到華盛頓參與實驗治療。有一回,他的身體對實驗藥物產生排斥現象,不僅生理上受苦,神智也不清楚。他失望透了,很想用手親自關掉那讓他維持生命的機器,他累了、他想放棄了??這時侯,手機短訊鈴聲響起,他一打開短訊,看見他好朋友的妻子在臉書上貼了賈克的一張照片——賈克在陽光下,笑着站在家前的小木廊上。

約翰拿着手機大哭了起來,他看着那張照片,把賈克想象成牢牢的石頭,他要緊緊的抓住這個支柱:“賈克,幫爸爸,請你幫爸爸活下去。”這個當時兩歲半的孩子,就這樣救了自己爸爸的生命。因爲這次的軟弱,約翰體會了愛的強大力量;因爲這個崩潰,約翰看見了希望是如何從中重生。他知道,他雖然極有可能看不見孩子長大,但只要孩子有媽媽在身邊,也記得爸爸是這麼愛他們,他們就不會去看自己生命中的缺憾;跌倒了,也會再爬得起來。

一起創造最可貴的“記憶”

像許多在告別前想爲孩子留下紀念物和信件的父親一樣,約翰從兩年前,就開始爲孩子們的每一年生日寫信、買生日禮物,也錄下爸爸給孩子們的“父親語錄(Daddy-ism)”影片。但約翰的做法不同,他請孩子們跟他一起爲未來寫信和錄像片,因爲約翰瞭解,生命最可貴的部分是記憶。所以,在寫給女兒未來十一歲的生日禮物裏,有女兒(現在五歲)的畫畫、兒子的鬼臉照片、媽媽的笑聲??約翰說,只有這樣,他走了之後,每年孩子打開信和看錄像帶時,會想起那年“這是我和爸爸一起??”爲未來留下記憶,也以記憶創造未來。過去與未來緊緊相連,爸爸的愛也從過去一直到未來,永不停息。

我問約翰:“你最想留給孩子的是什麼?”

他說:“我要他們過得好好的,我希望他們擁有快樂,我希望他們將來成爲好父母??這是我的承諾,也是我的希望。”

什麼是愛與希望?什麼是父母能留給孩子的最好資產?從約翰和梅根的故事裏,你應該都看見了!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