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這件事,很多父母都忘了教給孩子!

這件事,很多父母都忘了教給孩子!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有人說:中國的孩子從小缺乏兩種教育,金錢教育和死亡教育。一個關乎生,一個關乎死。死亡教育教我們如何面對死亡和對待失去,金錢教育則教我們如何獲得和對待擁有。

這件事,很多父母都忘了教給孩子!

圖片來源:電影《千與千尋》

2017年2月,重慶開州12歲男孩小爽,在打賞女主播的時候,刷新了整個網絡的消費新數據:5秒鐘6萬元。

記者問他:「爲什麼打賞這麼多錢?」

男孩:「我覺得她很搞笑,非常喜歡她,就打賞了。」

記者:「錢從哪裏來呢?」

男孩:「刷媽媽的支付寶,還有自己的壓歲錢。」

記者:「你刷錢的時候,不會想一下嗎?這麼多錢,一下子花出去。」

男孩:「想什麼?我喜歡就買道具,然後打賞咯。」

記者:「可是媽媽掙錢很辛苦的。」

男孩:「很辛苦嗎?我沒感覺啊。」

許多孩子對於錢的認識,僅停留於錢能買東西,錢是好東西的這個層面上,至於錢如何而來,並不懂得。

這件事,很多父母都忘了教給孩子! 第2張

圖片來源:電影《追風箏的人》

教育家默克爾說:金錢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課,是兒童教育的重心,就如同金錢是家庭的重心一樣。

《中國孩子的金錢教育》有個案例:

某經濟學家問一個孩子:「你知道錢嗎?」

孩子:「知道啊,錢就是一張張紙。」

經濟學家:「那你知道錢是怎麼來的嗎?」

孩子:「知道啊,過年的時候,會有壓歲錢;過生日的時候,也會有錢。反正每次過年和過生日,我都可以拿到錢。」

過年走親戚時,聽到一個人在逗上小學的孩子:

「你爸有錢不?」

「我爸有的是錢。」

「錢怎麼來的?」

「銀行提款機裏取出來的。」

經濟學家楊長江說:很多孩子花錢之所以大手大腳,是因爲沒有金錢概念。他們不知道金錢是從哪裏來,所以不懂什麼是浪費。

在他們眼中,金錢就像是一種玩具,一張可以隨意擺弄的紙。他們完全不知道金錢背後的勞動付出。

這件事,很多父母都忘了教給孩子! 第3張

圖片來源:電影《追風箏的人》

羅伯特在《富爸爸窮爸爸》總結了從小就沒有金錢意識的孩子長大後會碰到的四個問題:

a 沒有節制消費意識

b 沒有需求排序意識

c 沒有投資意識

d 沒有危險意識

2017年9月1日,陝西航空技術學院大二學生朱毓迪因校園貸而自殺。最初貸款用來聚餐消費,後來就陷入「拆東牆補西牆」,最後擴散到20多萬,他不敢對家人坦白,也缺乏解決處理債務的能力,只對那些幫他貸款的同學說一句:「哥對不起你,哥先走了。」

留下的是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愴,及20多萬的債務。

這件事,很多父母都忘了教給孩子! 第4張

圖片來源:電影《追風箏的人》

2017年5月20日,因爲想快速賺錢而殺死親生父母的案件曾在網上流傳一時。

畢業於渭南師範學院的楊某,從小受盡寵愛,父母省吃儉用,捨不得讓他受一絲一毫的委屈,爲供應他上大學費盡心思。

可他在畢業後,面對這個社會卻無所適從,於是做夢都想賺錢發財。而他所謂的生財之道就是:爲父母購買高額的保險,然後殺死父母,獲得高額的賠償。

他夾給父母的肉、端給父母喝的水,都含有亞硝酸鹽。他殺死了至親父母,也毀滅了自己。

這件事,很多父母都忘了教給孩子! 第5張

缺乏理財教育和金錢意識,讓他們不知道什麼是正確的消費觀,不懂得如何靠自己雙手來創造財富,不明白如何規避人生金錢陷阱與誘惑,從而改變一生軌跡的人比比皆是。

在美國,金錢教育被稱是:從3歲開始實現的幸福人生計劃。

他們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進行了不同的金錢教育:

3歲:開始辨認錢幣,認識幣值

4歲:學會用錢買簡單的用品

5歲:弄明白錢是勞動得到的報酬

6歲:能數較大數目的錢,開始學習攢錢

7歲:能觀看商品價格標籤,確認自己有無購買能力

8歲:懂得在銀行開戶存錢,並想辦法自己掙零花錢

9歲:制定自己的用錢計劃,能和商店討價還價,學會買賣交易

10歲:懂得節約用錢

11歲:學習評價商業廣告,從中發現物美價廉的商品,並有打折、優惠的概念

12歲:懂得珍惜錢,知道來之不易,有節約觀念

12歲以後:完全可以參與成人社會的商業活動和理財、交易等活動

經濟學界裏歷來就有這麼一句話:一個從小就具有財商意識的孩子,更容易在未來獲得成功。

這件事,很多父母都忘了教給孩子! 第6張

與其讓孩子在未來面對世界誘惑時產生種種困惑,不如趁着現在,引導孩子認識金錢這堂課。

讓孩子明白錢的價值

告訴孩子:錢是勞動所得,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穫。

霍啓剛和郭晶晶在大兒子只有四歲的時候,就帶着他到平時經常做義工的地方幫忙賣旗籌善款。

貝克漢姆大兒子布魯克林,15歲時就去咖啡店打工,端咖啡端盤子各種雜活,薪水約每小時2.68英鎊(約合人民幣20多元)。

這件事,很多父母都忘了教給孩子! 第7張

而貝克漢姆和辣妹支持他打工的目的是:讓他知道「錢的價值」,體驗什麼是「辛勤工作」。

無論是霍啓剛還是貝克漢姆,甚至是張柏芝,他們讓孩子外出勞動掙錢的目的就是:讓孩子知道錢來之不易。

給孩子零花錢

所有的物質獨立,都要從手裏有錢開始。

對金錢的興趣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給孩子零花錢,讓他們學會自己掌控,是培養他們對金錢自我負責、自我承擔的最佳途徑。

這件事,很多父母都忘了教給孩子! 第8張

圖片來源:電影《當幸福來敲門》

需要注意的是,當我們給他們零花錢時,必須要避開兩個誤區:

一是要多少給多少。很多人抱着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觀念,對於孩子的要求,從不會拒絕,總是一味的滿足,這樣反而讓孩子養成驕奢浪費的習慣。

二是亂激勵。無論孩子做什麼,都用錢獎勵,這就是亂激勵。亂激勵的後果就是在孩子心裏形成一個概念:錢能解決一切,錢是萬能的。

這件事,很多父母都忘了教給孩子! 第9張

圖片來源:電影《千與千尋》

我們必須要遵循以下原則:

a、不同的年齡給予不同的零花錢金額。

b、定時定量給予零花錢。

c、提前用完零花錢,只能預支,然後從下一個月里扣除。

必須要界定好零花錢的權利範圍:

a、零花錢可承擔的範圍

b、幫助孩子管理慾望、樹立目標

c、不同年齡,制定不同的消費目標

這件事,很多父母都忘了教給孩子! 第10張

圖片來源:電影《貧民窟裏的百萬富翁》

讓孩子學會如何花錢

某招聘網曾對職場白領進行過一次調查:60%以上的年輕白領,都是月光族,花起錢來沒有限制。

這就是從小缺乏消費意識而造成的惡果。

明確告訴孩子:需要和想要是兩個概念,需要是出於實際需求,那是必須要消費的。想要是看到了心癢癢想買的,實際上無所謂要不要,可以放棄消費。

大膽放手讓孩子自己去管理零花錢,即使他們用的地方不對,也不要過多的指責,讓他們遵循需要和想要的原則就好。

必須讓他們學到:花錢是一項有計劃與目的的消費過程。

這件事,很多父母都忘了教給孩子! 第11張

圖片來源:電影《當幸福來敲門》

讓孩子學會如何賺錢,如何理財

巴菲特表示:花時間幫助教育我們的孩子理財,難道還有比這更美好的時光?

美國總統特朗普大女兒伊萬卡,從6歲時就開始在父親的指點下研究股票,爲她在成人之後縱橫商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今年的大年初一晚上,我的孩子小魚兒在把壓歲錢清點完畢後,對我說:「媽媽,我決定把今年的壓歲錢拿來買理財產品,又安全又能掙點零花錢。」

而他這個想法的由來是在過年前,我和幾個同事在那裏討論如何購買理財產品而來的。

所謂的創業之心從小來,就是如此。

這件事,很多父母都忘了教給孩子! 第12張

生命不只有錢,還有其他

心理學家說:童年時期的缺愛和缺少自信,往往讓孩子在成人後會成爲一個過度的物質主義者。

愛是永不止息,且能勝過一切。

股神巴菲特,承諾把至少99%(約爲400億美元)的個人財富捐給慈善事業,而他的三個子女,個個都是靠自己,不曾藉助於父親的財富權勢。

他曾對他的小兒子彼得說:「你知道嗎?你我其實在做一樣的事情,音樂是你的畫布,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是我的畫布,我每天都在上面畫上幾筆。」

在他心裏,孩子的音樂夢想和自己的金融王國是一樣的,只要是自己熱愛的事情,都值得付出自己的全部努力。

這件事,很多父母都忘了教給孩子! 第13張

圖片來源:電影《蝴蝶

我們不但要給孩子金錢教育,更要給予愛的教育,唯獨愛能滿足孩子一切的心理需求。

錢雖然很重要,但並不是萬能,因爲金錢買不到愛,買不到親情,買不到很多東西。

愛能讓他們明白:比金錢更重要的事情有很多,即使不富有,人生依然快樂。

這件事,很多父母都忘了教給孩子! 第14張

圖片來源:電影《貧民窟裏的百萬富翁》

無論是將來還是現在,

孩子永遠都是屬於自己的個體。

我們所能做的,就是一路陪伴他共成長。

願他們人生多安樂,少憂患,

成爲有情、有愛、有財的人生贏家。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