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孩子內向?恭喜你,這並不是壞事!

孩子內向?恭喜你,這並不是壞事!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家的寶貝豆豆,是個有些“慢熱”的孩子。

面對陌生人,他總是沉默地站在一旁,

在我們提醒要打招呼時,

他纔會小聲叫人,

聲音還經常會淹沒在大人的寒暄聲中,

手足無措地尷尬。

我時常焦慮,

孩子這麼怕生,在人際關係上,

會不會遇到困難?

於是有很長一段時間,

我經常會帶孩子出去接觸我的朋友,

孩子爸爸也經常給孩子創造當衆表演的機會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更加活潑外向一些。

孩子內向?恭喜你,這並不是壞事!

可是當我接觸更多有關“內向孩子”的心理學內容,

我才發現,原來一直以來,

我們都是在按照自己的想法“改造”孩子,

而忽略了,

“怕生內向”只是一種性格特點,

並不是缺點。

很多家長,

都會和我們一樣陷入一個誤區,

不自覺的認爲“活潑外向”是褒義詞,

“怕生內向”是貶義詞。

打個比方:

蕾蕾媽媽和澈澈媽媽從幼兒園接孩子回家,

在路上遇到了同事李阿姨。

兩位媽媽都說:“叫李阿姨好。”

蕾蕾乖乖叫了人,澈澈害羞得低頭,沒有開口。

李阿姨說:“哎呀,你們好,你倆孩子太乖了,真可愛。”

然後不忘誇獎蕾蕾“小嘴真甜”。

澈澈媽媽不好意思地說:“我家孩子就是怕生,不愛叫人。”

這是生活中非常常見的場景:

外向的孩子受到誇獎,

內向的孩子看着父母向別人表示歉意。

澈澈媽媽們,

大多會在事後趁機教育孩子:

“你看蕾蕾多乖,你怎麼就不愛叫人呢?

這是不懂禮貌,下次要記得叫人,知道嗎?”

孩子內向?恭喜你,這並不是壞事! 第2張

我們爲什麼都希望孩子變得外向呢?

不管我們再怎麼告訴自己:

“要愛孩子本來的樣子”,

現實卻總是很殘酷的。

內向的性格,總是被認爲和“膽小”、“怯懦”劃等號。

外向、活潑、自信的孩子,

通常更會討親朋好友、老師領導的歡心,

面對同等的條件,

他們也更容易獲得更多的資源和機會。

於是,作爲父母,

我們總是會爲孩子的“內向”產生擔憂和焦慮。

孩子這麼靦腆,怎麼能交到朋友?

將來怎麼在社會上生存?

孩子什麼事都憋在心裏,憋壞了怎麼辦?

長此以往,孩子心理會不會不健康?

怎麼才能讓孩子變得活潑外向,積極自信呢?

針對這些問題,

蘇珊·凱恩在《內向性格的競爭力》一書中寫道:

如果一個內向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

因爲自己的性格問題,

使父母經常向別人表達歉意,

或被父母有意或無意地糾正,

那麼他就會對自己的性格自卑,

不僅不會去尋找自己這種性格的優勢,

反而還會因爲讓父母失望,

於是痛恨自己爲何是這樣的人。

這種自卑會給他內心造成很多衝突,

這些衝突會引發心理障礙,

比如會引起社交恐懼症、焦慮症等。

這是一個非常顯而易見、

卻又很容易被我們忽視的道理:

有問題的並非孩子內向的性格特點,

而是父母對孩子內向的性格沒有給予足夠的支持和肯定。

孩子內向?恭喜你,這並不是壞事! 第3張

不要試圖改變孩子的性格

內向型性格也有優勢和競爭力

內向的孩子不容易向父母展開自己的內心,

所以我們總是好奇,

他們的心中在想些什麼呢?

Liz Fosslien和Mollie West的這組漫畫,

可以讓我們更好地理解內向的孩子。

1.內向型性格的孩子,腦神經迴路比較長,在大腦處理信息時,同時也會認真聽取自己內在的思想和情感。

孩子內向?恭喜你,這並不是壞事! 第4張

所以,

當內向的孩子沒有立刻叫人時,

他的心裏可能正在思考:

我認識這位阿姨嗎?

這位阿姨和媽媽是什麼關係?

我爲什麼要和這個阿姨打招呼?

或是孩子正在關注自己內心的感受:

我喜不喜歡這位阿姨?

我不認識這位阿姨,

但要很親切地和她打招呼,

這樣是不是不好?

相比較外向型孩子不假思索地聽從大人的指示“叫人”,

內向型的孩子更容易堅定自己內心的想法,

也比較不容易形成“討好型人格”。

畢竟,

有多少孩子是真的願意跟一個陌生人親切交談?

不過是因爲希望獲得父母和他人的讚賞而已。

2.根據心理學家Hans Eysenck的研究,內向型性格的孩子更願意保持清醒和警覺。

孩子內向?恭喜你,這並不是壞事! 第5張

當許多孩子在一起玩時,

外向的孩子總是越來越“嗨”,

因爲他們的能量來自於外部世界的刺激,

也就是俗稱的“人來瘋”,

所以,上幼兒園對他們來說,

是件非常快樂的事情。

而內向的孩子不需要外部世界的過多刺激,

他們的能量來自於自身內在世界,

太多的刺激會讓他們感到“不舒服”,

相比較陌生吵鬧的幼兒園,

他們更喜歡待在熟悉的家裏,

和喜歡的玩具、繪本做伴,

所以不用擔心,這並不代表孩子孤僻和自閉。

3.內向型性格的孩子,只是閱讀一本書,深度思考和探索內心世界,就能感受到快樂。

孩子內向?恭喜你,這並不是壞事! 第6張

4.內向型性格的人,並不太會因爲冒險和驚喜,而感受到特別的愉悅。

孩子內向?恭喜你,這並不是壞事! 第7張

5.內向型性格的人,不止把注意力放在和人的互動上,周圍一切有生命的、無生命的事物,都在吸引着他的注意。

孩子內向?恭喜你,這並不是壞事! 第8張

內向型的孩子經常會發呆,

這是因爲他們的注意力,完全投向了內心世界。

正是因爲敏感的對周圍世界的關注,

內向型的人通常想象力更豐富,情感也更細膩,

他們更善於用心感受周圍的世界。

最近熱播的《春風十里不如你》中的肖紅,

雖然是個十足外向、潑辣和主動的性格,

但她的飾演者周冬雨,

卻在很長一段時間,

被老師和媒體認爲是非常內向的人。

孩子內向?恭喜你,這並不是壞事! 第9張

在她參加的綜藝節目《中餐廳》中,

作爲嘉賓參加的北京電影學院的崔新琴教授就提到:

周冬雨現在變得外向多了,

在入學北電時她還是非常內向的,

自我介紹時聲音小到幾乎聽不到,

甚至緊張得不好意思介紹自己是哪裏來的,

老師問一句她答一句。

孩子內向?恭喜你,這並不是壞事! 第10張

像周冬雨一樣,

還有很多出色的演員都屬於內向型性格的人,

例如梁朝偉、周星馳、卓別林和湯姆·漢克斯等等,

也許正是內向的性格,

使他們培養出了細膩的情感,

更好地表現所演角色的內心世界。

6.內向的人做出一個決定,往往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他們會更多地與自己的內心對話,也會產生更多的想法。

孩子內向?恭喜你,這並不是壞事! 第11張

外向的孩子,

通常伴隨着性格衝動、三分鐘熱度等特點,

而內向的孩子,雖然看起來沉默寡言,

但內心活動非常劇烈,也更善於思考和傾聽。

就算在“外向理想型”社會

內向的孩子也能佔得一席之地

蘇珊·凱恩在TED演講中,

將我們的社會形容爲“外向理想型”社會。

因爲在我們的社會中,

幾乎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非常健談、

善於交際、在任何場合都能談笑自如的。

我認爲,

這是由於從工業社會開始,

整個社會過多強調了“Team Work”(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我們想象這樣一個場景:

小組討論中,

外向的孩子大聲講述着自己的看法和意見,

內向的孩子在沉默的思考,

最後整個小組討論的結果,

通常會遵循外向孩子的看法,

哪怕內向的孩子得出的結論更爲正確。

這個現象,在哈佛商學院被稱爲“音量領導模式”。

但幸好,我們已經進入了互聯網社會,

個人的“音量”不再被性格所限制,

就算再內向的人,

也可以通過聊天軟件、

社交網絡和電子郵件來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沃頓商學院的心理學家亞當·格蘭特教授做過一項有趣的試驗,

結果表明內向型的人越來越受到職場的歡迎。

他們通常更會讓同事更充分地發掘自己的潛力,

而不是獨斷專行,

讓自己的想法影響整個團隊。

而這樣的人,

也更適合作爲團隊領導。

孩子內向?恭喜你,這並不是壞事! 第12張

內向或外向

既決定不了成功,也決定不了失敗

“外向”和“內向”這兩個詞,

最早出於心理學家卡爾·榮格對性格的劃分,

但榮格在報告中也說明:沒有純粹的內向或外向。

外向的孩子:

通過人際交往獲得能量,

他們反應很快、善於提問、思維發散、積極樂觀、行動力強;

內向的孩子:

通過自我獨處獲得能量,

他們觀察細緻、善於分析、獨立思考、思維集中、思想深邃;

內向或外向,

既決定不了成功,也決定不了失敗。

孩子內向?恭喜你,這並不是壞事! 第13張

所以我們作爲父母,

需要尊重每個孩子不同的性格特點,

不要因爲孩子內向,

就給他貼上“害羞”“靦腆”甚至“不懂禮貌”的標籤,

更不要強迫孩子與他人交流,

或是爲了鍛鍊孩子,讓他在衆人面前表演,

或頻繁爲他組織社交活動,

這些做法只會讓孩子產生反感和叛逆,

同時在心裏積累非常多的負面能量,

孩子很難感受到快樂和平靜。

面對內向的孩子,

擔憂和焦慮是最不需要的兩種情緒,

我們只要放心大膽的給他們更多“獨處”的空間,

讓他們在探索內心世界中獲得能量,

那纔是他們最需要的!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