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故事繪本 > 【發明家的故事】發明家的童年故事

【發明家的故事】發明家的童年故事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發明家的故事:勤奮造就偉大的發明家


在火車出現之前,人們在陸地上的運輸和旅行,主要是靠人和其他動物進行的。但是不論是人還是其他動物,都有同樣的缺點:速度緩慢,易受天氣變化影響,需要中途休息和補充食物。那麼,能不能製造一種機器來代替人和其他動物進行運輸和旅行呢?被譽爲“火車之父”的英國蒸汽機車發明家史蒂芬孫把這個設想變成了現實。

童年時代的夢想

勤奮造就偉大的發明家1781年6月9日,史蒂芬孫出生於英國一個貧苦的礦工家庭。他的父親是煤礦裏一個看管蒸汽機的司爐工,母親是一個普通的家庭婦女。全家8口人,主要靠父親微薄的收入來維持生活,日子過得十分艱難。史蒂芬孫上不起學,8歲那年,他就去給人家放牛了。

除了替人家放牛之外,史蒂芬孫還有一項工作就是給在煤礦工作的父親送飯。每次來到父親工作的鍋爐房,他都會被那些不停轉動着的機器迷住,他總是出神地看着鍋爐中熊熊燃燒的烈火,忘情地聽着機器隆隆轉動的聲音。他很想弄明白:它們爲什麼可以自動轉起來,而且力量會這麼大?他想,自己長大以後,要是也能像父親那樣當一個司爐工,操縱巨大的蒸汽機幹活,那該多好!

放牛的時候,他就常用泥巴來做自己想像中的蒸汽機,鍋爐、汽缸、飛輪等各種各樣的部件都有。

14歲那年,史蒂芬孫真的當上了一名見習司爐工,負責給蒸汽機添煤、加油和擦拭機器零件。看着機器在自己的操作下飛快地轉動,他高興極了。但是時間久了,他覺得只是看着機器轉動不過癮。他開始在心裏琢磨起來:這機器是怎麼轉動起來的?它的內部結構是什麼樣的?

有一天,別人都下班回家了,史蒂芬孫一個人偷偷地把蒸汽機拆開了,他把所有的零件都仔細觀察了一遍。但拆散容易裝配難,他忙乎了好半天,才勉強把蒸汽機重新安裝好。回家的路上,他老是提心吊膽,擔心蒸汽機第二天轉動不了。誰知道第二天一發動,那臺蒸汽機比平時轉得還要好。這次成功拆裝之後,他的膽子也大多了,以後就經常這樣拆了又裝,裝了又拆,把那臺蒸汽機的各個零件都摸了個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史蒂芬孫多麼渴望自己也能造出一臺機器。他模仿着拆裝過的那臺蒸汽機,試着畫了一張草圖送給煤礦的工程師看。工程師看後,高興地拍着他的肩膀說:“好啊,有志氣的孩子,希望你多讀書,多掌握科學知識,將來發明一臺比蒸汽機更好的機器!”可是,史蒂芬孫從小沒有進過學校門,怎麼讀得懂高深的理論書籍呢?

17歲的小學生

沒有文化知識,就很難搞出發明創造。於是,17歲的史蒂芬孫第一次走進了學校,他要從小學一年級開始讀起。史蒂芬孫每天晚上都和七八歲的兒童坐在一起上課。他像羊羣裏的駱駝,雞羣裏的仙鶴那麼突出。

“嘻嘻,傻大個!”

“嘿嘿,笨蛋!”

教室外面常常會傳來這樣的譏笑聲。小學裏的許多學生都譏笑這位“大學生”並沒有在念大學,卻是在念小學。然而,史蒂芬孫不怕羞,不怕譏笑,他毫不介意,只顧埋頭苦讀。史蒂芬孫白天要到礦上上班,爲了多掙些錢養家餬口,休息時間他還要替人家修理鐘錶、擦皮鞋,每天累得筋疲力盡。可是到了晚上,史蒂芬孫總是第一個進教室,專心聽講,埋頭學習。放學以後,別人都睡了,他還在昏暗的燈光下複習功課、做作業。由於他勤奮好學,刻苦用功,很快就掌握了許多科學知識。

1803年,史蒂芬孫被提升爲煤礦的機械修理工。1810年的一天,礦上的一臺運煤車突然出了故障,許多機械師都找不出毛病在什麼地方。史蒂芬孫看了一會兒,就對總工程師說:“讓我試試吧。”那些機械師都不相信他,認爲一個“毛頭小子”怎能把機器修好呢,但史蒂芬孫很快就把運煤車修好了。煤礦經理知道這件事後,馬上把史蒂芬孫提升爲機械師。

發明火車

史蒂芬孫在煤礦工作時,每天看到運煤工人總是用力地把煤從礦井裏一點點地背出來,工作非常辛苦,就萌發了一個偉大的念頭:他要製造一輛既可以運很多煤又跑得很快的蒸汽機車。於是他就埋頭設計起這樣的機車來。

1814年,史蒂芬孫造出了一臺名叫“半統靴號”的火車頭。當他駕駛這個火車頭,在煤礦進行試車表演時,很多人都嘲笑這輛只能拖30噸貨物,每小時只能走六七公里,樣子像笨鴨子一樣醜,走起路來像地震一樣響的破車。還有一些不懷好意的人竟然到處造謠,說:火車的聲音很響,這會使牛受驚,不敢吃草,從而牛奶就沒有了;雞鴨受驚,從而蛋就沒有了;而且火車的煙筒裏會放出毒氣,將殺絕飛鳥;火星四濺,將釀成火災;倘若鍋爐爆炸,後果更是不堪設想,乘客將遭斷手摺骨之痛!一些原來贊成火車試驗的官員,聽到這些謠言也開始極力反對,並且非常肯定地說用蒸汽機車做交通工具是根本不可能的。

面對技術上的困難和這些謠言帶來的壓力,史蒂芬孫並沒有像另外一些也在發明火車的人那樣灰心喪氣,止步不前。他始終相信自己發明的火車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的幫助,因此鼓足勇氣,總結經驗,決心繼續研究和改進火車。

1825年9月27日,天還沒有大亮,居住在英國斯多林克頓的許多男女老少就紛紛起牀了。他們有的步行,有的騎馬,向同一個地方趕去。他們去幹什麼呢?原來,史蒂芬孫要在那裏舉行一次試車表演。正當機車緩緩啓動時,一個青年騎馬疾馳而來,他大聲叫喊着要與史蒂芬孫的火車比試比試。於是,火車和馬開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比賽。

一開始,只見火車緩慢行駛,而馬則狂奔不已。一會兒後,火車的安全閥升起來了,鼓風機嘶鳴着,騰起團團煙霧,車速逐漸加快,很快火車與馬並駕齊驅了。再過一會兒,火車毫無倦意,一往直前,馬卻漸漸累了。越往後,馬就越顯得力不從心,被火車甩得越來越遠。

這條飛奔的鋼鐵長龍,可載重90噸,乘客400人,最高時速24公里。這就是世界上的第一列火車——“旅行號”。

從此,火車得到了人們普遍的稱讚和重視,正式登上了歷史舞臺,使陸上交通運輸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期。史蒂芬孫那不畏艱辛,百折不回,勤奮學習,勇於創新的精神,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稱讚,也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相關鏈接:火車名稱的由來

19世紀初期,蒸汽機早已發明了,並在工業上得到廣泛使用。於是有人打上了蒸汽機的主意,想把蒸汽機裝上輪子,代替馬來拉車,希望製造出能行走的蒸汽機。當然,蒸汽機的力氣比馬要大多了,可以拉上好幾節車廂。由於蒸汽機是燒煤的,要點火後才能產生蒸汽帶動車輪滾動,行走時煙筒裏有時還會冒出火來,所以就有了“火車”這個名稱。

【發明家的故事】發明家的童年故事

發明家的故事:多產發明家哈羅德·艾格頓

哈羅德·艾格頓(Harold Edgerton),1903年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弗裏蒙鎮,父親是個小鎮律師和報人。哈羅德從小就愛動腦筋,10歲時,他就用一個鐵皮桶製成的一盞探照燈,轟動了整座學校。由於家境並不富裕,他半工半讀地在內布拉斯加大學讀到畢業,當過電器匠、架設電線員、運煤工人和電影放映師。大學畢業後,他進入麻省理工學院繼續深造。

在攻讀碩士學位時,他發明了一種光線強烈的測量馬達旋速定時燈,而這種頻閃閃光燈改變了他的一生。

在此後的時間裏,哈羅德·艾格頓與“燈光”緊緊聯繫在了一起。二戰期間,哈羅德被派往英國去開發一種超強燈光,供盟軍飛機夜間在納粹佔領下的歐洲上空進行偵察飛行時使用,而他在兩個星期內就完成了任務,爲盟軍及時瞭解敵情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此外,他還發明瞭一種使電流通過一個裝有氙氣的電子管,製造出耀眼的快速閃光的頻閃閃光燈,被他自己稱之爲“萬能上帝的罐裝閃電”。還有那些裝在攝影機和複印機中、機場跑道兩旁、摩天大樓上以及汽車引擎點火定時器內的頻閃閃光燈,也都是他的傑作。

然而,哈羅德·艾格頓最讓人們熟知的,卻是他作爲攝影師拍出的“跨世紀照片”。

他使用百分之一秒的閃光,拍攝到子彈射穿撲克牌的瞬間,一點牛奶落到桌面上時產生的優美皇冠狀圖樣,一隻蜂鳥彷彿在空中靜止了的那一剎那,憑藉着他所開創的“跨世紀照片”,我們現在已經知道貓舔牛奶時是舌的兩面都使用的,蝙蝠是尾膜捕捉獵物的,手槍的後座力是不影響瞄準的——因爲後座力是在子彈射出之後才產生影響。

多年來,艾格頓那些令人看得眼花繚亂的照片已成爲科學及現代藝術的經典作。美國大都會現代藝術館差不多像對待畢加索的繪畫那樣對待它們,經常把它們掛出來展覽。

“別把我當作藝術家看待,我是發明家和工程師,我追求的是事實。”話雖如此說,他還是扔掉了好幾十張牛奶滴落的照片,才終於拍到了那張有個牛奶皇冠的迷人照片。

哈羅德·艾格頓還是一位肯把自己的發明成果與人分享的人。在他看來,分享知識就是共同努力去發現新知識,在與人分享的過程中,自我則可以完全拋開。他的一個學生回憶說,有一次,他得意洋洋地向老師提出了一個有關自動頻閃閃光的新構想。哈羅德微笑着說:“這個構想不錯,讓我們共同來開發吧!”而後來那位學生髮現,哈羅德在多年前便已經有了這樣的構想。事實上,在哈羅德的成就中,有大部分是從他和他的學生間隨便交談中得到的。例如有一次,在對蝙蝠進行試驗時,哈羅德想不出怎樣才能把活的食物以相當於蝙蝠疾飛獵食時的速度投擲給蝙蝠,但是後來他的一個學生想出了一個用發射炮彈的方式來發射蠕蟲,這對後來改進地對空導彈的性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許多學生日後也成爲他在科學事業上的夥伴。他在他的實驗室外設了個展覽廳,把他的新發明都放在裏面任人蔘觀。他說:“申請專利是合情合理的,但不應該搞技術保密。”他還說:“如果你能蒐羅到聰明人幫忙,工作便會容易得多。”

同時,哈羅德·艾格頓也能稱得上是學生們的“心理醫生”。一次,他從實驗室回家時,看到一箇中國女學生坐在長椅上低泣。他在她旁邊坐了一會兒,然後帶她回去一起吃晚飯。到家後,他叫他的妻子艾斯特帶她去看他的書房,那名學生驚奇地發現,在牆的一面都是學生的簽名。艾斯特對她說:“這些人都是博士的學生,並且都曾一度失敗過,但大多數現在已站起來了,如果你也屬於這種情況,請簽上你的名字吧!”那名女學生默默地簽上了她的名字。

哈羅德·艾格頓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著名教授,教的是電子儀器學,實驗室是他經常呆的地方。他也很喜歡他的學生在午茶時間到他家中小敘,實際上這也是一種小型科學論壇。實際上,整個世界都可以稱得上是哈羅德的實驗室。上世紀50年代,他曾和法國著名海洋探險家古斯托乘坐“卡力索呆”潛艇一起到海洋深處探險,他還曾在撒哈拉沙漠追蹤本世紀曆時最久的日蝕;他又用聲納來探測威尼斯聖馬可水道,尋找相傳已久的大名鼎鼎的勒克索柱是否在水道底下;他也曾把在恩尼威托克島進行的核彈爆炸攝入鏡頭,又在加勒比海探查西班汽船所載的黃金。他還一再去搜尋蘇格蘭尼斯湖水怪,因爲他深信其中確有奧祕之處。他精力旺盛,常常坐在樓梯扶手上從3層樓一直滑落到底下。“要是你在早上3點鐘還不醒來做點事,那你就是浪費時間。”這是他很愛說的一句話。

1968年,哈羅德年滿65歲,已經到了校方強制退休的年齡。可是他卻半開玩笑地說:“要我退休,恐怕我的腦子不會答應。”事實上,他只是從講臺上退了下來,更加專心致志地搞他的科研,他唯一的消遣方式就是在他取名爲“閃擊奇妙的光”的實驗室中跑來跑去,口中吹着貝多芬和莫扎特樂曲。就這樣,他繼續在科學領域探索了近20年。

在他83歲那年,中風和一次心臟病猝發使他的腦子和動作都遲鈍了下來。每天傍晚他從實驗室走向他的住所時,他要在校園的長椅上坐上幾次,學生向他打招呼時,他只是微笑着點頭回答,看來此時說話已經變成他的一種負擔了。

1988年12月,他發表他的一年一度的“燈光學”演講時,忽然腦子變成一片空白,講話結結巴巴,接着好一會一句話也講不出來。隨後他咧嘴笑道:“嗯,我本來是知道的,事實上,我還寫過好幾本書,不過,我現在已經老得有些忘記了,因此你們去看書好了。”

1990年1月4日,哈羅德·艾格頓平靜地去世了,終年87歲。追悼會上,當時的美國總統喬治·布什致悼詞說:“他非但是一位國際知名的科學家和發明家,也是一位劃時代的攝影大師,更可貴的是他樂善好施,肯幫助別人,尤其是失敗者,在他身上真正體現出了基督愛人知己的精神。”

【發明家的故事】發明家的童年故事 第2張

發明家的故事:11歲愛迪生賣報紙

因家中貧困,愛迪生11歲便輟學踏入了社會。

11歲愛迪生賣報紙小小年紀,能做什麼呢?經人介紹,愛迪生做起了在列車上賣報的營生。那是從休倫港開往底特律的列車,列車早上出發,他便早早起來買了當天的報紙,乘上這趟列車一路賣下去。一份報紙5分錢,其中差不多有1分錢的利潤。賣得好,一趟下來可以賣出百來份報紙。運氣不佳,就只能賣出三四十份。要是這樣,可就慘了,多出的報紙只能拿回去生爐子,那可得辛苦好多天才能補上虧空。

於是,愛迪生思考着:爲什麼有時報紙不一會兒就賣光了,有時卻要剩下幾十份甚或一半?沒多長時間,其中的奧祕還真的被他找到了:時值美國南北戰爭,凡是報紙上載有戰事消息的,其銷量就會猛增。

當時的報紙需提前訂購,報社爲了控制成本,報紙的印刷量是要以這種訂購數爲基準的。所以,先前訂購的份數在取報時是不可隨便增加或減少的。可如何提前知道第二天的報紙上是否有戰事消息呢?

愛迪生認識一個《底特律自由報》的排字工人,於是他以每天爲排字工人免費提供一份新鮮奶酪、漿果或蔬菜爲代價,讓排字工人提前告訴他第二天報紙的內容。憑着經驗,他再判斷一下能賣出多少份報紙,然後再決定買進數。隨着時間的推移,他的判斷誤差率竟小於1%,賣報的收入也開始成倍增加。

一天下午,愛迪生在與一位買主的交談中得知:當天上午有數以千計的人在夏伊洛戰役中被殺。他認定這是一個不錯的商機,於是他立刻找到一個自己認識的電信員,許諾日後每天白送他一份報紙,請電信員趕緊拍電報給各火車站,讓他們張貼有關簡略描述夏伊洛激戰的佈告。

第二天,火車從休倫港開出後,停靠的每一個小站上都擠滿了等着買報紙的人。爲了能一睹爲快,人們紛紛願出高價。就這樣,5分錢一份的報紙,漲到了2.5角,愛迪生訂購的1000份報紙被一搶而空。

想成爲一位偉大的發明家嗎?那就以發明家的眼光來看問題,哪怕只是賣報紙。

【發明家的故事】發明家的童年故事 第3張

發明家的故事:不願做農場主的發明家亨利·福特

1863年7月30日,福特出生於美國密歇根州底特律市郊的一個小城。父母都以經營農場爲生。作爲長子,福特被父親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希望他可以繼承祖業,更多地關注農場事務。但是福特對土地根本沒有多大的興趣,他喜歡的是機械。童年時看到的蒸氣機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影響,那是他第一次目睹不靠馬拉的車,福特更加相信了機械的力量是無窮大的。

於是17歲那年,他離開了家鄉,獨自一人到位於底特律的密西根汽車製造公司。但在這家擁有2000人的底特律最大的工廠,福特只工作6天就辭職不幹了,原因是該公司優秀的員工需要花費好幾個小時才能修復的機器,我只要30分鐘就可以修好,因而其他員工對我十分不滿。後來,他又先後從事過機械修理、手錶修理、船舶修理等工作,並且還一邊工作一邊參加夜校學習,以便將來能夠不屈居於人下被別人利用而過一生,自己開一家制造機械的工廠。

夢想是好的,但現實卻是殘酷的。在底特律的日子,是不斷奮起,又不斷失敗的,鐘錶廠夢的破滅,研究內燃引擎的碰壁,這個年輕的機械師覺得心灰意冷起來。或許回到家是好的選擇?於是在離家兩年之後,福特又回到了故土。

福特在家裏呆了10年,這10年他結了婚,繼承了父親留的土地,但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發明。他不是種田的那種人,他喜歡緊張而刺激的都市生活,他漸漸產生了這樣一個想法:設計一種可以燒汽油的發動機,並且讓這個發動機驅動四輪車。這樣,人們出門不再需要馬了,他們將駕駛這種無馬馬車去上班、旅遊。

一旦產生了這個想法,它就在福特的腦海裏紮下了根。福特做夢都想實現這個夢想。一定要走出農場,去底特律!他下定決心要去闖世界。儘管妻子克拉拉非常留戀這個溫馨的家,然而,她還是毫不猶豫地拿起了行李,沒有半句怨言,隨着丈夫來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底特律。

夢想成真的速度之魔

當時正處於一個新興汽車即將取代馬車的過渡時代,1893年,美國的杜裏埃兄弟設計出美國的第一輛用汽油發動的汽車,此後,還有許多年輕人在躍躍欲試。想法是許多人都會有的,但是要變成現實就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了。

在擔任底特律照明公司工程師的同時,福特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汽車之上,在朋友的幫助之下,工夫不負有心人,1896年6月4日,福特的第一輛汽車誕生了,儘管這輛車速度極慢,形狀奇怪無比,但卻是福特和朋友的傑作!這也是底特律的第一輛汽車!福特開着這輛車在城裏轉來轉去,引來了許多人的圍觀,別人都叫他瘋子亨利!

而一次偶然的機會,福特遇見了着名的發明家愛迪生,激動的福特向愛迪生說明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這個發明大王的稱讚和鼓勵,於是,36歲的福特准備孤注一擲了,他辭去了職務,潛心於汽車的研製工作。到1899年,他已經成功造出了自己的第三輛汽車。

1901年,福特駕着自制的賽車參加一年一度的全美汽車大賽,戰勝了所有對手,贏得了冠軍。從此,福特聞名全國,美國的《天馬雜誌》稱他爲速度之魔,他成了底特律的英雄。1902年,他又參加了一次全國性的汽車大賽,結果又遠遠地超出了第二名。這兩次勝利不僅使得他名聲大噪,還結識了許多鉅商大賈,爲以後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02年11月,福特終於有了一個自己的公司福特汽車公司。公司的標誌是一個藍色的橢圓形,中間是模仿福特簽名的大寫字母F和ford,從此,這個標誌成了福特汽車公司的象徵,直到今天。

在當時來看,初生的福特公司有許多方面還不成熟,許多部門、規章制度剛剛建立,工廠也很破舊。但是它的思想卻是成熟的,因爲福特對此早就有了一套自己的設想。福特公司成立之初,福特便設計了高、中、低三種級別的汽車以期佔領市場。其中高檔車主要爲富人服務。生產高檔車帶來的利潤很大,但顧客數量有限。

第一年,福特推出的A型車成了底特律人的搶手貨,福特公司賺取了可觀的利潤,僅股息就分發了10萬美元。一下子股東就相當於收回了所有投資。面對巨大的成功,福特清醒地認識到這只是表面的輝煌。因爲人們現在只是對汽車這個新東西感到好奇,一旦他們習慣了使用汽車,便會變得更挑剔。汽車的質量和價格就成了福特公司的生命。

很明顯,小小的福特公司不可能佔據全部汽車市場,必須突出重點。生產什麼車爲主呢?面對各位股東,福特說:美國地域遼闊。生活着很多人,大多數是工人、農民。他們纔是汽車的真正需要者。我主張多生產低檔車,特別是標準化的大批量生產,把便宜實用的汽車賣給這些人。這纔是我們公司長期的戰略!

說着容易,做起來可難!低檔車儘管技術上難度不高。但卻不得不面臨許多新的問題,這着實使福特費了一番腦筋,爲了讓家家戶戶都用上這種車,他的車必須簡單,輕便,耐用,容易修理,而且還必須能在崎嶇不平的鄉間路上奔馳。這些都對零件提出了新的要求。還有更重要的一點,這種車必須便宜,以使每個家庭都能夠買得起。爲此,福特不得不在設計時更多地考虛經濟因素,這麼多的要求簡直讓人無所適從,許多種設計方案被一次次的否定了,福特也被搞得筋疲力盡。要怎麼做才能恰如其分地滿足顧客的要求呢?

有一天,他忽然想通了,必須使汽車構造簡單化,只有簡單,汽車纔可能輕便,纔會容易修理,一旦哪部分有問題,換個標準零件就夠了。而且,簡單的設計更易於大批量生產,當生產量增大時,生產成本就會降低,汽車價格就可以更加低廉。福特把以前的設計圖紙全部扔在一旁,重新開始設計。

標準化,簡單化。設計中福特不時提醒自己。

經過幾次修改,福特新的設計定型了。它被命名爲福特牌T型號汽車,後來成爲汽車歷史上最着名的車型,幾乎成爲汽車的代名詞。事實證明,T型車受到了巨大的歡迎,整個國家都被淹沒在T型車的狂潮之中,從1908年誕生到1927年的更新換代,福特生產的T型車數量是整個世界汽車總量的一半。

直到今天還沒有哪一個車型能望其項背。當時的美國,一個人說自己有一輛汽車,則一定是指福特的T型車。福特以其傲視羣雄的氣概一躍成爲汽車大王。同時,福特汽車公司也當然地坐到了美國汽車業第一大公司的寶座上。

永不停止的革新

與福特不停息的發明相比,他的商業思想也在不斷的革新。面對雪片般的訂單,福特在歡喜的同時也在發愁,因爲工廠裏原始的組裝技術根本無法應付這種大規模的機械化生產。

但是一個偶然之間看到的現象給了他靈感。有一天,他走在路上,路過一個屠宰場,看到牛送進來以後先用電電擊,然後放血,將牛吊起來,然後用鋸開膛剖腹,最後分割,這個過程是分別由不同的人來完成的。福特心想,我可以將這種具有連貫性、又有工作效率的流水作業的方式1913年春,世界上第一條汽車流水裝配線在福特的工廠裏誕生了,大規模流水裝配線帶來工是生產方式上的革命,福特公司連創世界汽車工業時代的生產紀錄:1920年2月7日,一分鐘生產一輛汽車,1925年10月30日,10秒鐘生產一輛汽車,這樣的速度讓同行爲之震驚,讓世界爲之震驚。而這種以流水裝配線的生產方法和管理方式爲核心的福特製,爲後來汽車工業的發展樹立了楷模,掀起了世界範圍內具有歷史進步性的大量生產的產業革命。

不僅如此,福特很注意工人的生活,他想:造出去的車如果我的員工都買不起,我生產車還有什麼意義呢?我必須要讓我的員工首先買得起我所造的車,只有這樣循環才能啓動公司的發展。而在當時,美國工人的工資是很低的,每天1美元到1.55美元,一個月一天不休息,一個月也只有幾十元錢。於是亨利·福特讓公司的公關經理把所有媒體的記者都請來,他說,從今天開始福特車所有的生產線上的員工每一個人的工資漲到5美元錢,這句話驚呆了所有在場的人。

在當時,一輛福特汽車大概要賣200多美元,如果一個員工一天掙1美元多錢,那麼他一輩子也買不了一輛車,反過來講,如果一天掙5美元錢,立刻就可以變成福特汽車的買主。福特真正希望的是他生產的產品是有人要的,有人用,一般的社會大衆能夠把它當作交通工具,而不是前面講的一種奢侈品。他刺激汽車行業發展的方法不是車本身降價,而是把員工的工資漲上去。因此,亨利·福特是聰明的,他不是把汽車製造當作簡單的做生意,而是要將整個汽車行業帶動起來,創造這個市場。

5美元工作日這個新奇的提法,引起了全美暴風驟雨般的熱烈反響。工人們無不拍手稱快,他們從此以後可以過上真正體面的生活,可以挺起胸膛做人了。無數工人從全國各地涌向底特律,要求在福特汽車廠工作,以至於福特不得不把僱員已滿的牌子掛到工廠大門口。而新聞界對此給予了罕見的讚揚,記者們一個個激動萬分。新的經濟時代已經來臨!記者們在各大報頭版新聞中紛紛給予讚揚。當然,最後獲利的還是福特。

【發明家的故事】發明家的童年故事 第4張

發明家的故事:火箭發明家戈達德

美國馬薩諸塞州的一個果園裏,一個小男孩正給櫻桃樹修剪枯枝。

他爬上了一棵高大的櫻桃樹,眺望着遠方的田野。突然,他頭腦中冒出一個念頭:人要是能飛到星星上多好啊!怎樣才能製造出飛上火星的裝置呢?

小男孩從櫻桃樹上爬下來,坐在樹下沉思起來。他想象着有種機器在草地上飛快地旋轉着,急速上升,飛向太空,飛向那遙遠的未知的世界。

從果園回來後,小男孩似乎變成了另外一個人。父母發現他整天在學習數學和做科學小實驗,即使臥病在牀的時候,他也不放過星點兒時間。看着瘦弱的常患病的孩子,父母總是心疼地勸說他休息。

他就是美國物理學家和火箭技術的先驅者――羅伯特·戈達德。

童年在果園的美麗夢想成了戈達德所有生活的支柱。在隨後的日子裏,他不斷地攻讀數學,堅持做實驗,到長大些的時候,他居然攻讀起物理學家牛頓的着作來。

上大學時,戈達德考入伍斯特工學院。1911年,29歲的戈達德在克拉克大學獲理學博士學位,並在這所大學開始了火箭研製工作。

剛開始時,戈達德做理論研究工作,探討火箭作高空大氣研究的價值和達到月球的可能性。1919年,他發表了題爲《達到超高空的方法》全文只有69頁,是他理論研究的結果。小冊子發表了,但沒有引起人們的絲毫注意。其實,10年前俄國物理學家齊奧爾可夫斯基也曾做過類似的研究,寫過相似的論文,但也沒有引起世人的注意。

戈達德在理論研究後,決定進行實踐操作,想用成功的事實來證明他的理論的正確性和可行性。

1900年,戈達德開始了用汽油和液氧做燃料的火箭引擎試驗。

1926年冬天,在馬薩諸塞州的田野上,戈達德發射了自己製作的第一枚火箭。這枚火箭高約1.2米,直徑約15釐米。火箭裏的汽油和液氧混合燃料耗盡後,它仍在繼續上升,上升高度是60米,時速100公里左右。

火箭技術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中國。發明火藥的中國人在13世紀就發明了“飛火箭”,並運用於戰爭。還有印度人、阿拉伯人、波蘭人等也曾研究過火箭技術。但戈達德是第一位設想用火箭或許能載人飛向天外的人。

1929年7月,又一枚火箭在戈達德的家鄉飛向天空。它飛得更高,而且載有氣壓表、溫度計,拍攝氣壓表和溫度計的小型照相機。

試驗剛剛結束,警察居然找到戈達德,命令他以後不許在馬薩諸塞州做試驗。

戈達德只好到新墨西哥州一塊荒涼的土地上開始新的試驗。經過許多努力,他得到一位慈善家饋贈的一筆錢,他的試驗才得以維持。

在這裏,戈達德製作更大型更成功的火箭。他的火箭有燃燒室,因用汽油和超高壓的液氧作燃料,燃燒室的壁能保持冷卻。戈達德還發明瞭控制火箭飛行方向的轉向裝置,使火箭沿正確方向飛行的陀羅儀等。

1930年到1935年的時間裏,戈達德發射了數枚火箭,火箭的速度最高達到超音速,飛行高度達到2.5公里。

但遺憾的是戈達德的研究沒有得到美國政府的關注和支持。只給過他一小筆預算,讓他設計飛機在航空母艦起飛時用的一種小型火箭。

戈達德在默默無聞中,靠自己的毅力和勤奮發明創造了火箭,是美國第一枚火箭的宇宙時代的開創者。

戈達德雖在美國沒有受到重視,在德國卻有一批推崇者。他們用戈達德的原理製成了V2火箭,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揮了威力。

二戰結束後,美國科學家向德國科學家請教火箭製造的技術,德國科學家目瞪口呆,“你們不知道戈達德嗎?我們是用他的原理研究和製造火箭。他是我們的老師。”

美國科學家震驚後再去尋找戈達德時,一切都晚了。1945年8月10日,戈達德已經離開了人世。

【發明家的故事】發明家的童年故事 第5張

發明家的故事:發明家貝爾德

1925年的一天,倫敦一家最大的百貨店顧客盈門。一批又一批的顧客涌向店內兩間相連的小室。據說有人發明了一種機器,能把接收到的圖像再現出來。

觀衆們乘興而來,但掃興而歸。因爲他們看到的僅僅是模糊不清的影子和閃爍不定的輪廓。

“這不是吹牛嗎?這叫什麼圖像。”

“追求廣告效應,不講真話,應該告這個所謂的發明者”。“不是他的錯,是百貨商店老闆的餿主意”。

人們議論紛紛,有一些熱心者則不斷地向發明者追問:“你怎麼不把圖像弄清楚些呢?”“你能不能傳一隻動物什麼的給我們看看?”

“對不起、對不起。目前的技術還沒有辦法。”發明家貝爾德在一邊無奈而又尷尬地回答着人們的追問。

貝爾德是個不到20歲的英國青年,當時無線電技術已經廣泛運用於通訊、廣播了。世界上許多發明家,其中有最偉大的科學家和工程技術大師,都想發明能傳播現場實況的電視機。但都沒有成功。貝爾德卻立志要發明電視機。

貝爾德在英格蘭西南部的黑斯廷斯,建造了一個簡陋的實驗窒。但他沒有實驗經費,只好用一隻盥洗盆做框架,把它和一隻破茶葉箱相連,箱上安裝了一隻從廢物堆裏撿來的電動機,它可轉動用馬糞紙做成的四周戳有小洞洞的“掃描圓盆”,還有裝在舊餅乾箱裏的投影燈。幾塊透鏡及從報廢的軍用電視機上拆下來的部件等等。這一切凌亂的東西被貝爾德用膠水、細繩及電線串連在一起,成了他發明機的實驗裝置。貝爾德知道電視機的原理:應該把要發送的場景分成許多小點兒,暗的或明的,再以電信號的形式發送出去,最後在接收的一端讓它重現出來。

貝爾德在他簡陋的實驗室裏年復一年地實驗,他實驗裝置被裝了又拆,拆了又裝。經過十八年的努力,1924年春天,貝爾德成功地發射了一朵十字花。但發射的距離只有3米,圖像也忽有忽無,只是一個輪廓。

爲了找明圖像不清晰的原因,貝爾德又開始了新一番試驗。他想原因也許是電壓不足?於是他把好幾百個乾電池連接起來。他接通了電路,可是不小心左手觸到了一根裸露的連接線,高達2000伏的電壓立即把他擊倒在地,他昏迷了過去。第二天的倫敦《每日快報》馬上用大字標題報道了貝爾德觸電的消息。貝爾德一時間成了英國的新聞人物。

貝爾德靈機一動,就利用報紙來爲他籌集資金。他設法爲記者們做了一次實物表演。一家小報做了通訊。倫敦的一家無線電老闆聞訊趕來。表示願意提供經費。但要收取發明的收益的一半份額。

貝爾德同意了這樣苛刻的要求。他的實驗裝置從黑斯廷斯運到了倫敦。

但經費很快又用盡了。他的試驗似無重大突破。

一家百貨店的老闆又來同他訂了合同。每週付他25英鎊。免費提供一切材料。但貝爾德必須在他商店門前操作表演。

現場表演又是失敗。貝爾德生活日見艱難。沒錢吃飯,沒錢付房租。他只好忍痛把設備的零件賣掉,以此維持生活。他家鄉的兩個堂兄弟得知貝爾德陷入絕境後,給他寄來了500英鎊。貝爾德得救了,他立即又投入試驗。

成功的日子終於來到了。終日陪伴他的木偶頭像“比爾”的臉部特徵被清晰地顯現在接收機上了。這一天是1925年10月2清晨。

“成功了、成功了”貝爾德興奮地喊叫着衝下樓。一把抓住一個店堂裏的小夥子,拽他上樓,把他按在“比爾”的位置上。小夥子嚇得直打哆嗦,但幾秒鐘後,他也吃驚地喊叫起來:“真是奇蹟,真是奇蹟。”因爲貝爾德的“魔鏡”裏映出了他的臉。

貝爾德終於震驚英國,資助他的人紛紛涌來。貝爾德更新了設備。開始更大規模的試驗。

1928年,貝爾德把倫敦傳播室的人像傳送到紐約的一部接收機上。

不久,又出現了新的奇蹟。貝爾德把倫敦一位姑娘的圖像傳送給她正在遠洋航行的未婚夫。

貝爾德的名字在全世界傳開了。他申請在英國開創電視廣播事業,但沒有得到批准。但要求電視廣播的人越來越多。這個問題提交給議會,經過激烈的長時間的辯論。議會決定了開展電視廣播。

1936年秋,英國廣播公司正式從倫敦播送電視節目。此時的貝爾德又開始埋頭研究彩色電視。

1941年12月,貝爾德傳送的首批完美的彩色圖像獲得成功。可惜的是貝爾德的實驗室被希特勒的飛彈擊毀了。但貝爾德重新開始研究。1946年6月的一天,英國廣播公司開始播送彩色電視節目,但勞累過度的貝爾德卻在這一天病倒了,沒有收看他的研究結果。6天后,他離開了人世,終年58歲。

在英國南肯辛頓科學博物館裏,遊人能看到貝爾德發明的第一架電視機,還有陪伴他多年的木偶比爾。比爾咧嘴笑着,彷彿在向遊人訴說貝爾德的艱苦發明的故事,也好像在爲貝爾德成功而歡欣……

【發明家的故事】發明家的童年故事 第6張

發明家的故事:點評

許許多多發明家用他們成長中的事實告訴我們要愛觀察,愛思考,勤實踐,只有這樣才能成就偉大的事業。因此,希望小朋友們通過一系列發明家的故事,能夠感受到發明家善於觀察、勤于思考、敢於嘗試的個性品質,產生向發明家學習的願望。

【發明家的故事】發明家的童年故事 第7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