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孩子怎麼培養時間觀念

孩子怎麼培養時間觀念

來源:育娃網    閱讀: 5.7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真正優秀的孩子都是時間管理的高手!美國幼兒園5個方法,屢試不爽。換句話說,真正拉開孩子之間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時間管理。

孩子怎麼培養時間觀念

兒子的畫畫班上有兩個同學,男孩經常遲到,捱了批評也不以爲然,每天一副懶洋洋的樣子。女孩總是很早就到,擺好用具,靜靜地坐等老師。

女孩的畫技突飛猛進,男孩還是畫得不知所云。

大家向女孩媽媽取經,她說,也沒什麼特別的,學習對孩子來說,天賦重要,可態度更重要。我只要求女兒凡事認真,而認真上課的前提就是守時。

態度決定狀態,狀態自然決定成績。

有句話說的好:守時的人不一定優秀,但優秀的人一定很守時。

因爲守時就代表着自律,有責任心,會讓人感覺靠譜,在團隊合作和未來發展中更容易獲得好機會

對孩子來說,守時代表着有管理時間的能力,有計劃、有責任心地學習和生活。

英國一些學校會向經常遲到的學生家長收罰款,希望引起大家對守時的重視。

圖片來源:《小鞋子》

有良好時間觀念的孩子,除了懂得守時,還懂得如何管理分配時間。

但是,從幼兒園開始就教寶寶管理時間現實嗎?到底該怎麼做呢?生活在美國的蘇媽和Parents分享了一套非常行之有效又充滿趣味的方法,跟着學起來!

時間管理的前提,是良好的規律

其實,新生兒寶寶滿月前後就能夠分辨白天和黑夜的區別了。

每天讓寶寶在固定的時間吃、睡、玩,隨着年齡增長,逐漸調整。那麼寶寶的每一天都是可以預期的,而不是亂七八糟的,這樣特別有利於培養寶寶的安全感。寶寶有了規律,通常夜醒會減少,也便於大人更好地管理全家人的時間。

美國孩子到上幼兒園時,父母就會有意識地開始培養他們認識自己的routine(生活規律)了,把每天的morning routine &bedtime routine(晨間規則和睡前規則)掛起來:

對於還不識字的孩子,就用圖片表示出來,該什麼時候刷牙、洗澡、上廁所、聽故事、整理玩具,一目瞭然。

教寶寶認識時間的概念

走進美國的小學或幼兒園的教室,你會發現牆上常常掛着一個大鐘,旁邊還有相應的課程表,讓孩子們從小就意識到時間、日程的重要性。

時間觀念的啓蒙,真的可以從幼兒時期就開始。

我們去音樂早教班時,老師會帶孩子們唱一首叫作《tick tock》的英文兒歌,一邊唱一邊模仿大鐘來報時。大家可以試試從寶寶小時候起就在房間裏掛一個靜音的掛鐘。沒事讓寶寶接觸一下日曆或者共讀那些教寶寶認識時間和星期幾的繪本。比如《好餓的毛毛蟲》《不高興的瓢蟲》這兩本。

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 好餓的毛毛蟲 作者:Brenda A. Van Dixhorn

The Grouchy Ladybug[不高興的瓢蟲] 作者:Eric Carle(艾瑞·卡爾)

鐘錶是記錄時間的工具,認識了鐘錶,要怎麼才能從小讓寶寶認識抽象的時間呢?我們在公園玩的時候,常常會遇到玩得不想回家的小朋友,一些父母每隔一會兒就對孩子說:該回家啦!

但孩子充耳不聞無動於衷,最後拖拖拉拉半小時都還沒離開,只能以在娃的哭鬧中將其捉上車推走收場。

又一些美國媽媽的做法很值得借鑑,她們會在臨近離開前,每十分鐘給孩子“報時”一次,比如12:00該回家了,媽媽會在11:40時大聲告訴娃:還有20分鐘我們就要回家啦,然後是10分鐘、5分鐘的報時,以此類推。

一旦到點就告訴孩子time up, 果斷離開。這樣既不讓孩子覺得突然, 也能很好地培養他們的時間觀念。

習慣了這種“倒計時”訓練的孩子,往往對玩耍時間有個心理預期,非常守時,到點了就乖乖跟着媽媽走人。

教寶寶理解時間都去哪了

認識鐘錶的讀數,需要能夠從0數到60,通常孩子要小學後才能看懂時鐘。但教孩子時間管理,並不需要等到小學,只要寶寶學會了比大小,就可以開始和寶寶一起弄明白自己每天的時間都去哪了。

大家可以一起畫個餅圖,協助孩子在上面記錄每天的主要活動都花了多少時間,費時多的,扇形就大一些。這樣孩子就能直觀地看到哪些事情花的時間長、哪些用時短。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對做每件事應該預算多少時間,有了個大致認識。不要小看這項技能,會預算時間是種非常強大的能力。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遲到,就是因爲不會準確地預算時間。

比如小A要出門見朋友,以爲提前半小時準備應該夠了,結果洗頭花了20分鐘,上廁所5分鐘,挑選衣服10分鐘,呃⋯⋯ 華麗麗地遲到了。

學會預算時間,是孩子以後合理規劃日程的基礎。

區分必需的和想要的

按輕重緩急的合理順序來安排時間,是時間管理的要訣。

我們想做的事情很多,時間卻是有限的, 因此只能挑最有必要的任務先去完成。美國的幼兒園和小學很重視教孩子分辨什麼是必需的 (need),什麼是想要的(want),讓孩子明白有很多我們不喜歡做的事情,是必須要做的。

爲了教孩子分清輕重緩急,美國父母和老師會和孩子們做練習,區分哪些事情是“have to”, 哪些是“wantto”,比如:I have to eat, sleep, do home work.(我必須吃飯、睡覺、寫作業。)

I want to play Xbox, read comic books, play with Tommy. (我想要玩xbox, 看漫畫,找小夥伴玩。)

“必須”和“想要”這兩者不一定衝突,如果能合理安排時間、設置好長期目標、短期目標和它們的優先順序,就能完成很多必需的事和想要的事了。

學會設置任務的優先順序

目前全宇宙最流行的優先順序公式,叫作Covey四象限,這個概念最早是Stephen Covey 提出的。他是《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的作者。

這個工具很簡單,用法是把自己想做和要做的事情分爲四類:

重要而不緊急的。

緊急而不重要的。

既重要又緊急的。

既不重要又不緊急的。

那要怎樣教孩子區分以上這四類任務以及它們的優先順序呢?

1、既重要又緊急的(馬上做)

往往和短期目標有關,比如複習準備明天的考試,很重要,而且不盡快完成,會產生後果。

2、重要而不緊急的(接下來做)

往往和長期目標有關,比如想要學會一門外語、學一項特長、成爲游泳隊隊員。

3 緊急而不重要的(稍後做)

通常和日常生活中容易干擾我們的因素有關,比如想看正在直播的球賽,如果無法先完成1和2,那就只好選擇稍後看轉播錄像了。

4 既不重要又不緊急的(不一定做)

比如和朋友煲電話粥,或者去國外旅行,沒時間就不做了吧!

其實Covey四象限這個工具成年人也可以利用起來:明白了任務的優先順序,就能有效減少拖延,不怕抓不住重點地瞎忙了。

希望以上這些小技巧,能在幫助孩子學習時間管理方面給父母一些啓發,一起培養守時靠譜有效率的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