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孩子一定要實現父母的夢想嗎

孩子一定要實現父母的夢想嗎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育兒,是一個不斷暴露我們的渴望、缺點和不完美的過程!我們都知道,別讓孩子成爲實現我們夢想的工具,這對孩子來說不公平!

孩子一定要實現父母的夢想嗎

可是,這句口號喊出來很容易,做起來卻非常難。

【關於渴望】

因爲我的樂感不好,出去和朋友們KTV都張不開嘴,所以孩子一定得學會唱歌!這樣他會更有個人魅力!

因爲我小的時候想學鋼琴,可是家裏沒錢,很遺憾。我的孩子一定要學好鋼琴。

因爲我沒考上大學,現在只能做點小買賣,遇到有文化的人都感覺掉價兒,我的孩子一定得爭氣,給我長長臉!

這樣話,我們很容易分辨出來,這就是我們內心深處的渴望,是我們小時候想實現卻沒有實現的夢想。

說出這些話,就是在讓孩子幫你完成你的夢想,沒有將你與孩子的界限劃清,沒有將孩子看成是獨立於我們的值得尊重的個體!

但是,還有一些話,很隱蔽,很容易混淆視聽!

乍一聽,父母都是爲了孩子好,爲了孩子考慮。可是仔細一分析,我們對孩子做的,依然在折射我們自己內心深處的遺憾!

有個媽媽對我這樣說:

“因爲我小的時候爸媽從來不管我學習,總是忙着工作。我天天和小夥伴們爬牆上樹的去玩,不好好學習。然後每次發下成績單,我爸媽就會非常生氣,說我不懂事,他們那麼忙那麼累都是爲了我,結果我還這麼不爭氣!我現在想起那些事情,就覺得很傷心。而且我真的像我爸媽說的那樣,沒有考上好大學。所以,我認爲孩子必須要好好學習,成績太重要了!我會一直陪着孩子學習,不能讓孩子重蹈我的覆轍!”

同時,還有個媽媽對我這樣說:

“我小的時候,我媽媽天天逼着學習,每次聽到樓下小朋友玩耍時快樂的笑聲,我都非常難過。雖然成績總是名列前茅,也考上了好大學,工作也不錯,可依然覺得自己很遺憾,童年都是在題海中渡過的。所以,我現在從不給我孩子施加任何壓力,不加作業也不給他報任何特長班,他願意學就學,想去玩就去玩。我想讓他過一個自由快樂的童年。”

兩位媽媽的話都充滿了對孩子的愛。可是仔細想來,這些行爲都源自她們小時候沒有得到滿足的“渴望”。

一個媽媽因爲童年沒得到父母的陪伴,所以辭職在家陪伴自己的孩子;

一個媽媽因爲童年沒有快樂的玩耍,所以讓孩子盡情的玩。

兩個媽媽的做法,都是通過孩子在滿足自己當初的渴望。這和讓孩子代替實現夢想,沒什麼差別。

包括我在內。

我小的時候,家裏條件不好,看着同桌那種可以夾書的雙層文具盒,那種羨慕之情,我以爲我忘記了。可是我的女兒,讓我又回憶起來,而且那麼清晰。

每次女兒買衣服,買文具,我都不看價格,只看女兒喜歡與否。只要喜歡,貴一點也沒關係。

我曾問過我自己:爲什麼給兒子買東西經常要貨比三家,還要考慮信價比,現在有了小女兒,就這樣沒有原則?這不應該是我應該有的樣子。

然後,我找到了答案:我給女兒買漂亮東西的同時,是在滿足三十年前的那個自己。

這也是我內心深處“渴望”的呈現。

而孩子的出生,我們得育兒過程,就是不斷暴露我們“渴望”的過程。

這種呈現渴望的方式,有時很難去評判對錯。

但是,如果我們能察覺到這些,就爲我們“更好的放下”打下了基礎!當我們能坦然放下我們的渴望時,才能空出我們內心更多的空間,去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

如果孩子不希望24小時都在媽媽的注視之下, 第一位媽媽也能坦然的給孩子空間,不再執着於“陪伴”這個渴望;

如果孩子希望學習一兩種特長,第二位媽媽也能尊重孩子的意願,帶着他去學習,不再執着於“玩耍”這個渴望。

如果我能放下滿足我內在小孩的渴望,就可以更理性地給女兒消費,不會導致她越來越注重品牌和物質。

媽媽的每一個察覺,都將帶給自己和孩子帶來一次成長。

【關於缺點】

我總以爲我的脾氣很好,因爲我的同學和同事,包括我的親人們,都說我是一個識大體、懂事、溫和的姑娘。

直到我兒子兩三歲的時候,我才意識到我的脾氣多麼急躁,我的嗓門可以這麼高,我的控制慾是那麼的強烈!當我兒子用我的口吻批評我的時候,我的感覺就像自己在照鏡子!而且,還是無法調換的鏡子。

孩子在我們潛移默化的影響中長大,身上自然會折射出我們的影子。

比如說話的方式、辦事的風格。

有一天,我老公生着氣,指着兒子大喊道:“你現在脾氣很大,你知不知道?你要學會控制一下你的脾氣!”當我看着這一幕,我不由得笑了。

一個生着氣的爸爸,告訴一個生着氣的孩子:不應該生氣,應該控制。

這件事我事後和我老公溝通了。脾氣急躁,是我們兩個共同的缺點,所以我們的兒子脾氣急躁是很正常的現象。如果想要改善孩子的脾氣,只能從我們先改起。如果,我們無法自我改善,那麼又有什麼資格去要求孩子改善呢?

大腦中控制情緒的“前額葉皮質”,在25歲的時候纔會發育完全。一個幾歲的孩子,怎麼說,也沒理由比大腦發育完善的大人控制或改善得更好吧?!

再說,正面管教中有一句話,我之前也無數次的在文章中說過: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複印件出問題了,要從原件修改纔有效。

【關於不完美】

這部分說兩個方面。

沒有絕對完美的人,也沒有絕對完美的事。

——這句話大家都認同。可是,我們總是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時候,忘記了這句話。

(一)我們總是要求孩子完美

有一個在育兒上非常苦惱的媽媽找到我,說是她九歲的女兒不想和她說話,總是牴觸她。生氣了也總是沉默着。

我問她們平時聊天的時間多不多?

她說很少。因爲她給女兒報了7個特長班,好像是:鋼琴、舞蹈、書法、國學、主持人、機器人、英語。

我問她爲什麼報這麼多?是因爲孩子都喜歡嗎?

她說:哪一個我都覺得很有必要。我也知道多,孩子連玩的時間都沒有,睡覺都睡不夠。可是,我不知道取消哪一個,哪個都很重要。

是的,三百六十五行,行行都重要。但是,有三百六十五行,行行都優秀的人嗎?

我們知道沒有完美的人,可是我們一直在努力,掏空心思的,壓榨孩子的自由時間,想把孩子培養成各方面都很優秀的完美的人。

有必要說明一下:

我並不是不提倡發展孩子的特長,因爲我的孩子也在上特長班。

我建議在孩子喜歡的基礎上,幫助孩子尋找擅長的領域,有所選擇(而不是面面俱到)地去引導孩子發展項興趣專長。

(2)忽視我們自身的不完美

之前我寫過兩篇文章,說的主要是孩子出現問題了,家長卻以爲都是孩子的原因,自己什麼都沒有做錯過。然後因爲自己的不反省,不調整,導致問題越積越多,孩子的不良行爲也隨之越來越多。

這裏舉一個小例子:

爸爸答應孩子週末去郊遊,結果因爲領導臨時決定趕進度,被叫去加班了。孩子自然會很失望,會生氣,會哭鬧。

可是,我們看不到自己的不守信用,我們只看到了孩子的不懂事!

我都告訴你我要加班,又不是故意的,你爲什麼還這麼一直哭?(否定情緒)

再這麼哭,以後我就再也不答應陪你去郊遊了?(威脅)

瞧你媽媽,給你慣成什麼樣子了?怎麼商量不通呢!這孩子真不懂事……(推卸責任,否定式評價)

我們不是完美的,承認我們確實失信了,又能怎樣?難道還會把孩子教壞嗎?

如果對孩子說:“寶貝,爸爸這次確實沒有說到做到,沒有遵守我的承諾陪你去郊遊,對不起。其實爸爸也很失落,爸爸理解你的心情。下週末爸爸爭取補上,好不好?”

我相信,大多數孩子在爸爸如此誠懇的表達之後,都會很寬容的原諒我們。

而且,孩子也會從我們身上學到“坦誠”和“勇敢的承擔責任”。

這裏,依然有必要說一下:

如果你是懷着只是不想讓他哭鬧的目的,像背書一樣把這些話背出來說給孩子聽的話,孩子如果不配合,這不是孩子的錯。因爲孩子能感受到你的言不由衷。

這些話是要懷着“對結果開放”的態度說給孩子的,即使孩子依然傷心的哭了,我們就繼續同理孩子就好,慢慢的他就會釋放掉失落的。

孩子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我們內心的渴望,照出了我們的缺點和不完美。而只看得見孩子缺點的家長,無法看到孩子引導我們成長的力量!

育兒的過程,就是我們成長的過程。

成爲父母,是我們走向成熟的一個里程碑。

我們的孩子如同天使一樣,引導着我們成爲更好的自己!

只有我們察覺到我們對孩子的要求,哪些來自於我們小時候未被滿足的渴望,我們就能釋然很多,也就能更多的關注到孩子的渴望和感受;

只有我們看到了自己的缺點和不完美,我們有一種自我成長式的心態,我們先做出改善,那麼孩子(鏡子中的我們)纔會跟着做出改善。

如果我們想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最好的方式莫過於我們自己先成長爲什麼樣的人!

這裏說的什麼樣人,不是一個具體的目標,而是指態度和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