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孩子喜歡玩假裝遊戲怎麼辦

孩子喜歡玩假裝遊戲怎麼辦

來源:育娃網    閱讀: 9.0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兒童心理學家:玩假裝遊戲的孩子創造力更強,情商更高。手裏抓着一隻恐龍,奶奶讓他和我打招呼,他充耳不聞,忙着和恐龍“對話”呢。

孩子喜歡玩假裝遊戲怎麼辦

“小樑龍,你要堅強,等我來救你!”說完拿着恐龍,發出“嗷嗷”的聲音,好像在模擬恐龍的呻吟聲。

奶奶無奈地笑:“我這傻孫子,最近天天拿着恐龍玩具自言自語,神神叨叨的,也不知道怎麼了。”

我笑了,跟鄰居奶奶說:“這是在編劇當導演呢,不要打擾他,這種玩法對孩子有好處。”

“啊?這樣沒問題,還有好處?”奶奶有點不解。

面對這種對着空氣自說自的,自己和自己玩的現象,不少家長會訓孩子“傻里傻氣”,甚至會干擾、阻止孩子繼續玩。說實在的,面對孩子成長中出現的某些身心現象,很多家長自己無法理解。

我兒子,從上幼兒園中班開始,就喜歡這樣玩:每看完一部動畫片,就戲精上身,對着空氣喃喃自語,在沙發上各種跳躍,做出打鬥動作。我們問他在做什麼,他說“演戲”。雖然覺得好笑,但我們沒幹擾他,孩子爸爸還給他送了一個“影帝”的稱號。

一直到現在,孩子9歲了,有時還會跟我說:“媽媽,我要來玩一下演戲。”

我說:“好,去玩吧。”然後我看我的書,他玩他的,互不打擾。

你家的孩子,也這樣自己和自己玩過嗎?你大概不知道,這種玩法,也是一種能力,而且,

這種能力帶給孩子的好處超乎你的想象!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高普尼克在《園丁與木匠》中提出,六歲以下兒童的主要任務不是學習而是玩,其中孩子們最高級別的一種玩,叫“假裝”。假裝遊戲,也有人叫假想遊戲,最常見形式就是角色扮演,由孩子主導,想象出角色,按一定的故事情節,進行自我演繹的過程

假裝遊戲有三種模式:一是孩子自己和自己玩,孩子一人分飾幾角,跟自己的想法玩。二是和別的孩子玩,比如過家家。三是和成人玩,比如親子游戲中的角色扮演。

總的來說,這種遊戲有三個特點:

第一,這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

這種玩和成人的玩不同,不像成人看電視、唱卡拉OK那種放鬆調節情緒的玩。孩子的玩,是其成長中必不可少的環節,說是他們在做研究也不爲過。孩子在假裝中,帶着探索精神,假裝,是他們學習瞭解世界和他人的最重要的學習方式。

第二,是孩子主動進行的,無目的,非刻意的

說到學習,有家長會說那不如去正兒八經地上一些培訓班,打着提高孩子情商和創造力的培訓班也有不少呢,但那和孩子的玩假裝不同,培訓班是孩子被動地接受“訓練”,假裝遊戲,是孩子主動進行的探索和思考。

第三,在孩子的遊戲中級別最高

高普尼克說,孩子的玩可以分爲打鬧、玩玩具、假裝。很多動物都會打鬧和玩玩具,但是隻有人類的孩子會假裝,相比前兩種玩法,後者對人類的作用更爲重大,所以說這是一種高級的玩法。

有家長擔心孩子在玩假裝遊戲中會分不清虛構和真實,但現在的研究者們確信,對自己想象出來的東西,孩子知道那是假的,特別是他們在玩假裝的時候,他們很清楚。比如我兒子會跟我們解釋那叫“演戲”,百玩不厭,樂此不疲。

普尼克認爲,假裝遊戲讓孩子創造力更強,情商更高。

假裝,需要想象不同的可能性。現在,面對社會發展的不確定性,這種能力顯得尤其重要。孩子的“假裝”遊戲,其實都是在隨機地、多變地嘗試一些不同的動作和想法,然後總結這些動作和想法的後果是什麼。可以說這是一種試錯式的學習,能讓孩子快速獲得反饋、積累經驗,提高應對意外局面的能力。

有研究者專門做過實驗:

給一羣孩子玩一個帶鑰匙的音樂播放器。必須用對應的鑰匙開啓播放器,它才能播放音樂。給孩子們聽了一會音樂後,實驗人員把播放器拿走了,換成一塊積木,讓孩子們假裝這塊積木就是播放器。

接着實驗人員拿鑰匙假裝開啓了這塊積木(假裝的播放器),雖然實際上沒有音樂播放出來,但孩子們能夠假裝聽到了音樂,並跟着音樂哼唱。

最後,實驗人員說,假裝鑰匙不對,開啓不了播放器。於是,孩子們又假裝面對假裝出來的沉默。

通過實驗可以看出孩子的假裝能力高明,但不是所有孩子都有假裝能力。實驗中約有三分之一的孩子,無法假裝,會抗議說積木不是播放器,沒有播放音樂。

參加這個實驗的孩子同時還參加了一項測試:讓孩子們想象一個事物的各種可能性,結果顯示,會假裝的孩子想出的可能性比不會假裝的孩子想出的,要多得多。

赫拉利(著有《人類簡史》、《未來簡史》、《今日簡史》的那位大神)說,想象不存在的東西,就是創造力的起源。所以說,假裝能激發孩子的創造力,孩子們在玩假裝遊戲中,實踐了“想法先行”,這和科學發現的邏輯是一樣的,科學創新就是源於想法多,敢想敢幹。

孩子通過玩假裝,豐富想象力,創造力也更強

第二,讓孩子們學會理解別人,情商更高

情商,學術上也叫“心智理論”,就是要理解別人的情緒和意圖,學會判斷人的心理狀態,從而使言行適合情境。

關於孩子玩假裝遊戲對心智的影響,也有研究實驗:

實驗安排一位老師拿一個奧利奧餅乾盒子(類似上圖)給孩子們看,盒子是密封的。待孩子們看完,老師打開盒子,裏面裝的不是餅乾,是一團團的棉花。等孩子們都知道餅乾盒裏裝的是棉花後,老師再把盒子合上,問五歲的小孩兩個問題:

你知不知道這個盒子裏裝的是什麼東西?你猜別人會認爲這個盒子裏裝的是什麼東西?

這兩個問題對應的答案是:我知道盒子裏裝的是棉花,我認爲別人會以爲盒子裏裝的是奧利奧餅乾。

能說中答案的孩子,說明他具備推測別人想法的能力,在生活中,這類孩子也是更能理解他人,社會能力更強的孩子,而越是平時愛玩假裝遊戲的孩子,越能通過這個測試。

美國兒童發展心理學家舒爾博士在她的著作《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中,多次提到讓家長引導孩子通過角色扮演來提高社會能力,也即解決衝突和與人相處的能力。角色扮演,也是一種假裝遊戲,在遊戲過程中,孩子能發揮想象,體驗和推測他人的想法。孩子越玩假裝,越容易學會理解他人。

假裝遊戲對孩子如此重要,作爲父母,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事關孩子,安全至上,所以父母首先要確保環境的安全。讓孩子自由探索並非無條件,前提是父母需事先預判環境安全並要對各種公共設施的安全規範心懷畏懼。比如,孩子們要去玩火,玩電等等,那必須被禁止。

環境安全穩定了,孩子能放開了玩,就能更積極地開展探索活動。

孩子們喜歡看的《小豬佩奇》中,有一集說的是,小羊蘇西帶了她的“假想”朋友獅子里奧到佩奇家做客,首先,佩奇很愉快地加入了這個假裝遊戲(孩子最喜歡也最容易加入假裝遊戲),接着,負責招待孩子們的豬媽媽也很自然地給假想朋友里奧分了一塊蛋糕(媽媽的行爲是一種支持),豬爸爸還特意到樓上看望里奧,誇他“金色長鬃毛很威風”(爸爸引導孩子展開想象),最後,所有小夥伴和里奧一起玩跳泥坑遊戲,豬爸爸還給里奧準備好了跳泥坑專用的雨靴(用行動來鼓勵假裝遊戲)……

家長們要學習怎樣支持和鼓勵孩子們的假裝遊戲,可以學學《小豬佩奇》中豬爸爸和豬媽媽的做法。

最後,如果你想參與,得按孩子的規矩來。

你要記住,這個遊戲,是以孩子爲主導,你得按照孩子編的劇情來“演”。 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布魯克斯在《社會動物》中寫到有這麼一個人,看到他兒子和小朋友們玩假裝遊戲,覺得特別有意思,就提出要加入遊戲。孩子們同意了他的加入,結果玩的過程中,儘管他也在試圖假裝戰鬥,但孩子們總說他這裏不對那裏不對,他始終跟不上孩子們的思路,最後,孩子們判他出局,不帶他玩了。按照高普尼克的說法,這是因爲很多大人都已經忘記怎麼玩了,和孩子的思維不在同一個頻道上。

如果你做不到引導式地參與,就當一個好觀衆吧,旁觀孩子的快樂,欣賞他們的演技,也是一種樂趣,誰說不是呢?

純粹地來看孩子玩假裝遊戲,大人們關心的問題,比如提高孩子創造力、情商等等好處,可以說是孩子玩假裝遊戲的副產品。雖然鼓勵和支持孩子的假裝遊戲,可以帶來諸多好處,但孩子不是我們的工具,不是我們意識操控的產品。

讓孩子心無旁騖地愉快玩假裝,就一個原因:孩子喜歡,這是他們的天性。愛孩子,就讓孩子在假裝中享受美好的童年時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