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兩個孩子的家庭家長要特別注意,三種相處模式造成的傷害

兩個孩子的家庭家長要特別注意,三種相處模式造成的傷害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兩個孩子的家庭家長要特別注意,小編分享的三種相處模式都對孩子有造成傷害,那造成的傷害有哪些,家長都知道嗎,下面看看家長傷害孩子的相處模式是什麼樣的?

我曾經特別注意孩子們在一起時的互動情況,三個以上的孩子在一起,是社會。

他們中有領導者——拔尖逞能的,控制的,指揮命令他人的;有追隨者——溫順聽話的,被指揮、有時是被欺壓的;有挑戰者、叛逆者——不聽話的,也想當老大的,脫離羣體不跟你們玩了……因玩的遊戲不同、環境不同(在學校還是在家裏,在誰家 裏)等等,這些角色不是一成不變的,一個孩子可以有時當領導者,有時是追隨者, 幹得好不好是另一回事。

只有兩個孩子的時候情況就變了,他們可選擇的關係只有三種:陌生人,誰都不理誰;對手—競爭;夥伴(領導與被領導或者磋商以至於雙贏)。

對於所有排行老大的孩子,當家中第二個孩子降生時,無論他是兩歲還是十歲, 都是極大的衝擊和挑戰。

他完整的世界來了一個入侵者,他被強加了一個掠奪者, 還要按保護人的要求對這個入侵者好,要高高興興地把自己的東西——玩具、空間、 父母的關注奉獻給這個掠奪者,與其分享,這種種變化不僅違揹他的意願,讓他極 其難受,更重要的是,他不明白爲什麼。

所有的老大在老二降生後都會感到委屈、 憤怒和迷茫。所有的老二都不得不面對一個臉很酸的哥哥或姐姐。 所以,一開始,兩個孩子間的關係註定是對手,是競爭者。

家長主持的“公道”、 家長給兩人分別設定的角色和任務將影響兩人以後的一些爲人處事的模式。每一種模式都有其合理以及獲益之處,同時,也必有其不恰當和損人或不利己的時候,給孩子帶來傷害。

提醒家長注意:兩孩家庭,父母要求的三種常見相處模式,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兩個孩子的家庭家長要特別注意,三種相處模式造成的傷害

相處模式一:分大小

最常見的就是分大小。家長會要求老大“忍讓、照顧、帶領小的”;會讓老 二“尊重、聽從、學習大的”;會叮囑老大不許欺負小的,老二不許撒嬌耍賴。

話雖是這麼說,老大免不了有時會濫用權力,老二則免不了要反叛老大,或者等父母回家再告狀,兩人的衝突會常有常新。不過,父母的權威畢竟在,大小的份位是固定的。

老大大多數要像多子女中的老大一樣,承擔責任,領導小的,主動幹活;老二像多子女家庭中的老小一樣,溫和、順從,或者懶、嬌慣。

相處模式二:過度公平

當兩個孩子年齡差距不大,性別又相同的時候,他們間的競爭— 對手關係會特別明顯,家長都能明確感受到,所以很多家長會強調公平。

我遇到的一對姐妹,在七十年代物資極度匱乏的時候,大多數家庭孩子的衣服都是老大穿小了給老二,老二穿小了給老三……,她們家會盡量給兩個人都買新衣服。如果兩個人有了爭執,不問誰先引起的,兩個人都有錯,各打五十大板。

在這種公平的制度下長大,姐妹倆都特別重視公平,視公平爲“必須”,在學校裏的事, 和同學老師的關係,在單位裏的事,以及和同事、領導的關係中,都會特別強調公平的重要性。

如果這個看法和堅持過度僵化,無論什麼場合、什麼事情、跟誰,都要求公平, 則一定會遇到適應不良的情況,例如,夫妻在家裏家務的分配,對家庭的貢獻,對 孩子的撫養照顧等,就是無法用公平而是要用感情去衡量的,如過度強調公平,不但不能協調夫妻雙方對家庭的責任和付出,反而有可能傷害雙方的感情,讓一方覺得另一方不近人情,斤斤計較。

父母“公平”對待子女的苦心,如果過度,或被孩子過度地內化,也會造成孩子成長後的困擾。

相處模式三:區別對待

父母也是人,難免會對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評價和喜愛。

孩子生下來,雖然是同樣的父母,也會因遺傳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稟賦:有的內向,有的外向;有的擅長理性邏輯,有的側重感性藝術。因爲性別不同,排行不同, 後天的文化背景也會賦予他們不同的接納。

我見過的區別對待有:a. 姐妹倆,姐姐長得像媽媽,妹妹長得像爸爸,結果媽媽偏愛姐姐一些,而爸爸與妹妹的關係更好;b. 母親重男輕女,溺愛哥哥,妹妹沒人疼;c. 姐弟兩人,爸爸喜歡姐姐,媽媽喜歡弟 弟;d. 兄弟兩人,哥哥是天才兒童,一路名校直至在美國著名的大學任教,弟弟只上了個大專,在父母身邊過正常人的生活,父母一直以長子爲傲,但老年生活中 的瑣碎全賴幼子照顧。

本來區別對待是應該的,因爲孩子本身的特點和稟賦是有區別的,但這個區別對待的前提應該是,對孩子的愛、關注與態度是一樣的、公平的。

在具體方法上, 因材施教,不搞僵化的標準。只是,家長在實際操作的時候是很難把握的,難免不會帶出態度上的不同,造成孩子的誤解。

例如,臺灣演員吳奇隆回憶說,小時候, 哥哥和弟弟就算七八名也會得到獎勵,而自己考第三名卻會捱打,讓他感到很不公平。從大人的角度來看,本是對他的期許更高,可是因爲表達的不清楚,孩子感受到的是不公平。

兩個孩子的家庭家長要特別注意,三種相處模式造成的傷害 第2張

父母應該怎麼做?

肯定孩子各自不同的特點

讓他們更好地瞭解自己,知道家長是瞭解自己、接納自己的,而不是用一個孩子的優點去教訓另一個孩子,增加一人的驕傲、 產生另一人的怨恨,也不是拎出一個孩子的缺點批評、羞辱,以爲可以殺雞儆猴, 其實是增加孩子的自卑和相互的攻擊。

例如,家長可以肯定老大的努力與好學,成績優秀,不加“但是”,肯定老二的活潑可愛、友善熱心,也不加“但是”。接下來問 他們能夠如何互相幫助、互相促進?老大能爲老二做些什麼?老二能爲老大做些什 麼?這樣下來,孩子們放心了,知道父母愛我們,而且知道愛我們的原因,又引導 了孩子們的注意力去幫助、促進對方,而不是貶低、挑戰、傲視對方。

我們來看看不同的做法,如果家長對老大說:“你看你弟弟(或妹妹),多活潑, 多熱心,人緣多好啊!你要向他(或她)學習!”老大會有哪些想法和感受?老二又 會有哪些可能的想法和感受?如果對老二說:“你看你哥(或姐)學習多好,多用功! 你看看你!”同樣,聽了這話,老大、老二分別會有哪些想法和感受?不管怎麼樣 說,這還是指出優點。如果用缺點去攻擊,就會是這樣說:“老大,你看看你的人緣, 不會活潑熱心點嗎?老二,你就只知道玩,不愛學習!這麼沒出息!”孩子們的心裏還會增加怨恨以及把這個當成跟對方吵架時的武器,學會互相看不起。

有所偏愛是自然,但不要對另一個反感、排斥

偏心是避免不了的,但請不要因此就排斥、反感、貶低或忽略另一個,儘量不要做得太明顯。都是自己的孩子,有所偏愛是自然的,但不要對另一個就反感排斥。

除非是夫妻倆各喜歡一個,互相較勁,當孩子對你的偏心有怨氣,有責言,你不高興,反過來更不喜歡孩子,這種時候要能察覺自己的偏好,要對自己情感上的偏愛有認識,並儘量在行爲上公平、一致地對待孩子。

強調、引導孩子互相陪伴,互相幫助

強調、引導孩子互相陪伴,互相幫助,而不是太清晰地區分他們的角色任務, 僵化地要求老大必須如何,老二又應該怎樣。

道理太多,有時會自相矛盾。比如, 孔融讓梨,是說小的要讓着大的,可是反過來,大的也應該讓着小的。面對兩個蘋 果,孩子們可以選擇都不先拿,因爲先拿的人必須要去拿小蘋果,無論他排行是什麼。我也見過一個孩子伸手拿走大蘋果,還說,反正他先拿一定拿小的,我無論怎樣都是吃大的。

培養孩子互相尊重、互相愛護的感情要比灌輸他們綱常倫理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