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爲什麼隔代教育會出現那麼多矛盾?問題在哪?

爲什麼隔代教育會出現那麼多矛盾?問題在哪?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今8090後的父母,都是獨生子女家庭出來的寶貝,能完全全職帶養下一代的,真的不多。特別在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年輕父母們都有自己的工作和事業,很少有大塊的時間、全面、系統的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而養育孩子的重擔,不得不仰仗祖父母輩,催生了隔代教育的撫養模式。

由老人幫忙帶孩子,父母當然可以輕鬆不少,但三代同堂的空間中,卻時常因爲育兒觀點的不同而激化矛盾,本來和睦的家庭在日積月累的摩擦後,最終演變成核戰爭。

隔代怎麼了?“你這麼大都是我帶的,不是長得很好嗎?”

爲什麼隔代教育會出現那麼多矛盾?問題在哪?

今天小編帶各位走進老年人的心裏,讓我們瞭解一下,老年人爲什麼會出現那麼多我們不能理解的行爲:

1、自身童年時期的匱乏感在孫輩身上找補

絕大多數老年人都是50年代出生的人,他們的童年是在新中國建國後的60年代那個最艱辛、最困難的時期,那時候生活條件艱苦,長期在飢餓和溫飽線上掙扎生活,幾乎所有的孩子口欲期沒有得到滿足,這種童年的物質和精神上的匱乏感在他們的大腦中的印象極深,使得他們成人後形成了“點菜點很多,看着多心裏就舒服”“孩子想要什麼就買什麼”“愛看電視”“嗜煙嗜酒”“囉嗦嘮叨”等特點……

在他們的思維模式裏:吃得多、穿得暖、長高長胖,才叫做養得好!這其實是一種現在生活好了,借孩子來補償當年童年生活的缺憾。總覺得孩子還沒吃飽的祖輩,一定會做超出孩子飯量的飯菜,一定會餵飯,因爲他們的童年就欠了這麼一口沒吃飽。還有總是擔心孩子着涼、冷着了,也是把童年缺衣少穿的遺憾全都“想象”到孫輩身上了……

2、隔代不在意“心靈”的成長

80後一代,成長時只聽說了要成績好,沒人說要情商高、自理能力強、人格的獨立性等等,工作了,冒出個“情商低”“綜合素質差”的評價,哎媽呀,情商是個啥玩意兒?咋培養啊?摸爬滾打這麼多年,才知道原來情商高也很重要,自己這方面很低啊!不好,我孩子可不能像我這樣,於是,年輕一代父母注重孩子的心理素質、品格塑造、習慣培養。情商高,幸福指數才高,這纔是新時代家庭教育的目的所在。

這是祖輩和父輩最大矛盾之一,也正是雙方教育權力和教育理念的交鋒和較量。

祖輩受上一輩的影響,在理念上容易傾向於秉承上一輩的重要傳統觀念。““不要去那裏,樹葉髒髒的!不要在地上爬,很難看的別人會笑你的!”“放學了要趕快回家寫作業,不許玩,啊?今天沒有作業啊?”“不能用左手,被老師看到要打手的哦,趕快改過來!”這些都是他們內心的潛意識……所以纔會很固執的一次一次阻止,停不了,這裏不僅包含着對孫輩過度保護、唯學習論,還有不重視苦樂教育的均衡、忽略孝道和感恩教育等等。

3、祖輩錯誤的角色認知

很多祖輩因爲自己在家裏年紀最大、輩分最高,一貫對子女想說就說,想批就批,出於對孫輩的深愛,常常不顧及場合,當着孫輩的面和子女展開“辯論賽”。

“你現在長得好不好??你說!你是不是我一手帶大的?你還來教我怎麼帶孩子,簡直是笑話。我就是這麼帶大你的,該怎麼做我還不知道?”這樣的話真是太熟悉了,家家都有這樣的經典臺詞......

貶低父輩爲孫輩開脫。比如“別怕,有奶奶在,他不敢把你怎麼樣。”“你小時候還不如他(我孫子)呢!”

老一輩鼓勵孩子學習,又要強調自己纔是專家,怕自己的權威地位被兒女們推翻,丟面子,於是,兒女們學再多文化知識,還是被他們貶低和控制(唉,原生家庭對子女成長的影響真是太強大了!而現在的爸媽正是孩子的原生家庭成員)。

4、父輩苛刻的要求和不恰當的溝通方式

很多年輕的父母,生完孩子就把孩子丟給老一輩,依舊過着單身生活,苦了老一輩更苦了孩子。一見面就挑剔個沒完,“他每天要學英語、下樓運動......今天你都帶他做了嗎?”“不要給TA吃甜食啊!”“不要給TA喂那麼多啊!”“幹嘛給TA弄這個?”“不行!不可以!”無視老一輩照顧辛勞,對老人提出超出他們能力的要求,否決老人的所有努力,甚至企圖一下改變現狀。這些年輕的爸媽,將自己抽離於主要責任人之外,一發現孩子比別的孩子稍有不足,往往會陷入將全部的責任都推在老一輩身上的思維裏。

接納:從理解到合作

和平相處,達成共識,首要的就是能理解並接受老年人的原有認識和思維模式,那是他們童年的成長環境造成的,是你無法改變的,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一個稱職的好父母。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林如萍副教授說,隔代教育是否會引起親子關係的疏離,依“母親涉入照護的比重高低”而定。即使父母無法全日都陪伴孩子,母親也要儘量多陪伴孩子,能陪一分鐘就不要玩手機,讓孩子在媽媽這裏獲得滿滿的安全感,媽媽離開的時候才能不匱乏。

做一個“走心”的媽媽,陪伴、呵護、玩樂,彌補缺失的時光,非常重要!在和孩子相處時,和孩子聊聊你不在的時候他和祖輩的生活片段,讓孩子感到你和祖輩是合作教養的關係,就不會感到親子疏離的存在了。

溝通:先肯定再交流

發現問題,不要直接提出自己發現的問題點,而應先感謝長輩教育孩子的辛勞,再婉轉地提出自己想說明的問題。溝通最忌以“不”字開頭,和長輩溝通不要明訂一個確定的目標,而是設定一個短時期的合理目標,採取漸進的方法來逐漸控制和改善不良的行爲。

放手:認識自己的配角角色

老人們應該明白,雖然疼愛孩子是人之常情,幫助兒女照顧孫輩是傳統習慣,但是,在養育孩子這件事上,父母纔是孩子的直接監護人和保護者,自己是配角,孩子的父母纔是主角,不能喧賓奪主。

感謝你們用晚年時光來陪伴和照顧孫輩的成長,但這是兒女們的孩子,雖然也是你的一部分,但是,讓他們去陪伴一個生命的伊始到消亡,纔是他們來到世間的重任。也許某一天你們真的老了,他們依然需要擔起責任......相信自己的孩子,他們長大了,他們有能力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