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如果你的孩子非要買買買,家長要如何應對?

如果你的孩子非要買買買,家長要如何應對?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果你的孩子非要買買買,家長要如何應對?孩子非要買買買的現象很常見,帶孩子逛超市,常常可以看到很多孩子因購買慾望得不到滿足打滾賴地的場景,這時,家長該怎麼辦?

面對其他人的圍觀,家長們的反應通常分爲兩種:

採取強硬到底的方案,必要時不介意實施“暴力”手段把孩子帶離現場。

採取妥協到底的方案,丟不起被衆人圍觀的臉,想買什麼就買吧。

世界上很難有完美的方案,您大概很容易預想到兩種方案的利弊:採取方案一的家長保住了錢包、傷害了親子關係。採取方案二的家長保住了面子,卻傷了錢包,即便先不說錢的事,還放縱了孩子無休止的購買慾,擔心孩子對於所有東西都不珍惜。

我的朋友豆豆爸爸因爲採取了方案二而後悔不已,他的孩子豆豆從小受盡爺爺奶奶的溺愛,出門要什麼老人家肯定立馬掏錢包。所以,當他豆豆和爸爸媽媽出門被拒絕購買某種商品時,心裏的落差很大,立馬往地上一坐大哭起來。豆豆的爸媽哪裏Hold住這樣的場面,妥協性地在買買買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如今一不如意豆豆就大鬧一場,沒人能勸得了他。家裏買了一大推用不着的東西,他往往三分鐘熱度,到了家就不想要了。”

如果你的孩子非要買買買,家長要如何應對?

“面對孩子無休止的購買慾,家長該怎麼做?”豆豆爸爸問道。下面,童話爸爸來給大家支兩招。

做好日常的購買計劃

家長們往往重視給孩子們做學習計劃、時間規劃,其實買買買也需要做計劃。購買計劃可以分爲兩種:月度購買計劃、單次購買計劃。

1) 月度購買計劃:每月初和孩子通過商討決定。例如,開學月提前規劃好孩子

新學期購買文具的需求。遇到聖誕節、新年、生日等特別節日的月份,可以將禮物提前納入購買計劃,讓孩子自主決定購買什麼物品。列好月度購買計劃後要和孩子約定遵守,否則會有相應的處罰。

和孩子列月度計劃,一方面是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關懷,比起開口喊買東西,家長主動提出幫孩子購買會讓他們內心的接受度更高,同時也培養了孩子養成購物計劃的習慣。當孩子隨性地提出購買某種商品的要求時,你可以這樣和他商量:“這個商品是不是可以作爲這個月的聖誕禮物?”讓孩子自己思考,是要眼前的這個東西,還是原先計劃購買的聖誕禮物,從而進行取捨。

2) 單次購買計劃:去超市前和孩子一起列購買清單,媽媽需要買什麼,寶寶需要買什麼,雙方約定按照計劃來執行。同時媽媽可以分配任務給孩子,讓孩子在超市中幫忙尋找目標物品,避免孩子被一些不相關的物品吸引,引發購買慾望。如果孩子要求購買清單上沒有的東西,那需從孩子的購物表單裏取消某種商品,讓孩子自己做取捨。

做月度計劃意在培養孩子取捨的精神,避免養成“什麼都想要”的習慣。且計劃需要得到全家人的遵守,避免老人偷偷給孩子買東西的情況出現。

如果你的孩子非要買買買,家長要如何應對? 第2張

學會應對孩子隨性的購買要求

爲什麼孩子會在被拒絕時撒潑發脾氣?很多時候並不是因爲孩子不講理,而是家長拒絕地太粗暴。

孩子:“媽媽,我想買這個可以嗎?”

媽媽:“不行!不買!”

任何人被拒絕都不好受,孩子只不過選擇把情緒適時地發泄出來了,退一步說,有購買需求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都再正常不過,爲什麼家長總是習慣地將孩子的購買需求與“胡鬧”、“瞎買”想關聯呢?所以,應對孩子的購買需求可分三步走——

1、瞭解孩子的購買初衷

“寶寶爲什麼想買它?”當孩子提出要購買要求時,記得先問問他的想法,而不是選擇粗暴地拒絕。有了這句話,至少可以避免孩子第一時間哭鬧。

2、和孩子商量並決定是否購買

孩子想要擁有某種東西的原因往往只有那麼幾個,應對的方式應當根據孩子想法的不同稍作調整:

孩子:覺得好看、有趣,想要買。

家長1:家裏已經有一個類似的東西你忘了嗎?只是款式不同,等那個壞了再買這個好嗎?小孩子不能學會浪費哦!

家長2:每樣東西都有它的用處,寶寶不能單純只是因爲好看就把它買回家,而是要思考,這個東西對我有用嗎?我會經常使用它讓它發揮價值嗎?如果不能,你就不會是它的好主人。

孩子:某某小朋友也有這個東西。

家長:別的小朋友擁有它不能成爲你也買一個的理由,如果寶寶喜歡,媽媽建議你先像小朋友借這個東西來試試看,如果到時真的需要,媽媽再考慮給你買,可以嗎?

孩子:買來送給其它小夥伴。

家長:送禮物關鍵在於心意,手工的禮物既能體現用心又顯得特別,寶寶不妨試着和媽媽一起回家做一份禮物送給小夥伴吧。

孩子:就是要買。

家長:如果你沒有任何理由想要購買這個東西,那就回家幫媽媽幹活,等到累積夠了錢,我們就一起把它買回家。

如果你的孩子非要買買買,家長要如何應對? 第3張

3、堅持原則

在瞭解孩子的購買初衷以及給出了建議後,家長也應該適時表達自己的原則、態度和觀點,適時培養孩子的金錢觀。

比如試着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平日裏工作也挺辛苦,希望賺來的錢花在確實有用的地方,而不是無端端地被浪費,希望孩子能夠試着理解。每個人都應該爲了想要擁有某種東西而努力,小孩子也一樣。

同時,堅定地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不會因爲孩子的哭鬧而改變自己的決定。

比起暴力拒絕和無條件妥協,以上方式顯得似乎有些麻煩,但卻是更貼近“理想的教育”的方式。即便孩子還小,家長也沒有選擇簡單地處理孩子的需求,而是想方設法地告訴他,爲什麼這樣做不行,爲什麼有些東西需要放棄,這些可都是錢買不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