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孩子性格內向從來不主動回答問題,爸媽該怎麼辦?

孩子性格內向從來不主動回答問題,爸媽該怎麼辦?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性格比較內向,在幼兒園上學不敢主動回答問題,家長該怎麼辦?孩子一歲半開始親子閱讀,表達能力不錯,跟熟悉的人玩得很好,但是在幼兒園不敢課上回答問題,講故事,即使她很擅長。這方面的膽小該如何去幫她克服?

如果孩子本身性格是這樣,就不要總是面前她非得做到那些不適合她性格的事情,家長一定要先放平心態。只要孩子學會了,具備這個能力,能不能上課回答問題,能不能去上臺講,這點真的不重要。因爲如果你很焦慮這件事情的時候,無形之中就會給孩子壓力,敏感內向的孩子就怕壓力過大,這會讓她越來越膽小。

其次平時要以鼓勵孩子爲主,內向的孩子會對批評很敏感,所以爸媽要多鼓勵,即使孩子做錯的的時候,也只需要告訴她正確的做法,這樣可以幫助孩子慢慢的自信,當孩子足夠自信的時候,就會變得勇敢起來。

還可以陪陪孩子聯繫講故事,回答問題。在家裏的時候,爸媽多玩一問一答的遊戲,答對了還要給孩子鼓勵。還可以讓孩子每天自己講故事,當孩子熟練的講一個故事的時候,也不害怕去提上講故事了。

關鍵詞:遇到困難就放棄

年齡3年9月

性別:男

寶寶畏難,認爲自己做不好,別人做得好。不願意去上樂高課。

孩子這種情況除了跟孩子的先天氣質有關,還跟爸媽以往的教育方式有關係,可能爸媽給孩子的鼓勵不是很多,當孩子做錯的事情的時候會過度批評,或者總是拿孩子跟別人對比,遇到什麼事情,總是跟孩子說“你看那個誰誰誰就是這麼做”,或者“你看誰誰誰做的多好啊,你應該向他學習”,這樣就會導致孩子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看啥都是別人好。

想讓孩子改變,爸媽必須改變這種教育方式,對孩子採取鼓勵的,積極的教育方式,比如孩子哪一點做的比較好的時候,鼓勵一下,比如在樂高課上,孩子只是把簡單的幾個基礎塊搭建在一起,你可以很好奇的問問孩子:“這個搭建好像跟平時不太一樣啊,我好想知道你是怎麼想的呀?”這樣不僅對孩子是一種認可,還可以讓孩子把自己的想法描述出來,描述之後再去看這個模型感覺就會不一樣了,同時孩子也知道了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構建,構建出來不同的模型代表着不同的意思,可能會有更多的動力興趣去玩樂高了。

孩子性格內向從來不主動回答問題,爸媽該怎麼辦?

關鍵詞: 分離焦慮

年齡:3年5月

性別:女

孩子總喜歡和一個從小一起長大的小女生玩,玩了之後就分不開,賴在人家裏不走,強行帶回家後至少要哭半個小時,每次都這樣,應該怎麼辦?

孩子這是一種分離焦慮,主要原因是孩子比較缺乏安全感,適應能力也比較弱。孩子3歲之前父母主要培養孩子的安全感。

3歲以後孩子慢慢會產生一種獨立自主的意識,也就是面臨要分離,離開對媽媽的依賴,很多事情要學會自己去做。如果3歲之前孩子的安全感不好,那麼面臨分離的時候就會特別焦慮,主要表現就是大哭大鬧,黏人。你說孩子的朋友並沒有太多表現,可能這個孩子的安全感相對來說好點。在喵姐會員號中的八分鐘經典育兒,第121講,就是具體解讀安全感的,推薦你去聽一下,裏面談到如何判定孩子的安全感,如何培養孩子的安全感

現在面對孩子哭鬧建議你這麼做:

1、無條件接納孩子的情緒和感受,不要因爲她哭鬧就覺得不可理喻,去批評她甚至訓他。而是在她哭的時候,抱着她,對她說:“寶貝是不是不想跟自己的朋友分開,你覺得跟好朋友在一起玩很開心,所以分開纔會這麼傷心,”一邊說一邊撫摸着孩子後背,如果孩子不願聽,還可以抱着她什麼都不說,直到她慢慢停止哭泣再對她說話。

2、日常生活中,要多鼓勵孩子,這樣有利於孩子建立自信,一個自信的孩子會選擇相信自己,相應對外界環境的焦慮就會減少。

關鍵詞:愛撒嬌

年齡:5年2月

性別:男

五歲的孩子了,總是愛撒嬌,說話有時不好好說,睡覺的時候還喜歡當0歲的寶寶。

五歲的孩子要培養他獨立自主的行爲,孩子之所以出現這種狀況,跟以往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很大關係,並不是孩子的問題,在三千問中有任何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的解答,推薦給你聽。

另外,5歲孩子的行爲主要還是模仿行爲,所以平時父母要給孩子做出獨立的榜樣,平時說話跟孩子說話的語氣也要注意,想讓孩子有話好好說,大人就要先有話好好說。還要注意一點,當孩子撒嬌說話的時候,大人很容易向孩子妥協,這樣就形成了孩子用這種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比如孩子想要吃冰激凌,爸爸說不可以,但是孩子一撒嬌爸爸就同意了,這樣以後孩子還會使用這種方式對待爸爸。但是如果爸爸很堅定,讓孩子感覺到撒嬌也沒有用,那孩子自然也就不會撒嬌說話了。同時如果孩子好好說話的時候,就鼓勵表揚她,給他形成一個正面的刺激,孩子會越來越好好說話。

關鍵詞:無限制提要求

年齡:3年6月

性別:女

孩子放學總要買零食,週末出門遊玩看見什麼都走不動,最怕帶孩子出門,不管是遊玩還是出門辦事還是接她放學,三句話離不開“媽媽我想買個東西,媽媽我想逛超市,再買一個就不買啦,媽媽我想買個零食,媽媽我想買個水果,媽媽我想玩個遊戲,媽媽我想盪鞦韆等等,總之各種想,各種需求,我最怕接她放學從學校到家走走停停要很久纔到家”老師這是爲什麼?該怎麼解決那?

一方面是孩子對好吃的、好玩的、新奇有趣的東西,總是缺少抵抗力。另一方面是家長對孩子的購買慾望沒有規則,只要孩子再多磨一會兒,就有可能多得到一樣東西。第三有可能是孩子從大人或小朋友身上學到了攀比的習慣,別人有的自己也想有。

建議:

1.確立規則,什麼該買,什麼不該買,要讓孩子有清晰的瞭解。作爲家長,要堅決執行規則。

2.改掉攀比的習慣,大人也要注意杜絕總是和別人攀比的思想。

3.現在和孩子討論錢的問題,孩子還不太能夠有概念。你可以和她討論她想要的東西是不是真的需要,家裏有沒有其他替代品,還可以給她有限選擇,比如每天只能買一樣東西,讓她自己衡量買哪個,一旦決定好了,買完了,就不能後悔。要學會做取捨、承擔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