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不要輕易懷疑孩子有“多動症”

不要輕易懷疑孩子有“多動症”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多動症”是什麼?“多動症”的孩子有哪些現象?做父母的,可不要輕易懷疑孩子有“多動症”,接下來看看下文了解吧。

“多動症”的學名是“注意缺陷多動症”,是兒童時期常見的一類心理障礙,病因和發病機制目前也沒有定論。但隨着“兒童多動症”的信息越來越多,它使很多家長相信,確實有這樣一種病在威脅着兒童的健康,而且有蔓延上升趨勢,連幼兒園的孩子不守紀律、不睡午覺也被說成是多動症的前兆。很多家長只要孩子不聽話,就會憂心忡忡地認爲自己的孩子可能有多動症。但這樣做,對孩子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首先,很多所謂“多動症症狀”源自於家長不當的養育方式。很多家長把孩子正常的活潑好動看成是問題,無風三尺浪,沒事找事。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壓力,他們在反抗壓力的過程中,發生和發展了許多畸形行爲。這些形行爲當然讓人不舒服,追究它的成因,必須要回歸到家庭成長環境中。

現代社會對標準化的追求,使社會生活方方面面都產生着趨同心理。家長總是希望孩子向着“楷模”發展,而不是向孩子自己願意的那個樣子發展。成人爲孩子設立了太多的標準,認爲在標準模式下培養的孩子將來才能成功。比如“愛學習”“有禮貌”“守紀律”“多才多藝”等。兒童在這些方面“聽話”,按家長要求去做,就是好的;如果他們不聽話,在哪一方面達不到成人的要求,就要遭到訓斥,嚴重的會遭到打罵。還有的家長自身境遇不理想,或有人格缺陷,常常把自己的不如意遷怒於孩子,把自已的“理想”交給孩子完成。這些成人對兒童的態度,反映的是成人自身的焦慮和不安全感。

不要輕易懷疑孩子有“多動症”

其次,很多家長願意給孩子的不當行爲找到客觀原因,用簡單粗暴的方法解決複雜的問題。絕大多數對“多動症”確信無疑的家長,他們對這一病症其實瞭解得並不多,甚至沒有查過資料,他們的信息主要來源於醫生、媒體或道聽途說。許多家長是在教師的暗示或建議下帶孩子去看多動症的。因爲孩子在學校或幼兒園的行爲不符合要求,給老師帶來了麻煩。老師不願被一些孩子過多地打擾,不願或沒有能力到教育上尋找問題的癥結,於是尋找最簡單的解決辦法,讓家長帶孩子去看醫生。只要帶着孩子去醫生那裏檢查,很多兒童就成爲了“病人”,他們需要天天吃藥,這樣老師就從被某些孩子的打擾中輕鬆地解脫出來了。

不少家長也願意把孩子的一些“問題”歸結到客觀原因上,這樣思考就不需要家長自責,做起來也最省力氣。有一位高中生的家長,孩子不肯用功學習,總是不想坐到書桌前,只想出去打球或看電視,她就認爲孩子有多動症,居然帶着孩子去看精神科醫生,每天要求孩子吃藥。而她自己作爲家長,根本懶得去反思自己多年來在教育上的失誤,更不願意去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

第三,家長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給孩子有質量的愛。對於“多動症”兒童,家長如果能多去關心和理解孩子,用心去傾聽孩子的“行爲語言”,孩子的一切都會變得正常。孩子上課不注意聽講,是因爲不喜歡老師的講課方式或對內容沒有興趣;考試成績低,是因爲孩子壓根就沒去學習考試內容;攻擊同學,是因爲孩子想保護自己或感到這裏面的樂趣;做危險動作,是因爲他們想表現自己或不知道危險是什麼。千差萬別的兒童有着千差萬別的自我意識,他們的行爲表現各不相同。他們還不具有成人的道德觀、價值觀、忍耐力,以及對後果的預見,所以他們很難用這些東西來約束自己。

成人在多大程度上接納一個孩子,取決於他在多大程度上聽懂了孩子的“傾訴”。家長都是愛孩子的,但僅有愛還不夠。愛的質量因爲教育理念的不同、細節處理的不同而有巨大差異。只有懂孩子,才能很好地教育孩子,纔能有質量地愛孩子。

“兒童多動症”的真正“致病原因”是成人犯了兩個錯誤:錯誤的兒童觀,錯誤的教育方法。只要家長肯用心對待孩子,改變自己的教養方式,絕大多數的“多動症”孩子都是可以被治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