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生活百科 > 婚姻家庭 > 女作家買房血淚史引共鳴 拼命工作也追不上瘋漲的房價

女作家買房血淚史引共鳴 拼命工作也追不上瘋漲的房價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近日,網絡上一位女作家的買房血淚史引起了衆網友的共鳴,同時也引發了衆網友的思考,年輕人爲什麼一定要買房?爲什麼拼命工作也追不上瘋漲的房價?

女作家買房血淚史引共鳴 拼命工作也追不上瘋漲的房價

近日,網絡上一位女作家的買房血淚史引起了衆網友的共鳴,同時也引發了衆網友的思考,年輕人爲什麼一定要買房?爲什麼拼命工作也追不上瘋漲的房價?

年輕人爲什麼非要買房

近日,32歲的楊某因搶劫銀行,一審被判處10年有期徒刑,引人關注的是這位北京的軟件設計師搶錢的目的是爲了買房。楊某後來供述稱,“我買房首付差17萬元,搶劫時要30萬元是怕他們討價還價。”

這顯然只是極個別的案例。稍有理性的人都會從中思考,買房與搶劫銀行之間並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但毋庸置疑,房子是壓垮楊某的最後一根稻草。

在現時的中國,再沒有一種商品能夠像房子一樣牽動人心。它承載的已經不是一個居住的空間,而是一種生活狀態,一種夢想,甚至是一種追求。它讓無數人甘心爲奴,每天睜開眼睛的第一件事兒就是,房貸、房貸……它讓無數的家庭全家動員,它不僅嚴重影響年輕人的生活品質,而且正在掏空父母們多年的血汗積蓄。“兩代人爲了一套房”,其中的辛酸與無奈不足爲外人道。我們多年批評的“啃老一族”,早就因爲房價的高企有了更新的定義,也有了更多的繼任者。

但當我們抱怨地產商與銀行的時候,不知道大家是否關注到一個數據:2010年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北京首套房貸者的平均年齡只有27歲。很多年輕人大學一畢業忙着的第一件事兒就是買房。這種急切的購房心態顯然是源於瘋狂的房價。在漫長的等待中,眼看着手中的鈔票縮水,買一套房的錢可能最後只能買得起一個衛生間,在痛悼等待中逝去的買房機會之際,人們很難再理性看待房價。與此同時,這種購房的迫切心態也與我們安家立業的傳統觀念有關。事實上這種觀念所匯聚成的“剛需”,及舉全家之力所形成的購買力,加劇了住房市場的高燒不退,讓調控之手在與市場的博弈中疲於奔命、顧此失彼。

買房難正成爲中國社會經濟中一個最深刻也最獨特的現象。在我們期盼房價下跌,更多人能一圓安居夢的時候,是不是也想想我們的住房觀念,是不是結婚一定要先有自己的住房?在經濟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是不是一定要買房而不是租房?

 一位女作家的買房辛酸史――

拼命工作,也追不上瘋漲的房價

於琪說,房子就是她的夢。

這位名校畢業,在著名公關公司做項目總監的白領,也是出版過五本書的作家。她曾在網上寫了一篇“買房血淚史”,記錄了自己和丈夫林慶在北京“摸爬滾打”只爲求得一隅容身之所的經歷。萬字長文有網友看哭了,一位還在大學讀書的學生留言:這就是將來要面對的一個世界嗎?

但於琪和林慶是幸運的,在經歷了“兩萬五千里長徵”後,他們最終買到了房子。

“說實話在我長到二十七歲的人生裏,從沒有一件事如同在北京買房一樣耗盡所有心血,動用了所有努力,如果不是我們有着堅實的感情基礎,這份愛情估計會被這嚴酷的現實打擊到基本破裂。”於琪有時候不願意回顧買房的過程。

2008年於琪在北京讀完大學,當時學校旁的房價只有9000多元一平方米;2010年這個數字就翻了一番,攀升至兩萬元;2012年更是暴漲至5萬元。說到這裏,這個從廣西來的瘦弱姑娘喘了口大氣,“有一種這幾年工作的錢都白掙了的挫敗感”。

2012年6月,於琪和當時還是男朋友的林慶決定買房。林慶是北京人,一直覺得買房這事需要和媳婦商量,所以在遇到於琪之前並沒有買房。這個單純的決定淹沒在過去幾年北京瘋漲的樓市中。林慶有時也會想,如果早一點遇到於琪,早一點買房,置業之路是不是就不會像今天這樣艱辛。

從看二手房,到和中介打交道,最後到看新房、排號、選房、公積金貸款、商業貸款……每一步這兩個年輕人都走得跌跌撞撞。直到今年5月申請貸款的時候還出了一個小插曲。

銀行規定收入證明不能是公積金和工資分開的兩張,但是林慶所在的外企有着極爲嚴苛的人事制度,拒絕使用銀行提供的模板。林慶的稅後工資是12000元,申請的貸款是每月還6800元,按照銀行規定,工資稅後收入必須是兩倍還款的數目,只憑工資的確不夠,但如果加上滿額繳存的公積金卻是綽綽有餘。林慶請求銀行給公司的HR(人力資源)發封郵件溝通一下,銀行批貸款的人說了句“這不是我的工作範圍”,就啪地一聲掛掉了電話,於是陷入僵局。於琪聽到這個消息眼淚突然就嘩嘩地流下來了,她說不是因爲恐懼,而是源於一種難以描述的無助。

最後兩人追加了首付,由70萬元升到100萬元。每個月還貸減少到5900多元,纔算解決了貸款的難題。在這100萬元的首付裏,林慶的父母出了70萬元,剩下的30萬元是兩人工作以來攢下的錢,又向朋友借了幾萬元。“不過現在都還清了。”於琪和林慶一個月的收入有4萬元,遠高於去年公佈的北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5223元。高薪的代價是化妝品都無法遮蓋的黑眼圈。於琪的電子郵箱裏每天都躺着數十封工作郵件,昨天,最早的一封來自凌晨4點。

即便是拼命工作,他們兩個也追不上瘋狂上漲的房價。在將近一年的時間裏,他們生活的關鍵詞就是“找房子”。他們在烈日下暴走,看着一個又一個“不靠譜”的房子,然後發現自己準備的首付越來越付不起真正的首付。

從去年6月開始看房,到9月買到房子,他們原本看中的北京東邊的二手房價格已從28000元一平方米漲到了32000元一平方米。8月他們決定買新房。於琪說,他們倆應該是最容易買到房子的那種人。林慶是北京人,有北京市戶口,工作7年以來社保和公積金完全沒有斷過,於琪雖然沒有北京市戶口,工作4年,但社保和公積金也從沒斷過。“我們是完完全全徹徹底底的剛需,首套房,我們有相對來說比較充裕的首付,林慶甚至沒貸過款,我們買不到房子,那還有什麼人能買到啊?”

最終他們放棄了華貿城,而國風美唐開了300多套房子,他們排到了1000多號。兩個人把一切希望都壓在萬科金域上。於琪爲了排到號,開始認真思考起來。

他們去了萬科的售樓處,不再像最初那樣盲目地看,於琪認真觀察了一下,發現售樓小姐都很忙,但是忙的程度不一,有些被十幾個客戶包圍着,有些被七八個圍着,他們沒有找那個最忙的售樓小姐,而是找了一個客戶不是那麼多的。在一旁安靜地等了許久,於琪表現出了極大的真誠和禮貌,說了自己的需求,而且堅定顯示了買房的決心,交了定金開始等待排號。

在抽籤前一共來來回回去了3次售樓處交材料,於琪覺得,如果不是真心要買的人估計早折騰不起了。她想,售樓小姐當然希望自己手裏的人中籤最多,因爲這關係到提成。於是,他們每次都很客氣,每次交材料都整理得整整齊齊,每次去都會跟售樓小姐交流心得。有一次,於琪看着對方的眼睛說,“我真的很想買到這裏的房子,因爲我看二手房已經看了半年了,我不想再重複一次這個過程了,我不想再和中介打任何一次交道了。”

於琪和林慶動用了所有社會關係,甚至通過朋友聯繫到一個負責銷售的老總,她發了短信表明自己是購房者很想買到房子。過了很久,老總回覆:謝謝你喜歡我們的樓盤,希望你買到稱心如意的房子。

就在他們已經用盡渾身解數,筋疲力盡的時候,好消息傳來,樓盤開盤,他們排到了100多號,這意味着肯定能買到房子。於琪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誠意打動了誰,她管不了那麼多,迅速投身選房的大業。

於琪做了一個excel表格,把大概300多套90平方米以下、60平方米以上的房子都輸入進去,然後按照單價、價格、朝向、戶型做了排列和打分,而且實地對照了沙盤算出了遮擋和光照時間,排出了序列。

選房當天,這個表格還真派上了用場。在一間大屋子裏,選房者坐在下面,像學生一樣注視着眼前貼滿房間號的黑板,已經選走的房間號一個一個被貼上,於琪同時將自己手中表格上的房間號劃掉。最後他們以每平方米24000元的價格買了一套89平方米的房子。

簽約的時候,他們拿着七八張銀行卡,還有信用卡來交款。林慶的額頭滲出了好多的汗水,刷卡的時候手都在抖,“那幾十萬幾十萬的刷出去,感覺太刺激了!太刺激了!”而換到他們手裏的,不過就是輕飄飄的幾張打印出來的合同紙。

在去選房的前一天,於琪和林慶發生了決定買房以來最大的爭吵。直到凌晨3點,他們還在爲是買89平方米還是買115平方米的房子爭論不止。早上6點多起牀去選房,一路上兩個人都冷着臉,簽字時仍在猶豫。“當時有個大姐說,我要是你們就選89平方米的。”這一句話替他們做了決定。

最終辦完了所有手續,在開車回家的路上,於琪突然忍不住流淚,在等一個紅燈的路口,她開始放聲大哭。在回家以後,林慶一個人躲在臥室裏很久很久,直到沉沉睡去。睡醒之後他跟於琪說,他要好好工作,好好掙錢,他說自己的夢想就是趕快把貸款還了,給她更好的生活,讓她繼續自己的夢想。

一直想做編劇的於琪最喜歡的一本書是《了不起的蓋茨比》。她說現在的社會和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很像,經濟在極速繁榮着,問題也在逐漸滋長。在小說中,蓋茨比的夢中情人黛西是個滿眼物質的女人,於琪對此嗤之以鼻。“但對於女人來說,房子就是一種不可缺少的安全感。”如果林慶不是北京人、買不起房子,於琪說她仍有勇氣嫁給他,“大不了離開北京。”她盯着眼前的咖啡,決絕地說。

保健知識
母嬰用品
婚姻家庭
社會公益
跳蚤市場
十二星座
娛樂明星
寶寶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