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教孩子學會開動腦筋

教孩子學會開動腦筋

來源:育娃網    閱讀: 3.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陳庸是個讀小學三年級的孩子,他在學校和家裏的表現都不錯。在學校,他團結同學,尊敬老師,遵守紀律,勞動也積極主動,班級裏有時要擡張桌子、拎桶水什麼的,他總是搶在前頭;在家裏,他很懂事,他孝敬長輩,家裏有什麼好菜,常常先夾給爺爺奶奶;他還經常做家務,掃地、洗碗、洗衣服等都幹。但是,陳庸的學習成績一般,每次考試或測驗,往往處在中游,特別是數學中的應用題,他常常有幾道不會做,語文中的閱讀題和作文失分也總是很多。

陳庸的父母爲此專門請教了班主任周老師。周老師是經驗豐富的老師,她對陳庸的父親說:“這孩子品質好,手腳也勤快,但腦子卻不夠勤快,不是腦子笨,而是他沒有愛動腦的習慣,因此,要提高他的學習成績,關鍵是要引導他平時多動動腦。現在他讀三年級,還來得及。”“怎麼引導他開動腦筋呢?”陳庸的父親連忙問。周老師想了想,給他提了幾條具體的建議——

一、要孩子多問幾個爲什麼。對這一點,周老師沒有具體說明,她只是拿出一篇臺灣著名作家劉墉的短文《是什麼和爲什麼》給他看——

我有一位朋友正在教小學,她說她的班上有幾個天才兒童,我就問:“你認爲天才兒童跟一般學生最大的差別在哪裏?”

她說:“很簡單,普通學生通常都問‘是什麼?’聰明的學生則愛問‘爲什麼?’教到‘四季’對於前者你只要告訴他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就成了;對於後者卻非把四季更替的道理講出來不可。只是因爲普通學生只要知道大概,天才學生卻希望深入瞭解。”

沒想到一字之差竟然有這許多不同。所以我們在教學時,應當使學生不但問“是什麼”,而且會更深一步問“爲什麼”。

等陳庸的父親看完,周老師說:“平時在家裏,也要引導孩子多問幾個爲什麼,這有利於培養孩子思維的深刻性,也有利於培養孩子的鑽研精神。”

二、要孩子多問幾個能不能。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要引導孩子多問幾個能不能。比如自行車的車胎是橡膠做成的,可問問孩子能不能換成塑料或其他材料,爲什麼?比如電視機的屏幕是長方形的,能不能改換成橢圓形或正圓形,爲什麼?比如能不能用燈光替代日光來照射農作物,爲什麼?又比如寫字一般都是白紙黑字,能不能換成黑紙白字呢?像黑板上寫粉筆字那樣,爲什麼?這些問題都是生活中的,都是有趣的,但都要冷靜地思考一番,甚至查閱一些資料才能作出科學的回答。這些問題中滲透着求異思維的因素,如果孩子經常能自己提出疑問,並努力探討,那麼,對於開發孩子的智力有着積極的意義。

三、要孩子多問幾個有沒有。對同一個事物,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對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案。在平時,家長還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多問幾個還有沒有其他答案了。比如衣服溼了,要使它快點幹,通常的辦法是太陽硒或烘烤,除此之外,還有沒有其他辦法了呢?應該說還是有的,比如電熨斗熨,洗衣機脫水等,還有沒有呢?比如雙休日到鄰近的一個景點去旅遊,通常的辦法是乘汽車或騎自行車,除此之外,還有沒有其他辦法呢,可以和孩子一道好好想想。又比如竹竿、圓珠筆,除了晾衣服、寫字外,在平時的家庭生活中還可以當什麼用,要孩子至少說出10種用處來,比如可以當短尺用,夠不着時可以撥東西,可以撬東西,可以塞縫隙等。這些問題,看似簡單,實際上都是訓練發散性思維的極好材料,經常這樣訓練,有利於拓展孩子的思維領域,有利於培養孩子思維的廣闊性。

四、引導孩子積極參與爭辯。爭辯,特別是互相毫不退讓地長時間爭辯,聽起來似乎是有失風度的,但實際上爭辯是一種很好的智力競賽,它和大學生辯論賽一樣,對於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和尖銳性,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平時,家長可有意識地就一些實際問題與孩子展開爭辯。比如:是春天好還是冬天好?是住一樓好還是住六樓好?小學老師是嚴厲的好還是慈善的好?這些問題都是值得爭辯的。當孩子提出一種觀點時,家長可故意提出不同的觀點,然後各自擺事實講道理,看誰的理由更充分、更有力。爭辯時,要力求把問題爭得深入些,不要淺嘗輒止。

教孩子學會開動腦筋
點擊進入精彩育兒頻道!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