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寶寶的語言敏感期怎麼辦

寶寶的語言敏感期怎麼辦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3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家寶寶何時開口說話?寶寶「惜字如金」難開口怎麼辦?寶寶早開金口是每個爸爸媽媽的殷切期待。看到別人家孩子都會唱兒歌、背唐詩了,你還能用貴人語遲來安慰自己嗎?

別擔心,隨着寶寶分類能力、識記詞語、把握他人意圖的能力不斷提高,寶寶在 18 個月大時,進入語言學習的爆發期,開始蹦出簡單的單詞句。

18 個月大的寶寶是「電報小能手」

寶寶 18 個月時,能掌握 50 個左右的詞彙量,而且以每週 1 ~ 2 個新詞彙的速度快速增長。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是掌握電報語的小能手,開始說出由雙詞或三詞組合在一起的簡單句子。

比如,「媽媽鞋」、「汽車走」、「手套撿」,簡潔短小,跟我們曾經發過的電報一樣,省略了細節和不太重要的詞,俗稱「電報語」。

這種電報語由一些簡單的格式構成,如「吃+ X 」的固定句式,吃餅乾、吃蘋果、吃肉肉……寶寶能用不同的詞語來代替 X 的位置。

雖然有時寶寶會犯語法上的錯誤,但是大多數時候寶寶要表達的意思卻很清楚。「多牛奶」、「坐凳子」、「看寶寶」,在每個句子裏,兒童都在嘗試傳達某些意義,儘管說的像電報一樣惜字如金,但通常能夠成功達到交流的目的。

舉個例子,1 歲半的朵朵撿起媽媽的襪子時說「媽媽襪子」,在媽媽給她穿襪子時仍然說「媽媽襪子」。

同樣一句電報語,朵朵要表達的意思卻截然不同。前者的意思是「這是媽媽的襪子」,後者則表示「媽媽在給我穿襪子」。

寶寶的語言敏感期怎麼辦

那麼,如何抓住敏感期,發展寶寶的語言能力?

化身「話嘮」陪孩子多唱童謠多聊天

在孩子語言發展的敏感期,建議爸爸媽媽給孩子提供豐富的語言環境,刺激孩子的語言表達。有研究表明,媽媽多講話,寶寶的腦神經細胞會對語言有反應,慢慢形成語言神經迴路,在孩子學習說話時幫助巨大。

多跟孩子進行有意義的聊天

今天先給爸爸媽媽先推薦一個簡單的小方法,化身「話嘮」,每天陪孩子多唱童謠多聊天。

比如,孩子對一輛紅色的小汽車很感興趣,你可以先幫他對事物進行命名,「寶寶,這是小汽車」。

然後,幫他指出事物的用途和特徵,「你看,小汽車是紅色的,有四個輪子,你推一推」。

孩子聽到的語言是有意義的,通過交流和親身實踐,逐漸內化。再遇到類似場景,你可以指着小汽車問寶寶,「這是什麼呀?」「它是什麼顏色?」。

因爲之前有過類似的語言輸入和交流,寶寶就容易脫口而出了。

唱出童謠,唱出高質量的語言輸入

多跟孩子唱童謠、講故事,進行高質量的語言輸入。好的童謠跟音樂一樣,富有節奏、循環反覆,孩子能夠自然而然地跟着學唱。

早晨,和孩子迎着朝陽出門,你可以牽着他邊走邊唱:

雞蛋白,雞蛋黃,白雲抱個小太陽。

大樹下撿起一片落葉,你可以跟孩子哼唱《落葉》:

秋風秋風吹吹,樹葉樹葉飛飛。就像一羣蝴蝶,張開翅膀追追。

給孩子理髮時,唱起《小刺蝟理髮》這首童謠,孩子的配合度可能會更高。

小刺蝟,去理髮,嚓嚓嚓,嚓嚓嚓,理完頭髮瞧瞧他,原來是個小娃娃。

促進寶寶的語言發展,爸爸媽媽提供的早期語言經驗至關重要。

18個月大的寶寶開始發電報語,多跟他進行有意義的聊天,多唱童謠、講故事,都是很好的幫助孩子語言發展的形式。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