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讚美孩子,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

讚美孩子,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小的時候,大部分的中國家長都不懂得讚美孩子,所以欠缺誇獎和鼓勵的我們,個個膽小而缺乏自信。當西風東漸,親子教育專家終於讓中國父母瞭解了誇 獎的重要性之後,現代的家長又落入了另一個“過度讚美”或“不當讚美”的誤區,把愛的教育誤當成毫無分寸的讚美,所以才讓孩子在泛濫的讚美下,失去了抵抗 不完美的能力。

讚美孩子,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學會讚美是爸爸媽媽的重要功課之一。

讚美要“言之有物”,也就是要讚美得“到位”。

我常說,範圍太大的讚美等於沒有讚美。在現在這樣一個情感表達自由開放的社會裏,讚美和接受讚美已經是再普通不過的事,因而讚美往往就失去了它原本該有的強度和能量。

我們先看看以下這兩組對話:

媽媽:“嗯,這幅畫畫得真好!”

媽媽:“嗯,這幅畫畫得真好!我尤其喜歡這棵大樹,你看,葉子畫得多好啊,我都能感覺到它們在風中搖曳的樣子!我也喜歡你的用色……”

媽媽:“最近你表現得不錯!”

媽媽:“那天在學校裏媽媽看見你和同學說話,我覺得真的很驕傲,我聽見你問候同學生病的媽媽,我那時就覺得你長大了,將來一定是個能幫助別人的人。”

你看見了嗎?如果我們在讚美他人的時候,能明確地指出原因,明確地說出令你心生讚美的理由,那麼你的讚美就能讓被讚美的人感受到這不是虛與委蛇 的客套,而是發自內心真誠的讚揚,這對被讚美的人來說,是多麼感動和開心的事。同時,還能讓被讚美的人知道你認同他的哪一部分價值,這不僅讓他對自己更有 自信,也更願意繼續去實踐和完善這個價值。對孩子而言,他們終其一生都或多或少都在尋求父母的認同,而這種對父母認同的渴望,在孩子五六歲時就開始發展得 尤爲明顯,所以一定要在這個時候就儘量滿足他們。

“到位”的讚美,就是多說些細節,並說出自己的感受。

一個人不管年齡有多大,都喜歡聽到別人在讚美自己時多說些細節。例如,如果稱讚一個女人漂亮,你說:“你真漂亮啊!”她聽了會高興,但可能會想 你只是客套,或者安慰她;可如果你說:“你真漂亮啊,尤其是你的眼睛,又黑又亮,睫毛又長,每次我和你說話,都不能不看你的眼睛,它們真是太漂亮了。”經 過你這麼一讚美,她從此會對自己的眼睛更有自信,而她也就更願意和你做朋友了。

所以,每次要讚美孩子的時候,你一定要儘量說出他值得你讚美的細節,也要儘可能多地描述自己因爲他的這些優點而感受到的快樂和驕傲。這樣孩子除了感受到真誠和增強自信之外,他也會因此知道父母的價值觀,以及父母希望他能做到什麼。

到位的讚美是可以練習的,大人和孩子都需要學習。

兒子小的時候,我常常帶着他做一個遊戲——“讚美比賽”。我讓他選出這個禮拜他最想讚美的人,可以是身邊任何一個人,而我,也選出一個想讚美的 人。接着我倆一人拿一張紙,在紙上寫出我們想讚美那個人的理由,然後我們開始進行辯論比賽,看誰推舉的人,更有理由成爲那個星期的“讚美之星”。

通過這個遊戲,我可以很巧妙地知道兒子最在乎什麼、他的價值觀、他這個星期的活動內容、他的情緒狀態,甚至他遭遇的不愉快。此外,我也可以在辯論中幫助他練習欣賞別人的優點及日後處理人際關係的視角和能力。

切記,言之有物的讚美必須是有度的,不要爲讚美而讚美。

自從親子教育專家鼓勵父母要多讚美孩子以後,向來不會讚美孩子的中國父母,受教之餘,爲了彌補自己曾經的缺憾,有些時候又變得過度讚美,浮濫的讚美反而成爲孩子不敢嘗試、裹足不前的絆腳石。

舉個在家裏最常看見的例子:

3歲的妹妹在客廳茶几上塗鴉,無意間畫了幾筆她自己都不曉得是什麼東西的圖案。媽媽看見了,爲了鼓勵妹妹,便故作激動狀地拍手叫好:“畫得真 棒!妹妹真聰明!”一旁的姥姥看見了,也跟着鼓掌稱好。爸爸下班回到家又鼓掌叫好一番。妹妹很興奮,繼續塗鴉。接下來的幾天,相同的場景又出現了幾次,可 是妹妹在連續開心地畫了幾天之後,突然就不再喜歡畫畫了。

你知道問題有可能出在哪兒了嗎?

一開始,妹妹確實覺得興奮,也感受到了繪畫的樂趣,而且她知道,只要她畫畫,媽媽和姥姥就很高興,就說她是聰明能幹的好寶寶。可是她還小,或許 是她的繪畫能力有限,或許是她根本不知道該畫些什麼,又或許是她根本就不喜歡畫畫,於是她很擔心,擔心她的“不能幹、不聰明”會被媽媽和姥姥發現,而發現 之後,她們就會不再喜歡她了。所以,她就拒絕再畫畫,並且說自己不喜歡畫畫,免得繼續再畫下去,露出馬腳就麻煩了!

如果我們換一種讚美的語言和方式,效果是不是更好呢?

對於3歲的妹妹的圖畫,如果媽媽開心地說:“呀!妹妹真棒,能拿筆在紙上畫畫了。姥姥您看看,妹妹現在拿筆拿得多穩哪!您看,她這條線的顏色,多好看哪!”

“呀!妹妹真棒,能拿筆在紙上畫畫了!”——讚美她確實有的成就:“能拿筆畫畫”,而不是“畫得真棒”。

“姥姥您看看,妹妹現在拿筆拿得多穩哪!——這個成就,是她目前可以達到,繼續努力練習還可以進步的。因此,給了妹妹繼續努力的目標。

“您看,她這條線的顏色,多好看哪!——這是她與生俱來的審美能力,有了這個充分的理由,妹妹就知道畫畫不僅要畫得像,漂亮的色彩也是要素之一,而她,是具有這個能力的。

此外,我們不能爲了讚美孩子就“睜着眼睛說瞎話”,這會帶來幾個結果:一是孩子心知肚明,你是騙他、哄他的,他由此也就順着學會了說瞎話來哄 人;二是過度讚美讓孩子不清楚自己的位置,自我膨脹,不能應付沒有讚美時的失敗挫折;三是當孩子確實不具備該項能力時,因爲我們的讚美,他害怕讓父母失 望,失去父母的愛,因此可能會焦慮難安,更受挫折。

此外,讚美有很多方式,令對方最受用的讚美纔是最有價值的。

不同年齡、不同氣質的孩子對獎賞有不同的需求,所以爲了讓讚美更具強度和效力,選擇適當的方法也是很重要的。有些孩子喜歡父母在大庭廣衆之下贊 美他,有些孩子卻對此覺得尷尬得不行;有些孩子喜歡物質上的獎勵,有些孩子卻只喜歡親密的擁抱和親吻。這些都和他們與生俱來的氣質有關,和他們對快樂感受 的誘因有關。

所以爸爸媽媽最好平時就能和孩子一起討論這個話題,大家談談自己的看法,看看哪一種讚美方式是孩子最喜歡的,哪一種又是我們最喜歡的。當大人孩子都知道對方最喜歡、最受用的讚美方式之後,纔不會把自己的喜好強加在對方身上,讚美也才能發揮它最大的功效和強度。

讀大三實習時,有一次帶學生春遊,幾十個小學生到一片綠草如茵的野營區坐定後,孩子們很快地從揹包裏拿出家長早上準備的野餐盒,唯獨有個念小學二年級的男孩,遲遲不肯把餐盒拿出來。

我悄悄地把他帶到一棵揹着同學的大樹底下,蹲在他身邊柔聲問他爲什麼不把餐盒拿出來。他扭捏地說:“今天早上我媽媽在我的餐盒上綁了個紅色的大 蝴蝶結!我在半路上拆了半天都拆不掉!”我強忍住笑意,問他爲什麼媽媽要綁個紅色的大蝴蝶結呢,他說昨天晚上家裏有背唐詩比賽,他贏了妹妹,媽媽爲了獎勵 他,也爲了讓同學們都知道他的光榮,所以就在他的餐盒上綁了個代表榮譽的醒目標誌。可是媽媽眼中的榮譽標誌,卻是這個8歲小男孩不願承受的尷尬和丟臉!

所以我們要選擇什麼樣的方式來讚美和獎勵孩子?請記得一個原則,接受讚美的人是孩子,而不是父母,所以它的前提是要滿足孩子的需求、尊重孩子的想法,而不是滿足父母的需求和想法。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