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當孩子學習遇到困難時,家長不妨這樣做!

當孩子學習遇到困難時,家長不妨這樣做!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講個以前發生的小事:

我女兒平時寫作業我都不參與,她該寫時就自己去寫,有問題隨時問我。那次,他們老師前幾天忘了留寫字帖的作業,結果這天把好幾課字帖一起留作業。她看着作業就發愁。寫了一小部分,想休息看會書,被我叫停。她開始絕望,都快哭了。她過去在幼兒園沒有練過寫字。他們小學一年級時作業也不多,所以到了二年級,才初次遇到這種情況。

如果真的任務特別重,孩子年齡也小,那麼我會讓她中間適當休息,調整一下。但我覺得那天的這些寫字量,對於她這個年齡的孩子來說,還算可以,應該堅持一下的。

事後證明,也的確不是多麼難完成的任務,實際寫的時間沒有那麼長,比她發愁打怵的時間還要少!這正如她姥姥常說的,眼睛是懶蛋手是好漢。做完時,她自己也不明白自己剛纔究竟爲什麼那樣愁!

當孩子學習遇到困難時,家長不妨這樣做!

其實比起練習寫字,我更在乎的是,以後當她再遇到類似情況,面對一個看似龐大得無法征服的任務時,她是否知道該如何調整自己去面對,她是否有勇氣、鬥志和技巧,來挑戰一點自己的極限,讓自己略忍受一下枯燥和疲憊,堅持到做完。

你以爲的“現實”並非“現實”

我們每天所見所聞的現實、事實,真的是事實嗎?

前些天,我老媽要把家裏的舊沙發換個新的。我陪她去傢俱城逛了幾次。同一個傢俱城,每次我們都覺得全逛到了,但每次再去,居然總是能發現全新的上次漏掉的東西。爲什麼呢?因爲我們每次去時,腦子裏的目標和標準是不同的。

我們的大腦每時每刻都接收到海量的信息,大腦並非把它們全部加工,而是有選擇地、只選取非常小的一部分來加工和處理。所以,我們以爲的現實、事實,實際上,只是我們以自己特定的眼光所篩選出的現實,是個性化版本的現實。有時,它是你渴望的現實;有時,它是你所恐懼的、想躲避的現實。

不同的人,智商情商等等自然有不同,拋開這些,我們還有另一個巨大的差異,那就是——我們選擇關注的內容不同,並且,即使對於完全相同的內容,我們在腦子裏形成的解釋和看法也不同。就是說,面對同樣的情境,我們腦子裏時刻都在塑造不同的現實。有些人的現實總是消極現實,有些人就比較擅長塑造積極現實。

當孩子學習遇到困難時,家長不妨這樣做! 第2張

那些擁有積極現實的人,能夠更多地發揮他的各種潛質和能力,也能夠堅持更久、更有毅力。

此外還有一個現象是,人們都是對負面的東西更加重視。人類的進化過程,使得我們就會這樣——我們的感官會對負面的事物更敏感,我們更傾向於誇大困難和危險。面對困難,我們腦子裏彷彿有個放大鏡。

所以,我們要學會,把接收到的有關“困難”的誤導信息,還原一點,訓練自己,能看到“積極而真實的現實”。

克服困難,你需要的不僅僅是有強烈的動機、有鬥志,你還要有技巧,學會重塑積極現實!

積極“現實”怎樣塑造?

1-更加具體地描述任務

客觀具體的描述,可以幫你把感官放大了的誤導信息還原得真實一些。

比如,作業多,這在孩子感受起來是:海量的、無窮無盡的、似乎一晚上也寫不完的、沒有能力完成的、難以想象自己能堅持到最後的、這一晚上都會玩不了了……總之,是暗無天日的感覺。

當孩子學習遇到困難時,家長不妨這樣做! 第3張

這時,可以問他:一共有幾樣作業?田字格有多少?每頁幾行?每行幾個字?需要預習的生字有幾個?數學幾道題?如果孩子經驗比較多,甚至可以算出每樣作業需要幾分鐘。這樣算下來,他會發現,實際需要寫的時間,並沒有想象的那麼久。

對於已經有點情緒的孩子來說,這樣具體的問題,另一個好處是,可以幫孩子擺脫焦躁情緒,迴歸理性。孩子因爲類似問題而有情緒時,家長如果繼續針對情緒來回應,那麼不論是安慰、鼓勵、訓斥,效果都不會很好。有時我們可以共情,但很多時候,對於小學生來說,如果平時親子關係都很好,那麼,此刻他也會知道你理解他,他需要的是你給他積極的力量,而不只是理解。

2-改變對終點的認識

把關注重點放在已經完成多少,而不是還有多少。

積極心理學專家肖恩.埃科爾專門研究如何創造積極現實。他發現,人們通常在比較接近終點時,更有鬥志。在馬拉鬆賽跑中,這個點被稱爲“X”點,大約在賽程的70%處。這個現象不只限於馬拉松。研究發現,它揭示了大腦最重要的特點之一:“在大腦意識到你馬上就要實現目標時,它會釋放出一劑強有力的化學物質,幫助你加速。”

據此,我們可以做的是:想辦法,改變你對終點的認知。

比如:

設定目標時,把已經做完的也包括進去,這樣,我們就已經完成開端了。萬事開頭難,就是因爲在起點時,你感覺一切都是空白,終點遙遙無期。

多關注你已經做了多少,當我們發現自己已經完成了一些時,我們會覺得離終點更近了,會增加勁頭。並且,我們投入越多的事情,我們越會在意它,有決心把它做完、做好。這叫“承若升級”。

在中途,多設定幾個小目標,這樣,你會感到自己隨時都在接近小的勝利點。

當孩子學習遇到困難時,家長不妨這樣做! 第4張

3-列出你的能力與資源

列出你的能力與資源;回顧過去類似的情況,成功做成的經歷。

研究發現,我們的大腦還會在意識到自己非常可能取得成功時,釋放出加速劑。

所以,我們可以列出自己的資源,看清自己的能力;回顧過去的成功經歷,這些都會讓我們確信——成功的可能性很大。比如,提醒孩子,前些天的某個事情,最初看起來也是這樣難,但最後你完成得很好。

4-增加你對事物的觀察和解釋

說塑造積極現實,並非盲目樂觀,忽略難度和其他消極因素。我們要塑造的是積極而真實的現實。

當頭腦被困難所佔據時,就會有個心理盲點,看不見事情好的一面了。其實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是中性的,它的好壞取決於我們在具體情境下對它的解釋。比如,下雨,有時它意味着“沒機會出去玩了”,有時它意味着“終於可以穿上漂亮的新雨靴去踩水了”。

所以,可以做的就是,帶領孩子,一起去發現事物的更多個側面和角度,挖掘事物的“空性”。

比如,用一個詞,跟孩子一起頭腦風暴,想出它可能讓我們想到什麼,意味着什麼,引發哪些結果,積極的和消極的都包括在內。這樣,我們訓練大腦去發現更多觀察和解釋的角度,這也是鍛鍊孩子發散式思維了。

當孩子學習遇到困難時,家長不妨這樣做! 第5張

家長可能想,像“作業多”這個詞,恐怕孩子想到的都是消極的:手腕酸、眼睛累、沒時間出去玩了……還有沒有其他的呢?積極的或是中性的?把題都做對了很得意、寫字更熟練更好了、一氣寫完自己很有成就感、以後作業就能寫得更快了、寫完了玩得踏實、在課堂上能交出完整的作業很體面、可以把鉛筆寫得更短……或許孩子會有很多我們所想不到的答案。

5-完成任務後,跟之前發愁的自己對話

很多小朋友最初上幼兒園或者上興趣班,常有這種現象:他們去之前發愁,說不去,但是,當你放學或下課接他們時,發現他們其實挺喜歡的,這段時間是很開心地渡過的。這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在去之前,他們的頭腦裏想的,都是那些不好的事情:午睡睡不着、舞蹈課不喜歡壓腿……

我女兒剛上鋼琴課時,也是這樣。下課了,我問她感受,她說喜歡,下次還要學。我說,那你想個辦法,把現在的這個感覺記住,下次上課前用這個來提醒自己。她說可以畫個畫,但其實她什麼也沒做。不過,僅僅這樣說說,也是強化了一下這個感受。很快,她每次都開心地去了。

不論是孩子還是成人,都可以嘗試:讓完成任務後的自己,跟最初面對任務發愁的自己對話。給過去的你寫幾句話。這些話,其實是給未來的那個你看的。

想起在上個寒假,我女兒做事有惰性,我跟她說,你把必須做的幾個任務,每個打兩個分,一個是,做之前看起來的享受程度,一個是實際做時的享受程度。她認真寫了,結果大致是這樣的:彈琴——事先想是3,實際做是9;寫作業——2和7;寫田字格——0和4;毛筆字——1和5;畫畫——9和10;手工——20和30;講書——9和10;講英語繪本——8和9;建造東西——20和30……

當孩子學習遇到困難時,家長不妨這樣做! 第6張

我幾乎記不得後來效果如何了,但我猜,這起碼能讓她明白,事先的預想,和實際做,感覺有很大誤差。

家長自身

積極情緒的力量

家長自己的積極情緒,可以幫孩子營造一個積極現實。

同樣一個事,同一個要求和做法,家長有不同的情緒和思路,可以給孩子勾畫出完全不同的心理景緻。

比如——孩子剛開始背乘法表,自然會不熟悉,會有忘了的或背錯的。這時,家長的一種說法是:“你加減法運算就不熟練,如果乘法表再不背熟,以後數學就根本學不會,別說做題,課堂講課你都聽不懂!”另一種:“乘法表不難,最後沒有不會背的,你現在剛開始背,我們投入的時間還不夠,我們白天做了很多其他事情,現在我們需要多花一些時間來練習,練多了就熟了。這樣,你現在就在紙板上寫個大一點的乘法表,每天在校車上可以自己多複習。乘法表非常重要,掌握了,你就能算很多東西了……”

這兩種不同的說法,讓孩子看到了兩個完全不同的現實。

再如——同樣是給孩子佈置更多的練習,一種做法是,把這搞成“懲罰性”練習,孩子帶着屈辱在做;另一種是,把這變成“勝利型”練習,孩子像衝鋒或比賽一樣在做。

兩種做法,孩子的狀態不同,效果當然不一樣!

家長的焦慮情緒,不僅給孩子此刻的狀態雪上加霜,讓他有更多心理包袱要去處理,甚至把孩子直接推向崩潰,而且,這會讓他把數學和糟糕的感受聯繫起來,以後對數學產生恐懼和厭煩。

當孩子學習遇到困難時,家長不妨這樣做! 第7張

家長的思路也直接影響孩子的思維方式——我們時刻都在用自己的語言給孩子塑造思維模式。第一種說法,是在培養一種無助、悲觀、絕望的思路。

我常想,有些學生成績差,排除智商或其他因素,大概有這樣一種情況:最初上學時,孩子自己的生長節奏,跟學校的學業要求有不合拍之處,導致最初有些表現不好,這又導致家長的焦慮和壞情緒。家長的這種糟糕反饋方式,讓孩子覺得自己很糟糕、學習

很糟糕,自尊降低,對學習失去興趣,然後成績當然更加不好,如此形成循環。

或許,道理都懂,但我們爲什麼常常做不到?

小學生寫字不好、做題錯、寫作業磨蹭,家長很容易被激怒,就像過去被孩子哭鬧所激怒一樣。一個原因是,很多家長自己上學時,總因成績而被批評、焦慮,現在一面對孩子成績有閃失就無法承受,焦慮自卑都涌來,彷彿跌回過去的時光……這就好比,家長自己小時候一哭鬧就被喝斥,現在就無法忍受孩子哭鬧。所以,我們要整理好自己,保持清醒,讓自己的心空一些、輕一些。這是做家長的內心修煉。

很多家長說,這是來自老師的壓力所致。我想,老師和家長的角色不同,應該各自發揮不同的作用。我們理解、支持老師,感謝老師的提醒,也並非放鬆對孩子的要求。但我們要更全面地關照孩子的成長。老師的要求是中性的,家長的任務是——把它化成積極的動力,而不是化成了焦慮。

當孩子學習遇到困難時,家長不妨這樣做! 第8張

缺乏對孩子的瞭解。在上篇文章的事例裏,如果我對孩子的態度不那麼強硬粗暴,她也會做得更好。我們常覺得孩子應該做到怎樣,應該會,但這不等於孩子真的有這個能力。我們要放下自己的預先判斷,接受他現在的水平,然後想辦法,在平時增加練習、提高效率,一點點去改善。

在孩子幼兒期,他哭鬧,我們說,家長要溫和地堅持,而不是粗暴地放任。上小學了,面對學習問題,也是同理。我們用好的態度,給孩子做一些合理的練習安排。

請記得:如果在孩子做不好、瀕臨崩潰時,你仍然能以正面、積極的態度去面對;面臨危機,你仍然能奠定一個勝利者而不是哀兵敗將的基調,那麼,你就是給了他最有力的援助!

家長的人生經驗

對孩子意義非凡

家長用自己的人生經驗,幫孩子構建積極現實。

女兒開學後,有幾次在學校做數學題有錯題,老師很負責,特意給我發微信督促多練習。我過去沒太在意,覺得一二年級學生,做題偶爾錯一兩個是正常的。但既然老師說了,我也重視一下。

我跟她聊我自己的學習體會:“我沒有太多數學天分,但是後來高考數學居然考滿分!你知道嗎?上中學時,我們都做很多題,那些題你需要很動腦筋才能解開,就像你現在聽的偵探小說一樣。當時一有考試,我就想,來吧,我看你還能變出什麼新花樣!我見識一個就少一個……”

她好奇地問:“比如說,什麼樣的題呢?”我舉了個幾何題的例子,其實,真的都想不起來了,那些題現在拿來,恐怕也不會做了。

我不知道這些話是否給她留下什麼印象。

大約隔一天,她寫完作業,我把小算草本拿來檢查一遍(過去不檢查,現在老師說了,就看看)。發現有一個錯了。我告訴她,她拿去改了。改完後,說:“媽媽,你再給我出八道豎式題,錯一個做八個,再錯再做。”“啊?是嗎?你想練練?”她說:“對!因爲我發現這個算草本里都是A,一個A+都沒有!”我出了八道題,她做了,都對。我說,看,多練練就行了,速度也快多了。

我猜,或許我分享的學習體會,幫她有了更多的鬥志。

當孩子學習遇到困難時,家長不妨這樣做! 第9張

我想,我們每個家長,在過去的生活裏,總有某樣成功的學習體會。除了學校學業,這還可能是學車、學電腦操作、學烘焙、學編織、炒股……我們在任何領域的學習經驗,都可以跟孩子分享。

我一直認爲,孩子們現在的學習,爲的不只是學到那點知識,更重要的是,他們通過學校學業,來獲得學習經驗,掌握學習之道!

在他們未來的時代,學習不只是限於學校圍牆之內、限於學生時代的事情,學習是終身的、隨時隨地要發生的事情!決定他們未來成功的,不是現在的成績,而是他們是否有了很強的學習能力!

小 結

寫了這些,最後澄清幾點:

我們不是放鬆或放棄要求。構建積極現實,不是要我們對孩子說:沒關係的;你已經做好了;不寫完也沒事……我們要訓練頭腦去看到的:是積極而真實的現實。我們不迴避問題,不輕描淡寫,

不推卸責任避重就輕。該嚴格的照樣嚴格,該練習的照樣練習,只是,你以不同的方式在做。家長要給孩子傳達這樣的態度:認真對待、重視,同時積極、正面。

另外,很重要的是,平時多安排合理的練習,提高他相應的能力,而不是一下子給他一個超級任務,然後做不好了大家都焦慮。比如對於寫字,平時多讓孩子做需要用手部肌肉的細微動作,手部控制能力提高了,寫字才能更輕鬆。

孩子的真正信心,來自他做到了足夠的練習,然後有更多次的成功完成的經歷。如果總是過於放鬆要求,他倒會失去感受真正的成功的機會。

當孩子學習遇到困難時,家長不妨這樣做! 第10張

幼兒期的成就動機的發展、親子依戀關係、自尊水平等等,是基礎。小學生學習,這裏講的只是有關面臨困難的一些小辦法,更根本的,還是過去常說的那些:親子關係、自尊、自我效能感、成長型思維模式,等等。

幫助孩子解決難題,當然還有很多其他方法。比如我曾說的:切割成小任務;中途有休息和自我激勵;用有樂趣的事情來調劑;提供必要的一點幫助;隨時肯定孩子的努力和進步;多給孩子自主權,儘量讓他自我管理,對自己的結果負責。詳見我其他文章和《開啓孩子內在動機》網課。

把任務量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如果家長有足夠強大的辦法,那麼,他可以做到讓一個小學生在課餘,用很多很多時間來學習、做練習、學才藝,但是——並非只要家長能做到,孩子也能做到,就是好的!

要記得全面的養育目標。如果一個小學低年級孩子,課餘有太多時間在學習,沒有時間自由玩和進行戶外活動等等,那就是對他的心理健康發展和整體的成長有害的。

切記!把握好尺度!

當孩子學習遇到困難時,家長不妨這樣做! 第11張

學習不是受罪。我們所有人,都是在遇到挑戰——想辦法去征服——堅持——最後成功,這樣一個過程中提高能力、成長起來的。願孩子們此刻能習得學習之道,以面對充滿未知和挑戰的未來!願他們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深度探索自己的潛能、發現全新的自己~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