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孩子學習力要如何培養?絕不能在4歲後纔開始進行?

孩子學習力要如何培養?絕不能在4歲後纔開始進行?

來源:育娃網    閱讀: 4.2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學習力要如何培養?爲什麼要培養孩子的學習力?學習是要講科學的,一味埋頭苦學是絕對行不通的!不幫孩子提升學習力,孩子只會越學越累、越學越煩、越學越困難!孩子的學習力有多重要?孩子的學習力要怎麼培養?

以學齡前的孩子來說,若學習力不好,連帶影響到認知發展,而且在面對新事物也會出現理解困難的情形;進入小學後,更會出現跟不上他人進度、無法加入同儕話題等狀況,且因爲學習上經常遇到困難,造成常會面對挫折,長期下來便出現自我否定,認爲自己什麼事都做不好,不想面對人羣,做任何事都採取逃避的態度。

動機是培養學習力最重要的關鍵之一,當孩子越有主動學習的動機,學習效率自然會提升。想要培養孩子的學習力,絕不能在4歲後纔開始進行,而是必須從小開始建立良好習慣,誘發其好奇心和學習動機,爲未來的學習奠下基礎。

孩子學習力要如何培養?絕不能在4歲後纔開始進行?

基本上,當孩子有良好的學習力時,便可以促進認知發展。認知意指透過實際的操作與學習,從中建構知識,由於孩子已有了學習動機,便想要認識各種新事物及進一步瞭解;

例如:孩子拿到新玩具時,通常都會迫不及待學習使用方式,甚至會拆解、拼裝等。孩子透過主動學習,不僅可以提升認知與辨識物品的能力,亦能增加分析、整合、歸納等能力,當遇到新挑戰時,就會勇於面對而不退縮。

事實上,影響孩子學習力發展的關鍵並不是在孩子或幼兒園老師等人身上,而是在於父母的態度。

孩子學習力要如何培養?絕不能在4歲後纔開始進行? 第2張

以拿湯匙爲例,拿湯匙與握筆的姿勢雷同,但在孩子年幼時,有些家長們認爲孩子自己拿湯匙吃飯的速度太慢,而且容易掉滿地,乾脆喂孩子吃飯,結果孩子因爲沒有足夠的機會練習手指動作協調度,造成日後不論是吃飯或握筆都有困難。

想要激發孩子的學習力,家長們首先要做的第一步是釐清孩子的特性與能力,並且以身作則,讓孩子能夠效法良好的行爲以提升學習效率。而在培養學習力時,應以「玩」的方式爲主,以6歲前的孩子來說,他們主要是透過生活和遊戲來認識世界。

因此,家長們在家應透過遊戲或是有趣的方式來引導孩子,不僅可以讓孩子很快進入狀況,更可加深印象,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1.幫助孩子建立自己目標

建立目標可以從日常生活中做起,例如:玩玩具、吃飯、喝水等。以玩拼圖來說,家長們可以先給予孩子難易度較低的圖案,再隨着孩子的程度慢慢提升難度,以階段式訓練來達成目標,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清楚明瞭自己正在完成的事情,製造成功經驗,提升自信心,亦能夠培養出責任感,增加事件的完成度。

然而,家長們在教養孩子時,經常忽略完成度的部分,尤其是會想對孩子好一點,一下子給予過多物品,例如:積木,由於積木會針對各年齡層設計適合的組合,例如:3歲以下是30塊、3歲以上則爲50塊,但部分家長們可能認爲若只給孩子30塊積木,不僅數量太少,也無法引起孩子的興趣,因此,一次購買50塊或更多的組合!

如此一來,即使孩子每天都玩積木,卻基於能力不足,無法拼完,這種沒有將事情完成的狀況對學習來說相當不利,以致於延伸到至其他事物,孩子在處理事情時,可能經常會有分心、中斷、被幹擾等情形,導致學習力下降。

孩子的完成能力與數數能力有關,當孩子可以從1數到10,便能運用在組合型的玩具上,以此類推,家長們可以先觀察孩子的數字能力,再給予相對應的玩具或目標。

2.通過事物培養他的好奇心

好奇心意指個人對於其他事物是否會想要主動靠近的心理狀態!想要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家長們可以先做示範,例如:帶孩子賞花時,讓孩子認識各種花卉,自己先靠近花朵聞一聞花香或拍照,亦可與孩子玩遊戲,象是撿地上的花瓣,比賽看誰先用花瓣排出愛心等,提升孩子的學習興趣。

除此,家長們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製造小驚喜,例如:將新買的玩具放在箱子裏,讓孩子猜一猜裏面的物品,再打開一起玩,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的孩子對任何事物都會感到新奇、想要嘗試,也會想要提出各種問題或觸碰,但當問了太多問題或觸碰不該碰的物品時,例如:玩麪粉,可能就會遭到責備或處罰,此時孩子可能會以爲有好奇心是一件不好的事,故當孩子犯錯時,父母應先向孩子說明不能觸碰的原因及後果,而非責罵,這樣纔不會抑制好奇心的發展。

3.從生活中尋找靈感培養創造力

大多數孩子的想法都是天馬行空,看世界的觀點也與成人大不相同,有時候表達出的話語會和實際狀況有落差,例如:孩子看到天空中的雲朵形狀很像魚,可能會說出「天空上有魚在游泳」,此時家長們不要急着糾正孩子,而是聽孩子的表達。

比如,當一個三歲小女孩看到咖啡有裝隔熱套,就問他:「爸爸,爲什麼咖啡杯都要穿衣服?」此時自己並沒有立刻指正女兒這是隔熱套,反而說因爲咖啡怕人們會燙到手,所以才穿了衣服。透過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欣賞孩子獨特的見解,便可培養創造力。

4.營造家庭氣氛培養安全感

當孩子有了安全感,自然就能將注意力放在眼前所要接觸的事物上,反之,孩子在學習事物時,較容易出現焦慮的心情,且可能是心不在焉、煩惱的狀態。

想要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可從孩子約10個月至1.5歲之間,此時正處於發展依附關係,孩子學會分辨主要照顧者與其他人,會開始依賴主要照顧者,若主要照顧者不在身邊,就會感到焦慮!

建議家長們在做每件事之前,先告訴孩子自己的動向,例如:媽媽要去曬衣服、爸爸要去運動,等一會就回來看你,讓孩子瞭解家長們正在做什麼事,便不會感到焦慮或害怕。

此外,營造和樂的家庭氣氛也相當重要,若家長們相處時都是和顏悅色,對待孩子也相當有耐心與熱情,孩子就會感到安心,不會將心力放在擔心其他事物上。

部分幼兒因爲天生個性較爲內向,處於新環境時,不僅容易產生焦慮問題,學習新事物也得花費較多的時間。

對此這類幼兒在環境適應度上有些弱,即使在家中學任何事物都相當順利,但在面對新環境時(例如:幼兒園),因爲缺乏安全感,以致於容易緊張,此時家長們不妨多讓孩子接觸不同的環境,象是到親友家做客、公園玩耍等,增加孩子熟悉的地方,提高環境適應度。

5.情緒是魔鬼教孩子要控制

當孩子有穩定的情緒,在學習過程中就比較不容易因爲焦慮、退縮等,影響到學習的狀況。以管理情緒來說,家長們的角色相當重要,若對孩子說話時的語氣、音調、音量能維持在穩定狀態,孩子自然就會較穩定。

若家長們可能因爲工作、家務等其他事件有了負面情緒,當下並不適合立即和孩子對話,避免帶來過多的負面能量,讓孩子處在不安的狀態。

6.多與外界溝通培養人際關係

良好的人際關係有助於提升孩子的學習力,孩子和其他同儕聚在一起時,可以享受共同完成一件事情的過程與結果,除了提升自信心,更能誘發下次一起學習的動機。

幼兒的人際關係會隨着時間而有所改變,通常以進入幼兒園做爲分水嶺,孩子4~5歲進入幼兒園時,開始接觸大量同儕的機會,知道擁有朋友不僅可以一起分享喜怒哀樂,也能共同製造許多愉快的經驗,若孩子本身具有特殊長才,例如:繪畫、歌唱等,亦可透過表演的方式來吸引他人注意,提升自信心。

7.培養挫折的忍受力

培養挫折忍受力可以讓孩子在面對困難時,表現出積極克服的態度,而不會選擇逃避。

家長們在培養孩子的挫折忍受力之前,必須要先了解孩子的能力範圍,再增加一點困難,使孩子接受一些挑戰,

例如:拼圖,當孩子拼完15片的拼圖時,家長們不妨選擇20片的圖案,讓孩子受到一些挫敗,從失敗中學習,父母也在一旁協助和鼓勵他完成,並且記錄孩子每次挑戰任務的狀況,使孩子知道自己其實有完成任務的潛力,同時能力也慢慢的在進步,便會提升學習慾望。

8.固定好孩子的生活週期

固定的生活週期對孩子來說相當重要,父母應協助孩子建立規律的生活作息,包括吃飯、睡眠、洗澡、遊戲時間等,讓孩子知道什麼時間該做哪些事情。

當建立起生活週期後,孩子在進行各種事物都能先做好準備,進行時的心情也會更加穩定而不容易分心。

9.設計一個固定的親子活動

固定的親子活動可有效提升親子間的感情,增加孩子情緒的穩定性與主動學習的能力,亦能讓孩子有機會學習父母的做事態度。建議父母在每週安排固定的親子活動,例如:每週一晚上畫畫、每週三晚上唱歌、每週六下午去公園遊玩等,提升孩子學習的動機。

基本上,孩子大約4歲就對時間有初步概念,知道一週是從星期一至星期日。也許孩子不曉得父母會在哪幾天陪他,但若能將時間固定,他就能在時間即將來臨之前,先做好練習與準備想完成的目標,相對會有較好的學習力。

此外,當孩子3~4歲時,父親的角色會變得相對重要。孩子在1~2歲時,由於尚未有良好的行動能力,會比較迷戀主要依附者。

不過到了3~4歲時,因爲開始發展動作,依附對象逐漸轉換,孩子認爲爸爸會帶他出去玩、下班到家會帶禮物,加上媽媽管得比較多,比較喜歡跟在爸爸身旁。建議爸爸可以趁此時教導孩子一些新事物,例如:看書、玩球、騎腳踏車等,尤其是孩子因爲喜歡爸爸,會更加努力學習,表現給爸爸看。

當父母發現孩子學習力出現問題時,首先應該找出原因,可能是生理、心理或成長過程遇到的問題,或者天生對哪些事物較不擅長,亦可觀察孩子與其他同年齡的孩子發展狀況是否類似,能否跟上他人進度。

若發現許多不同之處,必須進一步釐清問題的原因,例如:若孩子不擅長大肢體動作,可增加孩子運動的機會;若語言表達不佳,則可多與孩子對話,增加說話的頻率。

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除了學會各種能力,更重要的是熟練,經過不斷的反覆練習與熟練,才能增加神經系統的連結。

當孩子具備良好的學習力時,就會想要主動認識、瞭解周遭的新事物,且促進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的五感發展。在孩子完成每一件事情之後,可以透過建設性的言語稱讚,找出孩子以前沒有的優點,讓孩子得到成就感。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