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缺少這項奠基性的能力,孩子將難以在未來社會立足!

缺少這項奠基性的能力,孩子將難以在未來社會立足!

來源:育娃網    閱讀: 9.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缺少這項奠基性的能力,孩子將難以在未來社會立足,家長知道是什麼嗎?在二十一世紀,孩子的哪項素質最貴?

有的父母會問,現在的孩子從上小學後就承擔着很重的課業壓力,他們每天寫作業到很晚、還要上各種各樣的課外班。毛豆將來上小學,你會這樣焦慮嗎?你會逼他嗎?

我坦然說:我不會。我之所以這樣說,並不是因爲對孩子的學業不記掛在心,而是我衡量教育成功與否的標準,和大多數人不一樣。

大方向走對了,纔是有效率、有性價比的育兒。鄧小平講過一句挺樸實的話,叫做“教育要面向未來”。檢驗我們孩子成功與否的標準,是他們能否在未來不可知的環境下成功,而不是現在排的名次靠前。而在這個劇烈變動的時代,並沒有現成的地圖,只有大致方向的指南針,誰知道未來會變成啥樣呢?

所以,當你把眼光放得長遠一些,你就不會成爲一個焦慮的陪讀媽媽,而是會細水長流的培養孩子最基礎的那些能力。

不要太糾結於孩子口算是不是算的快、單詞是否都背下來、生字都寫了沒有。未來的孩子真正決勝的將是收集數據、比較、、分析、決斷、預測的能力。

缺少這項奠基性的能力,孩子將難以在未來社會立足!

這些能力纔是在即將到來的人工智能時代最重要的,一旦掌握,就將爆發出不可思議的能量,以一當十的開發出更多潛能。

我認爲最核心的就是:思考力!思考力指的是孩子從已知推導出未知、預測規律等邏輯思考的本領。

我之所以這麼重視“思考力”,還因爲思考力強的孩子往往預測着孩子的智商更高、學習能力更強。

我們幼兒園班上,有個4歲男孩叫小W,他的智商比普通的孩子超常,最明顯的表現就是邏輯思考能力很強。他會從生活現象中提煉出一些抽象詞彙,這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很少能做到的。

比如,他看了一本書,就會問:“老師,‘善良’是什麼意思?”老師告訴他:“善良就是對人友善、做讓別人愉快的事情。”他想了想問:“那如果我安慰生病的小朋友,算善良嗎?”老師說:“算的。“

接下來,他馬上就用“善良”這個詞創作了一個故事。從生活具體現象——抽象詞彙——概括生活中其他現象,這個思維流程是五六歲孩子纔會掌握的,如果4歲孩子就會這一點,可以說是很聰明的。

我們在生活中也經常發現,那些思維清晰、善於總結、推理能力強的孩子,學習成績也更優異。所以,育兒中有一個“四兩撥千斤”加槓桿的巧妙之處:培養孩子的思考力,就能促進孩子將來更成功。

這種能力說起來玄乎,其實從0歲開始就可以培養了,而且培養方法還簡單的不行。

培養孩子的思考力,比你想象的簡單!

我親見過,很多中國父母是不知道孩子會在玩中學到很多東西的。很多父母是在粗暴的制止孩子的玩耍,從而讓他們的思考力沒有得到成長。

比如,思考力非常關鍵的一個核心就是:搞清楚事物是怎麼運作的。而這樣的事情,你的孩子每天都在做好嗎?

比如,孩子坐在餐椅上,反反覆覆的把勺子扔在地上,他其實是在探索事物的因果關係。孩子把勺子推到餐桌邊緣,再一用勁,勺子每次都掉下去,落到地上的接觸面不一樣。扔勺子和扔饅頭,落地的聲音還不一樣。孩子就開始好奇了:發生了什麼?爲什麼會這樣?

再比如,毛豆在1歲半的時候,很喜歡把玻璃球和布球沿着沙發的把手往下滑,給他撿回來以後,他還繼續往下滑。毛豆的姥姥就很生氣:“你這孩子玩點什麼正經的不好?總是在扔球?”

我在旁邊觀察了一會,對姥姥說:“毛豆其實是很好奇爲什麼不同材質的東西,在同一個表面上滾動的速度不一樣。你看,他每次在玻璃球加速下滑的時候都緊張興奮的盯緊,在布球慢慢下滑的時候都想推一下。這就是孩子試圖探索世界運作規律的萌芽,他的大腦在興奮的運轉,理解物理規律。我們不應該禁止,而應該支持。”

(當然,後果你們也能猜到,姥姥說:”你說的真是太對了,那你來打掃毛豆的戰場,我去跳廣場舞了。“當媽果然還是老的精。)

還有,很多小男孩,遇到停在路邊的車的車輪,還會去好奇的摸一摸,蹭一蹭,像毛豆這種超級愛車狂,還會摸排氣管。我在馬路上,看見很多老人以“髒”爲藉口制止孩子摸車輪,即使他們確信車上沒有司機、不會移動。但其實孩子是在感受圓形的輪廓,他們在琢磨爲什麼方形的東西轉不起來、圓形的東西卻可以骨碌着跑。這種邊玩邊感受,其實就是思考力的萌芽了。

缺少這項奠基性的能力,孩子將難以在未來社會立足! 第2張

我們幼兒園裏,有個小女孩叫小K。據她媽媽說,小K特別愛看自己化妝。她以爲,孩子這麼小就愛看化妝,是臭美的表現,將來不會喜歡學習。

我那天就想了一個主意,給小K準備了一根削細的胡蘿蔔棒、一根花菜、一個兒童化妝用的專用色彩棒,果然小K就模仿着媽媽在嘴脣上畫了起來。她發現胡蘿蔔棒塗在嘴脣上沒有顏色,可是色彩棒塗在嘴上就能讓嘴脣變色。

我對小K媽媽說:“你看到了嗎?你女兒根本不是在臭美,而是在琢磨爲什麼口紅能讓嘴脣改變了顏色,而胡蘿蔔不能。如果我是你,我就會以這個爲起點,引導小K思考,爲什麼有的物質能着色,有的不能?他們有什麼不同?如果我們想改變事物的顏色,應該怎麼做?這就是培養孩子思維力的偉大機會啊。“

還有一種特別好的鍛鍊思考力的方式,就是“假裝遊戲”(pretend play)。上次有個媽媽跟我抱怨,說孩子4歲了,天天神神叨叨的幻想出一個根本不存在的娃娃,還要給他端茶倒水,問我這是不是不正常。我噗哧一下就樂了,我說:“孩子這是在假想遊戲,您非但不應該制止,反而應該跟孩子一起玩。”

“假想遊戲”的好處是,它永遠沒有標準答案,情境是在不斷變化的,對方要說什麼話,怎樣根據對方的話來決定自己下一步的動作,孩子的大腦是在極速思考的。總玩假想遊戲的孩子,邏輯思維、人際應變能力都會很強,這種“燒腦”的遊戲,燒腦密度比任何補習班都要高啊!

一位我特別喜歡的教育家講過:”Children’s thinking is about curiosity, flexibility, and keeping an open mind 。“孩子的思考力,不光是腦力,更關於好奇心、靈活性和開放性的心態。

別用成人的固化思維限制了孩子在遊戲中的思考力萌芽。玩得越多越野越粗糙的孩子,才越聰明。

思考力的培養還有另外兩三個訣竅,也是在育兒日常中特別容易就能做到的,咱們預計週末或者下週再講。先把這篇文章消化一下,用在生活中吧!不然讀完了不去實踐,好理念也是沒有辦法讓孩子受益呢!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