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爲什麼二胎家庭裏,更要重視老大呢?

爲什麼二胎家庭裏,更要重視老大呢?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什麼二胎家庭裏,更要重視老大呢?有了二寶更要安撫好大寶,古話說,皇帝愛長子,百姓愛幺兒。的確,大多數二胎家庭裏,父母似乎總是更偏向二寶。但如果你不想大寶變成懦弱的可憐蟲、二寶變成自私的小皇帝,那麼不妨試着向大寶“偏心”一點。

二胎家庭中,老大更需要重視!

很多媽媽,生完二寶之後即便已經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了,但依然會冷不丁被大寶質問:“媽媽,你是不是更愛弟弟?”

其實,類似的問題,每個二胎媽媽幾乎都會遇到。前段時間,就有一個寶媽無奈又心酸向我吐槽。

要二寶的時候,大寶已經快四歲了。生活自理能力超好,平時也算是乖巧懂事。但辦完二寶的滿月酒以後,大寶就出現了各種各樣“不聽話”。

起牀、穿衣、刷牙、洗臉、吃飯…幾乎每一件事,大寶都開始磨磨蹭蹭,甚至跟媽媽對着幹,有時耗盡力氣無果,只好怒吼一頓,大寶才哭哭啼啼地去做。

這樣的狀態持續一段時間後,大寶開始有意無意地對二寶“動手”了。

二寶在臥室睡覺,大寶會故意把電動玩具打開,一秒驚醒二寶;

逗二寶玩,大寶會突然拿毛絨玩具使勁往弟弟的臉上壓;

給二寶換紙尿褲,大寶會把剛拿的新紙尿褲偷偷扔進垃圾桶;

最過分的一次是,二寶午休,大寶把衣服直接壓在弟弟臉上,導致二寶差點窒息。

照顧二寶已經心力交瘁,卻還要提心吊膽地防着大寶,這種糟心的日子該怎麼辦?

其實,每個二胎家庭裏,父母的愛,就是大寶與二寶之間的天平。

父母愛得平衡,孩子相處才能和諧融洽。而保持平衡的小祕訣就是適當“偏心”大寶。

“偏心”大寶,有哪些意想不到的好處?

很多爸媽可能會疑惑,不是說要一碗水端平嗎?爲什麼還要偏心大寶?

其實,這裏的“偏心”大寶,不是指事事依着大寶,而是指在有了二寶後,父母對大寶的關注、關愛不因二寶而減少或轉移。

對於年齡相隔不大的二胎家庭,大寶處於發育的啓蒙階段,行爲習慣和價值觀念初步建立,需要父母傾注更多的心思和精力去引導和培養。

偏心大寶,能緩解大寶的心理不平衡

很多二胎家庭的媽媽,經常被迫充當審判官:搶奶喝、搶玩具,這些小兒科打鬧或許還能解決,唯獨大寶對二寶的攻擊性行爲最讓父母頭疼難解,如:

老大在大人背後把老二的手臂擰得一塊青一塊紫;

老大用牙齒咬老二的鼻子;

老大用鉛筆刺老二的屁股...

大寶對二寶產生極端性攻擊行爲的直接原因,通常是父母過於忽略大寶、偏心二寶所致。

想要減少大寶對二寶的攻擊性行爲,就需要適當“偏心”大寶,緩解其內心的不平衡感。

保持大寶內心平定有愛,不僅對二寶的成長有利,也會讓家變得更加溫馨美好。

大寶教得好,二寶不用愁

古話說,長兄如父,長姐如母,不僅是說大寶在生活方面對二寶照顧有加,更多地是在品行道德方面爲二寶樹立了學習的榜樣。

二寶從小與大寶相處玩耍,很多行爲習慣都會向大寶模仿學習。只要大寶習慣好、三觀正,二寶自然不會差太遠。

反之,倘若大寶習慣差、性格差、三觀也不好,對二寶必定會產生程度不一的負面影響。而這種影響,通常要到孩子成年後才能顯現出來。

作爲家庭中的重要一員,大寶是二寶順利成長的關鍵。如果一碗水真的難以端平,那麼適當“偏心”大寶不失爲一種更明智的選擇。

爲什麼二胎家庭裏,更要重視老大呢?

如何讓大寶與二寶和諧相處?

懂得適當“偏心”大寶後,如何讓大寶與二寶更加融洽和諧的相處,還需要父母付出諸多的努力與堅持。

二寶出生前,做好大寶的心理建設

對大寶來說,確立自己哥哥或姐姐的角色,是一個重要的心理準備過程。爲了做好大寶的心理建設,你可以這麼做:

1.帶大寶陪媽媽產檢,讓大寶看媽媽的 B 超報告,或是讓大寶靠近媽媽的肚子聽胎心跳,一方面和大寶講述生命的起源,進行生命教育,另一方面也讓大寶對新生命有所瞭解,產生興趣。

2.與大寶一起探討要給未來的弟弟或妹妹準備哪些東西,讓大寶陪伴你去買,增加大寶對二寶的期待。

3.鼓勵大寶幫弟弟或妹妹取一個名字,增加大寶對二寶的接納度。

4.多向大寶灌輸二寶很愛TA,期待與TA見面;即便有了二寶,媽媽對大寶的愛依然不會減少,緩解大寶的焦慮。

二寶出生後

爲了避免孩子間產生矛盾或出現照顧不周的情況,二寶出生,很多父母會選擇把大寶交給爺爺奶奶或其他外人帶。

其實這麼做,並不明智。手足血脈之情,的確會讓孩子們產生一種天然的親近感。

但把孩子分開帶,不僅錯過了孩子們生命初期相互陪伴的寶貴時光,還會給另一方帶來不被父母喜歡的負面心理。

因此,二寶出生後,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千萬不要把孩子分開帶。

當兩孩子都在身邊時,爲了促進彼此的感情,你可以這麼做:

1歲前:讓大寶參與照顧二寶

二寶出生後,給大寶準備一份禮物,以二寶的名義送給大寶,恭喜大寶當了哥哥或姐姐,讓大寶感受二寶到來的喜悅。

等二寶稍大一些後,可以讓大寶一起參與照顧二寶,比如幫拿尿片、扔尿片,在衝奶粉時,幫忙把奶粉放入奶瓶、給二寶餵奶等。

明星孫儷就經常曬哥哥照顧妹妹小花的微博。參與照顧二寶的過程,是培養彼此感情的一種好途徑。

1-3歲:輪流謙讓、適時獎勵、引導分享

1-3歲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期,如果一味讓大寶遷就二寶,會引發大寶的不滿,從而對二寶動手。

反之,若一直讓二寶遷就,則會讓大寶養成蠻橫不講理的性格。

所以遇到紛爭時最好的辦法是:輪流謙讓、適時獎勵、引導分享

輪流謙讓:例如兩人爭搶玩具,上一次是哥哥讓弟弟先玩,這次輪到弟弟先讓哥哥玩,並且玩的時間儘量確切到幾分鐘,比如哥哥先玩8分鐘,然後給弟弟玩。如果孩子們不同意,那麼玩具只能被媽媽強行收走。

另外,2-3歲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個心理叛逆期,遇到糾紛,父母講道理很難有效,因此無論是大寶還是二寶處於該年齡段時,可以適當“偏心”一下。

適時獎勵:面對衝突局面,父母應該制定統一的預防及善後規則。衝突中,誰願意先謙讓,誰就可以得到獎勵,(獎勵可以是媽媽的吻等)。衝突發生後,誰願意先承認錯誤並道歉,誰就可以拿到獎勵。

在《媽媽是超人》中,胡可對待安吉和小魚兒的態度就是誰先承認錯誤並道歉,誰就能得到媽媽的吻,安吉也因此收穫無數媽媽的誇讚。

引導分享:培養孩子的分享意識,可以先從最親近的媽媽開始,然後滲透到一日生活的各個小細節中。

例如,寶貝吃水果,媽媽可以問:“水果真好吃,可以給媽媽吃一點嗎?”“繪本真好看,可以和媽媽一起看嗎?”然後一步步過度到給姐姐/妹妹/弟弟/哥哥分享。有了分享意識孩子間的矛盾自然會減少。

3-6歲:幫理不幫親,對事不對人

3-6歲是孩子養成良好行爲習慣的關鍵期,也是孩子建立是非觀的敏感期。

遇到矛盾,家長應該耐心詢問原因,並給出相對公正公平的處理辦法,不把孩子拿來做比較,不說“你不乖,還是弟弟聽話”“你看姐姐就比你懂事”類似的話,這便是幫理不幫親。

做到幫理不幫親簡單,但做到對事不對人卻很難。父母在處理矛盾時,如果太過嚴厲或大吼大罵,孩子會把這種教育當做是父母對自己的討厭。

任何情況下都不要對孩子說出“再這麼調皮,爸媽就不要/不愛你了”類似的話。只說事情不對的地方,不說孩子不對。

6歲以後:孩子的事情讓孩子自己解決

孩子越長大,出現矛盾越應該讓他們自己去解決,尤其是當孩子過了6歲以後。

父母過多的干預,不僅會影響孩子人際交往能力的提高,更可能讓孩子間的矛盾升級惡化。

與其制止孩子打架,不如讓孩子在矛盾和糾紛中,尋找和探索出適合兩個人的相處模式。相信,終有一天,他們會找到彼此的相處之道。

心理學家勞倫斯·科恩曾說過,孩子需要父母的關愛和照顧,就好像一個杯子,需要不斷蓄水。

在二寶出生之後,別忘記向大寶的杯子裏“蓄水”,這便是父母保持平衡的小祕訣。

最後,願勇敢生二胎的寶媽們,都能給孩子留下一個相親相愛、互相扶持的親人,也期待多年以後,他們能成長爲彼此最溫暖厚實的依靠。

人生之路,山高水遠、困難重重,多一個親人,便多一分生活的底氣。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