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0-1歲 > 嬰兒教育 > 孩子說話大舌頭 該做語音治療

孩子說話大舌頭 該做語音治療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般來說,嬰幼兒在1歲至1歲半之間開始學說話,從最簡單的“爸爸”、“媽媽”開始。如果1歲半仍不會叫爸媽,建議及時帶孩子去醫院就診。

孩子說話大舌頭 該做語音治療

把“姥姥”叫成“腦腦”、“襖襖”,把“哥哥”喊成“呃呃”、“得得”,把“戰爭”說成“但曾”……孩子小的時候,偶爾說錯幾個音,我們覺得很可愛,要是長到四五歲,說話還不清楚,連溝通都有障礙,父母就要當心了。

4月22日,《生命時報》記者跟隨北京兒童醫院語音訓練護士郝京蘋上課時發現,來自全國各地存在語言發音不標準的兒童很多,她的語言糾正課程已排到1個月以後,且一到寒暑假,更是就診高峯。

郝京蘋是北京兒童醫院從事語音訓練的口腔科護士。在5歲男童亮亮(化名)媽媽的眼裏,她的治療堪稱神奇。“我家車牌號是6077,但亮亮每次都說成6011;汽車說成‘切呃’。他只叫姐姐的名字,因爲他說不清‘姐姐’,只能喊‘演演’。”帶孩子來就診的亮亮媽告訴記者,在亮亮3歲多時,就發現他說話不清楚,也因此沒敢送他去幼兒園。親友們都說等孩子長大點就好了,可到了5歲她還是這樣,就趕緊帶他來治療。沒想到,在家教了無數遍都沒效果,在這裏上第二次課時,亮亮就能把“汽車”說標準了,那一刻,她激動得流淚了。

郝京蘋的教學“工具”並不複雜:一個口腔模型用來幫小孩找準舌頭、牙齒上膛等的位置,一面用來對照練習的鏡子,一些測試圖片,一堆小棉籤。但記者在現場發現,很多小孩本來說不清楚的音,經她幾分鐘的“調教”後,便能說得很標準。比如亮亮老把“沙”說成“扎”,經她用棉籤頂舌頭找準位置、用手放在嘴前感受氣息等糾正後,很快就讀準了。

郝京蘋告訴記者,對部分人而言,小時候發音不標準,長大了自然就能說清楚了,但爲保險起見,還是建議儘早就診口腔黏膜科。因爲導致孩子發音不清楚,主要有器質性和功能性兩類原因,前者是指脣齶裂、齶隱裂、舌繫帶過短等疾病,應儘早就醫,及時確定治療方案,必要時進行手術治療;後者則是指由不良發音習慣引起的語言障礙,即發音位置或發音方式錯誤等。“已經排除器質性病變的兒童,考慮其接受能力,一般建議4歲左右來醫院糾正治療。”郝京蘋說,因爲此時,多數孩子已上幼兒園,開始了集體生活,如果發音不清,可能會遭到小夥伴的嘲笑甚至孤立,不利於孩子身心成長。當天,有位從天津薊縣來的8歲小男孩,就因說話不清,孩子們不願意跟他玩,他父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才帶他來就診。

郝京蘋說,“我們能在家自己幫孩子糾正嗎”是她被家長們問得最多的問題。她解釋道,父母的良苦用心她很能理解,但語音糾正的個體針對性、科學性都很強。一方面,只有在科學的綜合評估後,我們才能知道孩子具體存在哪些發音問題,有些家長粗聽上去,似乎只有兩三個音說不標準,但我們一測試便發現其實可能是十幾二十個音;另一方面,每個孩子的發音習慣、存在的錯誤不盡相同,很難統一方法。如果方法不對,孩子一直在重複錯誤的發音,只會固化錯誤,加大糾正難度。不過,語音糾正確實需要家長配合,在三四十分鐘的糾正課程結束後,家長必須按照課堂上老師的教法督促孩子練習,否則影響效果。

北京兒童醫院口腔科副主任醫師杜輝告訴記者,除說話不清楚,還有兩大語言發育障礙問題需引起家長重視。

一是說話晚。一般來說,嬰幼兒在1歲至1歲半之間開始學說話,從最簡單的“爸爸”、“媽媽”開始。如果1歲半仍不會叫爸媽,建議及時帶孩子去醫院就診。儘管說話早晚與遺傳等因素有一定關係,但口腔疾病、自閉症、腦癱等也可能導致語言發育遲緩。如果是疾病造成的,就應及時治療,以免貽誤病情。二是口吃。杜輝說,口吃一般發生在3歲以上的兒童,它是一種多因素疾病,與身體疾病、心理、環境等因素都相關。發現孩子有口吃問題時,也應先帶孩子到口腔科就診,看看是否與口腔結構發育不好等相關疾病有關;如果沒有,則建議帶孩子去心理科及其他科室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