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疾病 > 皮膚五官 > 就是這些藥,偷走了寶寶的聽力

就是這些藥,偷走了寶寶的聽力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這些藥物,不可不防 藥物性耳聾可以發生在各個年齡,但兒童更易發生。一是因爲兒童患發燒感冒和其他感染性疾病機會比成人多得多,二是因爲兒童內耳及聽神經正處在生長髮育時期,對耳毒性藥物更爲敏感。新生兒和小嬰兒由於腎功能不健全,對藥物排泄能力差,更易發生藥物性耳聾。臨牀上有許多藥物都可以引起耳聾,例如利尿劑、抗腫瘤的藥物,還有某些中藥,例如含有烏頭鹼的藥物和一些含有重金屬的中藥,使用不當也可以引起耳聾。

抗生素類

抗生素類藥物引發的藥物性耳聾是最常見,也是危害最大的。這類抗生素包括鏈黴素,卡那黴素、丁胺卡那黴素、慶大黴素、新黴素、妥步黴素、小諾黴素、紅黴素、氯黴素、四環素、多粘菌素、萬古黴素、利福平等。
抗生素性耳聾的3個特點
1.如慶大黴素、鏈黴素等引起的聽力損害,首先發生在內耳高頻率區,使高音聽力下降,一般不易被人察覺。待用藥數週、數月或停藥半年、一年後,毒性擴展至低頻率區,患者聽人說話發生困難,這叫“遲發性耳毒反應”,尤以嬰幼兒、老年人最爲多見。
2.如新黴素、卡那黴素等,即使停用,它們在體內已完全分解、排泄,但由藥物引起的內耳毛細胞的退化及聽神經細胞的變性萎縮卻仍在繼續進行,直至聽力完全喪失,變爲全聾,此稱“漸進性耳毒反應”。
3.有的患者可能只注射了半支鏈黴素,就立即發生了劇烈的眩暈、耳鳴,繼而聽力迅速下降、噁心,出現耳聾等症狀,稱爲“過敏性耳毒反應”。這類患者多有家族性對這類藥物的敏感史。

非抗生素類

不要以爲只是鏈黴素、卡那黴素等抗生素纔會引發耳聾,其他類別的藥物也有不少是耳聾殺手。
1.水楊酸鹽:阿司匹林、非那西汀、複方阿司匹林(APC)、保泰鬆等。以阿司匹林爲代表,當每天用至6~8克時可產生頭痛、眩暈、耳鳴、耳聾等毒副作用。大部分可在48小時逐漸消失,少部分損害是不能恢復的。
2.利尿劑:速尿、利尿酸、汞撒利等。此類藥物的耳聾性反應率約爲7%,如利尿酸、速尿、丁苯氨酸等,往往在使用較大劑量時才發生耳損害。而速尿對聽力的損害較爲隱匿,需注意提防,及時停藥可能恢復。
3.抗腫瘤藥物:順鉑、氮芥、博來黴素、氨甲嘌呤等。
4.其他:奎寧、氯奎、心得安、肼笨達嗪、胰島素、碘酒、洗必泰等。
Tips:
引發耳聾風險的藥物並不都是兒科常用藥,有很多是腫瘤等疾病的專用藥。不過,即使這些藥物離我們很遠,家長們還是要注意多學習,不僅僅關注寶寶的聽力健康,也要關注全家人的聽力健康。

就是這些藥,偷走了寶寶的聽力
藥物性耳聾怎麼防

有家族史必須禁用

患兒的母親以及母系親屬中有對某種藥物致聾者,均絕對禁用該類藥物。醫生詢問的時候,一定要講述清楚,不要刻意隱瞞耳聾家族史。

必須用時再用

在使用耳毒性抗生素時,要嚴格掌握藥物的適應證,如非絕對必要則不能使用,更不應作爲預防性用藥。必須用時劑量宜小,療程宜短,能口服儘可能不要靜脈注射。

看清藥名和包裝

使用藥物的時候,注意不要只看藥物的商品名,一定要看看化學名。商品名就是我們看到的品牌進行宣傳所用的名字,而化學名則是藥物的成分名,看成分才能知曉自己服用的是哪一類藥物。而同一種化學名可以有幾十種商品名,所以要看化學名來給藥品分類。

幾種藥同時用,一定注意看成分

多種藥物混合使用的時候,以及使用複方類藥物的時候,家長務必要看清楚每一種藥物的說明書,看看有沒有致耳聾的成分,儘量多問幾次醫生,確認安全性。如果是必須使用,那麼多種耳毒性藥物聯合應用時,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嚴格掌握劑量、服用方法、服用時間等,多看看各個藥物的說明書,不要隨便更改劑量。必要時,可以多請幾位醫生共同診斷、制定劑量及療程方案,劑量應按體重或體表面積計算。
Tips:
懷孕後,胎兒耳及聽神經發育時間爲第4周開始,直到7個月完成。因此,胎兒比出生以後的兒童,對耳毒性藥物更爲敏感。而且妊娠期耳毒性藥物易通過胎盤進入血循環,胎兒血藥濃度約爲母體的一半,所以孕期用藥必須警惕。

用藥期間加強觀察

孩子在用藥期間,家長必須勤加觀察,不能敷衍了事。如果寶寶能夠交流溝通,要多詢問寶寶的感受,一旦發現有不良反應(如耳鳴、噁心、頭暈、耳脹、步態不穩等),應及時停藥並就醫。當發現有中毒現象時,不能再用另外一種具有耳毒性的藥物替代原來的藥物進行治療,更不能交替使用兩種以上的有耳毒性的藥物。同時還要禁用具有耳毒性的滴耳劑。
Tips:
一旦發現藥毒耳聾跡象,應及時救治醫治,醫治可延續2~3個月。若是寶寶的聽力還沒有恢復,需初期選配助聽器,加強聽力、說話的康復練習。

保護內耳

應用耳聾性藥物要保護內耳,同時服用神經營養藥如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泛酸鈣或抗過敏藥等,對內耳能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不要盲目給孩子用“貴藥奇藥”

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有些藥物逐漸被淘汰,但有些藥物正在被開發利用,它們是否導致耳聾,還不得而知,希望廣大醫生和家長在給孩子用藥時要慎重。帶孩子看病時,不要要求醫生必須給孩子用貴藥用奇藥,任何藥物都有兩面性,應用正確是救星,應用不當則會帶來永久的損害。

就是這些藥,偷走了寶寶的聽力 第2張
藥物致聾風險,基因檢測也能確定

懷孕20周前

如果確認有耳聾傾向,就可對待生育的胎兒的基因型進行檢測,從而確認這個寶寶是否會患有耳聾。此項檢測在懷孕20周前進行,效果比較理想,有助於母親進行早期干預,即通過種種措施避免生下耳聾寶寶。

出生後

孩子出生時,也可以通過基因檢測知道孩子是否帶有藥物性耳聾敏感基因。若含有此基因,可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註意耳毒性藥物的使用,比如慶大黴素、鏈黴素、卡那黴素等。藥物性耳聾的基因檢測很簡單,只需抽取手臂靜脈血檢測即可。
Tips
雙方家族中以前從未有過耳聾患者,孩子也會有遺傳性耳聾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爲耳聾是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父母如果都是耳聾基因突變的攜帶者,本身並不會出現耳聾症狀,但是他們的後代有1/4的概率爲耳聾患者,這也是很多家長最容易忽略的。

就是這些藥,偷走了寶寶的聽力 第3張

傳染病
呼吸系統
出生疾病
消化系統
皮膚五官
口腔疾病
泌尿生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