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生活護理 > 孩子的哭鬧可能需要一個“臺階”

孩子的哭鬧可能需要一個“臺階”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家長通過學習都開始明白:如果孩子因爲一些要求哭鬧,家長就馬上滿足的話,孩子的哭鬧行爲會在變得更加頻繁。因爲他們明白了,哭鬧可以作爲一種方法,來讓身邊的人都順着自己。

於是很多家長開始嘗試改變做法,如果孩子的要求是不能被滿足的,即使孩子哭鬧,也要堅持界限。這個出發點是很好的,但是在操作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一個問題,就是混淆了界限的設立和關係的維護,我時不時看到的提問就是如此。

比如有家長的問題是這樣的:

孩子經常發脾氣,要求得不到滿足就打滾哭鬧,原來家裏人都會覺得心疼或者怕麻煩,就經常滿足他。後來我們發現情況越來越嚴重,也讀了一些您的文章,知道我們的方法是強化了孩子的哭鬧。

所以我們打算改變方法,如果他的要求不合理,他哭鬧的時候我們只是陪在旁邊,但是不滿足他的不合理要求。可是他好像會“改變策略”控制我們,每次確實不再堅持不合理的要求了,但是一定要我們去抱他,不抱就一直哭。這是不是因爲孩子學會了新的方法來控制我們?

孩子的哭鬧可能需要一個“臺階”

分析:

1. 不要模糊了焦點

首先我們要清楚我們的目的是什麼?比如上面問題中的例子,大人的目的是想讓孩子傳遞一個信息:對於“不能滿足的”的要求,即使你哭鬧,我也確實不能滿足你。這是針對界限感和規則的,但是我們希望同時傳遞的另一條信息是:我看到和理解了你的不開心,我願意陪着你。

那我們需要想想:不能滿足孩子的某些要求和擁抱孩子有衝突嗎?抱了孩子就等於滿足了他的要求了嗎?不能滿足要求就必須不能擁抱孩子嗎?

其實並不是。這兩者本身並不能矛盾。我們希望孩子在瞭解界限的同時,能體會到父母的關愛。而不是,在要求得不到滿足的同時,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冷漠。

我們需要提醒自己:不要模糊了焦點。我們最初堅持的是不滿足“不能滿足的要求”,不是不能抱孩子。對孩子的態度,和對事情,本來就要分開的。

孩子的哭鬧可能需要一個“臺階” 第2張

2. 爲什麼這個擁抱對於孩子很重要

根據“安全環路”的理論,良好流暢安全的親子關係通常包含三大塊: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孩子向外探索的“安全基地”;孩子探索過程中,父母應該跟隨和分享孩子探索的快樂,同時提供適時適度的引導和鼓勵;孩子在傷心、害怕、沮喪、疲勞等時候,父母可以作爲有效的“安全港灣”提供撫慰。

孩子的哭鬧可能需要一個“臺階” 第3張

當孩子發現哭鬧無效,他不能得到他想要的東西,即使他接收了這個界限或者事實,他當下的情緒肯定多少還是有些沮喪或者不開心的。而這個時候,他需要媽媽給一些安慰,讓他心裏更舒服一些。

這個時候,我們完全可以順着孩子遞給我們的“橄欖枝”,給他提供一個“港灣”,給予擁抱,也在孩子情緒趨於平靜的時候,再次簡單告訴孩子媽媽不能滿足要求的原因,並和孩子討論替代的方案。

我們在之前關於兒童情緒的文章裏也提到過:由於大腦發展的不成熟,孩子的自我情緒調節能力有限,所以很多時候,他需要大人給他的情緒調節提供支持和幫助,也同時示範更成熟的調節方式。

孩子的哭鬧可能需要一個“臺階” 第4張

那問題來了:我們的支持是什麼?只能是陪在旁邊,不能抱嗎?一場哭鬧的結束,有時候是需要一個“臺階”。孩子能自己尋找“臺階”,通過臺階來安撫自己的情緒,我覺得不僅不是壞事,其實還是好事。

退一步來說,如果孩子沒有主動尋求安撫,“找臺階”,其實媽媽都應該在孩子哭得不激烈的時候,不抗拒擁抱的時候,主動給孩子遞一個臺階。這個臺階具體是什麼,根據孩子的需求來判斷,可以僅僅是擁抱親吻,也可以是擁抱的同時,和孩子的共情討論……

就如同有的媽媽留言所說:“確實,我有時候拒絕了孩子的要求,他很傷心。但是我只要給他一個擁抱,他都可以很快安靜下來,也能和我一起討論剛纔的事情和他的情緒。”

3. 不要把孩子尋求安慰的行爲看成是對大人的控制

提問中的媽媽覺得孩子求抱的行爲是爲了控制大人。她很擔心如果自己如孩子所願抱了孩子,就等於向孩子妥協了。

這種情況下,我覺得作爲成人,我們想要思考一下:我們和孩子的親子關係,以及平時和孩子的互動,是不是目的有些錯位?我們做的各種事情,是爲了教會孩子在有規則下的自由,還是控制孩子,搞定孩子,讓孩子聽自己的?

還有些家長,甚至期待孩子哭完之後,能馬上心情好起來,拍拍衣服爬起來,然後來安慰大人向大人道歉。因爲只有這樣,這些家長的怒氣才能消散,否則就覺得很難和孩子互動,總忍不住想要故意不理孩子讓孩子害怕。

如果是這種情況,我們需要注意:我們的親子關係落腳點在哪裏?是相互理解尊重,還是控制和反控制?難道作爲成人,我們不僅希望孩子完全能對自己的情緒負責,還得對我們的情緒負責?

孩子的哭鬧可能需要一個“臺階” 第5張

當然我很理解作爲父母誰都有情緒崩潰的時候,首先我們是人,之後纔是爲人父母,所以育兒是一場自我的修煉。

孩子的哭鬧確實會很容易引發自己的焦慮,這是一種再正常不過的情緒。然而焦慮不應該是父母身上的寄生物,它可以被解讀、被管理、被改善。焦慮也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照見了自己的委屈和不足。

所以,孩子的哭鬧是一種情緒,父母的焦慮也是,如果把兩者放到一起看,都是在自己的需求得不到響應和解決時的一種小崩潰。如果父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就能夠起到標杆作用,幫助孩子們從小就開始識別什麼是焦慮、憤怒、傷心......逐漸過渡到自主的情緒管理。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