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2009第十二期教育問與答

2009第十二期教育問與答

來源:育娃網    閱讀: 3.9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Q:我有兩個孩子,兒子3歲,女兒剛2個月大。兒子的問題是看書時間太久,一坐下來就能看1個多小時! 不知道三四歲的孩子閱讀時間應當怎樣掌握?另外,給2個月大的女兒應該選什麼書?

2009第十二期教育問與答

Q:我有兩個孩子,兒子3歲,女兒剛2個月大。兒子的問題是看書時間太久,一坐下來就能看1個多小時! 不知道三四歲的孩子閱讀時間應當怎樣掌握?另外,給2個月大的女兒應該選什麼書?

A:才3歲的孩子,能夠專注地看1個小時的書,這樣的習慣會讓鼓勵閱讀的我們欣慰。但是與此同時,我又有點擔心他的這種習慣:過了半個小時還不打斷,恐怕確實會影響他的視力發展。

3歲左右的孩子,眼部肌肉還處於發育階段,不宜長時間保持緊張。通常認爲,這個年齡的孩子看什麼都不宜超過30 分鐘,年齡越小時間越短。作爲成人,我們幫孩子安排活動時最好能做到動靜結合,讓孩子的視覺距離能夠經常變換。

孩子的成長需要有足夠量的大運動,這是保證孩子身體健康的重要標準。不能因爲鼓勵孩子閱讀或者鼓勵孩子專注,就把運動—這個非常重要的支撐因素削減掉。所謂的活動安排相對平衡,就是說在看半個小時書後,用自然的方式讓孩子轉換到其他的運動上,讓他的視距得以不斷調節。

比如,如果孩子喜歡看小老鼠爲主角的書,你們可以一起看一會兒書後,用幾個“小老鼠”的玩偶和孩子玩會兒遊戲。充分發揮你的創造力,讓遊戲既可以滿足孩子對小老鼠的喜愛,又可以鍛鍊孩子的表達能力,還可以藉機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至於2個月大的寶寶,給她選書時首先要想好爲什麼選。如果是想讓她認識物品,那麼現在還早了些,6個月以後再認也不遲。如果是想促進孩子的視力發育,那麼我們就要先了解孩子視覺發育本身的程序。

單純從孩子視力發育的角度看,孩子一出生能看清的距離也就是媽媽餵奶時,孩子的臉到媽媽的眼睛的距離。其他更近或更遠的東西,孩子可能都看不清。因此,簡單地說,選擇比較大一些的(孩子的拳頭大小)、邊界清晰的圖,放在離孩子30釐米左右的距離,孩子就可以看見了。

要記住,這種固定的近視距地看圖,可不是看得越久越好。如果孩子太喜歡看了,看久了她會累的。成人要做的是把她的視線引開,看看別處。

另外,生活中的實物都是發展孩子視力的好材料。如果我們能夠不厭其煩地告訴孩子出現在她視野中的東西是什麼,對她認識事物無疑是最有效的。

興趣太廣泛?   Q:女兒5歲了,鋼琴、美術、跆拳道…… 她好像都挺有興趣, 可以讓她都去學嗎? 另外,現在的興趣班一般分爲私人單獨授課和集體學習,哪個更好?

A:精和廣,常常是相互矛盾的。每種才藝,都需要一定時間的練習才能掌握,如果孩子同時需要學習的規定項目太多,結果可能並不樂觀:   如果所選項目超出了孩子的能力範圍,他就可能哪個項目學得都不精,到一定時候,孩子會因跟不上進度,或感覺不到進步而產生挫敗感。

興趣的發展,需要有充分的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環境的支持,需要伴隨發現的快樂。如果孩子的時間被多個規定項目所佔滿,而這些項目又都是以傳授知識和技能爲主的,孩子就無法進行自由探索和玩耍,更無從體驗發現的快樂。這不僅不利於孩子能力的拓展,也不利於讓孩子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

所以,當孩子表示對許多事情都感興趣的時候,父母的選擇就更爲重要:可以把以純技術傳承的和有更多創意空間的才藝一起來學,把需要更多精細動作的和需要更多肢體動作的才藝學習相搭配。但無論怎麼選,都要以孩子的實際承受能力爲依據,不要讓這些學習成爲孩子的沉重負擔。

上課的形式,也各有利弊。單獨授課,每次課收費相對高一些,但最大的優勢在於教師可以一對一專心指導全部課時,並且比較容易把握孩子的特點進行鍼對性地指導;而集體授課,每個孩子平均得到的指導時間相對較少,老師不容易針對每個孩子的特點因材施教。

單獨授課,若教師屬於耐心細緻型的,孩子受益較大;但若老師比較嚴格、批評較多,則孩子獨自承受壓力和挫敗感,這對孩子也將是很大的考驗。

集體授課也有優點,首先同學之間可以互相激發興趣、取長補短。如果遇到愛批評的嚴格的老師,老師指導過程中的批評、指正帶來的壓力可由孩子集體分擔,而不用獨自承受。

另外,當老師糾正別的小夥伴的動作時,當事人以外的孩子都能同時受益並能避免犯相同的錯誤。但特別要注意的是集體授課的師生比不能過於懸殊,超過了1:10,效果很難保證。

無論是單獨授課還是集體授課,如果孩子遇到的老師比較嚴格,回家練習時,父母就要更多地給予孩子肯定和鼓勵。同時,可以適時地與老師進行交流,將孩子遇到的心理上和技術上的問題及時反饋給老師,以便老師作出適當調整。

英語怎麼學?   Q:我很重視孩子的英語學習, 給他提供了各種條件,很小就開始學。但是,英語學習其實佔去孩子很多自由玩耍的時間,會不會因小失大?

A:其實,這並不矛盾。我們都知道,孩子在從出生以後就已經具備學習世界各種語言的能力,如果能從小接觸各種語音的話,就能保持對多種語音的敏感度。將來如果遇到好的環境和適宜的學習機會,這些語言的“種子”還是可以再萌發的。

這個過程完全可以是快樂的:既讓孩子感到快樂,又能在快樂中學到很多東西。就像我們一直主張的“像學母語那樣學英語”,孩子在學母語時沒耽誤吃喝、沒耽誤運動,也沒耽誤對環境的探索。

爲什麼?因爲他每天都在學習其他事情的同時理解了語言,在做其他事情的同時運用他所掌握的語言。語言對他而言是鮮活的交流工具,而不是負擔。

回顧一下寶寶學習母語的過程:   重複 面對新生的小寶寶,父母通常會邊護理邊說:“來,喝口水。”“呀,尿溼了。”“瞧,這是紅色的。”不管孩子懂不懂,你都會不停地重複。然而正是這種和情景、動作完全一致的語言和重複,在幫孩子建立起語言的意義。

寬容 過了些時候,孩子開始咿呀迴應了。你會很高興,絕不會說他說錯了,回報他的是更多的“嘮叨”,他也在這個咿咿呀呀的過程中練習了對發音的控制。

先聽懂 再後來,他用動作來表示他聽懂了你的語言,而且他的“嬰語”也更長了,出現了和撫養人相似的語音和語調,只是你還聽不懂。

這時候你也會很高興,回報他的是你更加有意識地教語言:句子短短的,並不斷強調地重複其中的一兩個關鍵詞。當然,孩子可能根本不去模仿你,你也並不在意。

後會說 也許突然有一天,在他飢餓而又看不見你的時候會大叫:“媽—”   交流有效 這時候你會怎麼辦? 欣喜若狂地抱起他來:“ 寶寶會說話啦!”你的行動告訴寶寶:語言更有效!這使孩子更願意和你“ 語言交流”。大概只要2~3年,孩子就能夠和你流暢地對話了!

你是否也能夠和孩子一起像這樣走過學英語的道路呢?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