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家暴:那些目睹爸爸打媽媽的孩子,他們長大會怎麼樣?

家暴:那些目睹爸爸打媽媽的孩子,他們長大會怎麼樣?

來源:育娃網    閱讀: 3.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個小男孩抱着一隻黃鴨子玩具回家,他還沒進門就聽見爸爸的怒吼聲。推開門後,驚恐地看到整張臉發紅的爸爸,拎起酒瓶砸在媽媽臉上,綠色的玻璃瓶在跟媽媽的臉撞擊時破裂...................

原標題:家暴:那些目睹爸爸打媽媽的孩子,他們長大會怎麼樣?

救救家暴家庭的孩子。

一個小男孩抱着一隻黃鴨子玩具回家,他還沒進門就聽見爸爸的怒吼聲。推開門後,驚恐地看到整張臉發紅的爸爸,拎起酒瓶砸在媽媽臉上,綠色的玻璃瓶在跟媽媽的臉撞擊時破裂,他看見媽媽身子晃了晃,就像路邊被風搖晃的小樹,沒倒,但媽媽刺耳的尖叫聲讓他渾身起雞皮疙瘩……玻璃碎片刺進了媽媽的臉,滲出的血沿着臉,流到下巴,再流到地上。那一瞬間,他緊緊拽着手裏的黃鴨子玩具,似乎喘不過氣來。他清晰地記得,他當天剛過完4歲生日。

家暴:那些目睹爸爸打媽媽的孩子,他們長大會怎麼樣?

30年後,當年的小男孩長大,他說自己有種“怪病”——每次看到酒瓶,就想拎起來砸在別人臉上的衝動。甚至有一次,他在看到自己的新生兒子喝奶安靜地睡着後,冷不防看到老父親在飯桌上喝了一半的酒瓶,突然就想拎起來……雖然這種衝動轉瞬即逝,但他卻被自己的想法嚇到了,那可是他剛初生的還沒幾天的兒子!

當一個年幼的孩子經常目睹家暴,這個孩子會有心理陰影。最近蔣勁夫家暴的事件,又把這一話題吹上了風口浪尖。

其實家庭暴力一點兒也不少見,2018年司法數據研究院公佈了一組數據:夫妻離婚的原因,其中家庭暴力佔14.86%。除此之外,家庭暴力的類型也有分類:

家暴:那些目睹爸爸打媽媽的孩子,他們長大會怎麼樣? 第2張

▶目睹爸爸打媽媽,會對孩子有什麼危害?

從上面的圖我們也可以看出,在父母的家暴過程中,家庭氣氛壓抑,有摔打物品、辱罵和毆打肢體的細節。父母們常常擔憂孩子觀看暴力動畫片,可這些父母卻經常“現場直播”。專門研究家庭暴力的知名心理學家Steven Stosny說過,一個看到母親被毆打受虐待的孩子,比孩子自己被毆打帶來的心理傷害更大,有家暴的家庭,毫無疑問對孩子來說是個悲劇。

家暴:那些目睹爸爸打媽媽的孩子,他們長大會怎麼樣? 第3張

那些長期目睹家暴的孩子,最明顯的,他們會在下面三方面有缺陷:

1、孩子的專注力差

經常目睹爸爸打媽媽,家庭關係緊張,這些孩子也容易陷入情緒緊張,注意力也無法集中。在這方面,英國心理學家尼古拉斯·瓦爾什等人曾經有過專門的研究。他們召集了一羣幼齡期經歷過家庭暴力的被試,掃描他們的大腦,最終發現,那些小時候有家暴經歷的人,小腦普遍比同齡人小。小腦有什麼功能呢?跟一個人的注意力、語言等認知功能相關,也與情緒調控有關。

家暴:那些目睹爸爸打媽媽的孩子,他們長大會怎麼樣? 第4張

多年前,曾經有個校長跟我說了一個這樣的規律——凡是家庭不幸福的夫妻,他們的孩子總會有這或那的問題。他給我舉了一個故事:一個小男孩專注力很糟糕,常常在課堂上肆無忌憚地唱歌或亂走。有一次在上課時跑到課室後面揍打別的同學,致對方掉了一顆門牙。放學時被對方的爺爺攔住摔打致顱腦重傷。後來所有人都難過地發現,這個專注力糟糕的小男孩,他的爸爸失業,媽媽爲了養家打兩份工,卻經常被孩子的爸爸用皮帶抽打,從不敢穿短袖衣服……

2、孩子的情緒自控力差

家暴:那些目睹爸爸打媽媽的孩子,他們長大會怎麼樣? 第5張

我在上面說過,長期目睹家暴的孩子,他們的小腦發育不如同齡人,影響一個孩子的情緒調控能力。所以,長期目睹家暴的孩子,他們的情緒自控力也會比較差。除此之外,認知心理學家Douglas T. Kenrick也曾經說過,感情不好的父母,孩子的成長容易進入“快策略”。啥是“快策略”?見到曲奇餅乾,你別奢望他們能等待15分鐘,早戀早育也常常是這些孩子的宿命,情緒自控力差更是很常見。

3、孩子容易有攻擊和暴力行爲

家暴:那些目睹爸爸打媽媽的孩子,他們長大會怎麼樣? 第6張

我們常常說,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當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進行暴力的“現場直播”,對孩子來說會是最高效的“反面親子教材”,爸爸打媽媽的行爲瞬間就被孩子學會,說不定你一轉身,他們就場景重現,毆打別的小朋友、他們的小寵物,甚至是玩具。正如波士頓精神病學家Bessel van der Kolk說,童年時期孩子經常目睹暴力,由於他們經常處於高壓狀態,久而久之,孩子便養成了隨時反擊的行爲模式。簡言之,孩子經常目睹家庭暴力,他們的孩子也輕易地學會暴力。

▶一個有利於減少家暴的奇趣研究

美國心理學家凱利·麥克高尼戈爾曾經介紹過一個實驗。他們把一羣經常有家暴行爲的夫妻和情侶請到實驗室,讓一些家暴男在一段時期內做一些“不太容易”的行爲。比如他們平時習慣用右手吃飯,如今他們被要求一定要用左手吃飯, 比如他們平時習慣說“好”,如今他們被要求一定要說“好的”……這些家暴男很累啊,因爲反習慣的行爲很累人。當然實驗中有對照組,對照組的家暴男啥也不用改變。一段時間後,被要求做一些“不太容易”的行爲的家暴男,家暴行爲大大減少。

爲啥會這樣?家暴行爲一般是情緒衝動下的行爲,就像右利手的人用右手吃飯那樣“習慣”,當他們專注於做一些不太習慣的行爲,反而提高了自控力,能幫助減少衝動行爲的發生

家暴:那些目睹爸爸打媽媽的孩子,他們長大會怎麼樣? 第7張

所以,那些經常忍不住家暴的爸爸們,建議他們經常做一些困難和不習慣的事情,或參加健康的需要專注力的運動,比如徒手攀巖、極地登山,甚至是乒乓球運動,都有助於家庭和諧

最好的愛情,不是大起大落、大喜大悲,而是一杯溫水,給人帶來永恆的溫暖。這種溫暖,你的孩子也需要!請停止家暴!

關鍵字:家庭暴力、親子關係、成長環境、幼兒心理、早期教育

幼兒說,作者爲幼兒心理科普作家黃杏貞,學習幼兒心理研究和知識,分享科學、有趣、實用、有價值的育兒心得。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