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爲何頭胎,醫生都不建議“流”?年輕女孩,更應該看看

爲何頭胎,醫生都不建議“流”?年輕女孩,更應該看看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少有女性知道流產手術之後也要做一次小月子,而意外懷孕的女性沒有時間,也沒有準備去做這個月子,就很容易導致護理不當,身體機能下降。第一個孩子很難得,但沒有計劃結婚的年輕人,或胎兒發育出現問題的夫妻都不得不選擇…

原標題:爲何頭胎,醫生都不建議“流”?年輕女孩,更應該看看

爲何頭胎,醫生都不建議“流”?年輕女孩,更應該看看

文 | 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原創不易,請勿抄襲)

如今任何方式都做不到100%的避孕,於是很多人在戀愛或結婚之後,一不小心就可能導致意外懷孕。

但對於沒有結婚的年輕情侶和沒有計劃要孩子的年輕夫妻而言,這個意外得來的孩子帶給他們的不是喜悅而是麻煩,於是很多年輕夫妻選擇了打胎。

爲何頭胎,醫生都不建議“流”?年輕女孩,更應該看看

但每當年輕夫妻,選擇打掉自己的第一個孩子時,親朋好友和一些醫生都會勸阻他們,最好不要打掉頭胎。

爲何頭胎,醫生都不建議“流”?年輕女孩,更應該看看 第2張

小夫妻懷孕想流產,在家人的勸阻下生了孩子,三年後一陣後怕

朋友小金結婚的時候還比較年輕,三年前她和丈夫都處於事業剛剛開始的階段,於是計劃晚一點要孩子,但卻不小心懷孕了。

兩人計劃偷偷打掉孩子,誰知公公婆婆卻知道了,於是勸兩人,第一個孩子來之不易,最好不要打掉。

當他們去醫院做檢查的時候,醫生也有同樣的建議。小金不忍心拒絕公公婆婆,於是咬咬牙將孩子生下來了。

爲何頭胎,醫生都不建議“流”?年輕女孩,更應該看看 第3張

剛開始帶娃的時候還感到後悔,覺得自己不應該生,可如今一個同事兒的經歷讓她一陣後怕。

原來她的同事婚後不久也意外懷孕了,堅決不想要這第一個孩子,但現在兩人想要孩子的時候才發現難以懷孕了,同事感到很後悔,當初若將第一個孩子生下來就好了,現在也不用爲懷孕這件事煩心、懊悔。

爲何頭胎,醫生都不建議“流”?年輕女孩,更應該看看 第4張

爲什麼第一個孩子最好要生下來呢?

▶打頭胎以後沒孩子的可能性很大

女性在流產之後會因爲身體原因或護理原因導致懷孕的機會變低,甚至有不孕的可能性。

爲何頭胎,醫生都不建議“流”?年輕女孩,更應該看看 第5張

若第一個孩子就流產,那以後沒有孩子的可能性非常大,有了一個孩子之後再進行流產手術,將來即使想要二胎沒成功,也不會太遺憾、後悔。

▶頭胎比其他孩子更健康、聰明

相信不少父母都聽說過,頭胎比其他孩子更聰明的傳言,但這其實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

爲何頭胎,醫生都不建議“流”?年輕女孩,更應該看看 第6張

因爲胎兒在發育的過程中,會讓母親的體內產生一些抗體,這些抗體對其他胎兒有負面影響,可能二胎可能沒有頭胎聰明、健康。

▶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即使這個孩子是意外來到自己肚子中的,很多女性仍然會對其產生感情,會因爲墮胎而愧疚。

爲何頭胎,醫生都不建議“流”?年輕女孩,更應該看看 第7張

而第一次懷孕的女性,還會因爲害怕流產後沒有機會懷孕,感到不安。

若到時候真的不能懷孕,這種後悔遺憾的感覺更深,出現心理疾病的可能性更大,甚至整個家庭都會充滿矛盾,變得支離破碎。

這些負面情緒會導致女性出現心理問題。

▶手術後容易照顧不好自己

很少有女性知道流產手術之後也要做一次小月子,而意外懷孕的女性沒有時間,也沒有準備去做這個月子,就很容易導致護理不當,身體機能下降。

爲何頭胎,醫生都不建議“流”?年輕女孩,更應該看看 第8張

生過孩子的女性,因爲有坐月子的經驗,即使以後二胎流產,也能更好地照顧自己。

爲何頭胎,醫生都不建議“流”?年輕女孩,更應該看看 第9張

如果要流產,該如何護理呢?

雖然第一個孩子很難得,但沒有計劃結婚的年輕人,或胎兒發育出現問題的夫妻都不得不選擇流產,那麼流產後如何照顧自己,才容易恢復健康呢?

★注意休息方式

流產後至少要休息1~2個星期,但不能長時間臥牀,前三天臥牀的時間可長一點,但也要注意一下牀走動。

但注意不要做劇烈運動、搬重物、碰冷水、同房等。

爲何頭胎,醫生都不建議“流”?年輕女孩,更應該看看 第10張

★及時複查

在手術後的半個月,不管身體還有沒有繼續出血,都需要去醫院做檢查,保證子宮中沒有殘留,也沒有發炎。

★補充營養

在飲食清淡的同時,還要注意多食用補充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的食物,比如肉類,雞蛋,牛奶,豆製品,水果,蔬菜等等。

爲何頭胎,醫生都不建議“流”?年輕女孩,更應該看看 第11張

懷孕之後再流產畢竟是一個對身體有傷害的選擇,因此夫妻和情侶之間,最重要的是保護好自己,以免將來後悔。

收藏

舉報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