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重拾中華經典文化,孩子成才的第一課

重拾中華經典文化,孩子成才的第一課

來源:育娃網    閱讀: 3.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重拾中華經典文化,孩子成才的第一課

開欄的話:《孟子》載: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出門回家要跟長輩打招呼、吃飯不能滿盤子亂挑、站有站相坐有坐相……這些傳統的規矩約束着一代又一代人。即使在瞬息萬變的當今社會,懂規矩也是一個人立足社會的基礎。本期開始,我們將邀請權威專家,對《弟子規》、《朱子治家格言》等經典家規家訓進行解讀、釋義,爲年輕父母提供育兒借鑑,傳承傳統文化,提高青少年兒童個人修養。

點評專家: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副會長 趙忠心

《弟子規》總序:

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弟 次謹信

泛愛衆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弟子規》是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依據孔子教誨,列述弟子在家、外出、待人接物與學習等方面應遵守的規範,後經修訂而成。全文共360句,1080字,對孩子的言語、行動、舉止、待人、接物等方面提出了詳細而明確的要求。我們對於“弟子”的理解應與時俱進,在家指孩子,在校指學生,在公司指員工,在社會中指公民。因此,《弟子規》的適用範圍很廣。《總序》中提到“首孝弟,次謹信”,指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孩子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泛愛衆,而親仁”指言行舉止要小心謹慎、講誠信;與身邊的人相處時要平等博愛,並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這些非常重要。“有餘力,則學文”說的是,有多餘的時間精力,應多學習六藝———禮、樂、射、御、書、數等學問和技能。

目前,學術界對用《弟子規》啓蒙、教育子女存在爭議,反對者認爲其屬封建社會產物,過於強調無條件順從,會壓抑人性的自由發展。事實上,我們學習傳統文化,並非要完全照搬。古代的家規家訓中有些的確不適用於現代,但很多精華卻是值得借鑑的。

當今的年輕父母多數都掌握一定的育兒方法,很多人受西方影響,強調發揮自由天性,往往忽略了對孩子規矩的教育。我們在餐廳、公交車、電梯間、商場等各種公共場所,經常能看到不守規矩的孩子。有的孩子在餐廳打鬧,甚至打翻其他客人的物品;有的孩子在商場玩具店前哭鬧、滿地打滾;有的孩子搞惡作劇,把電梯裏所有樓層的按鈕都按一遍……這些行爲不僅嚴重影響他人,如果父母不施以正確教育,長大後必然也難以在社會立足。無規矩不成方圓,孩子從小應養成懂規矩、守規矩的好習慣,做有原則、符合道德規範和準則的人,並在此基礎上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長大才能立足社會,有所成就。▲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