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小兒最需要護理的部位·頸部篇

小兒最需要護理的部位·頸部篇

來源:育娃網    閱讀: 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寶寶出生慢慢長大了,爸爸媽媽們最大的願望就是寶寶健康平安,從包包一出生開始就護理寶寶的各個部位,今天我們來說說寶寶的頸部護理。

小兒最需要護理的部位·頸部篇

嬰兒頸部護理四大原則

1歲內嬰兒頸部相對較短,加上汗液或奶汁留存局部,頸部皮膚特別容易出紅疹、潰爛、脫皮,甚至感染。

給孩子局部使用痱子粉、潤膚露、抗生素藥膏都會有一定效果,但都不理想。保持頸部乾燥、透氣是非常快速有效的方法。

小兒最需要護理的部位·頸部篇

保持頸部皮膚乾燥的原則是:

1、俯臥。讓孩子經常趴着,擡頭時頸部皮膚褶皺可以分開,保持頸部透氣;

2、清洗。清洗頸部後,可用吹風機弱檔熱風將局部吹乾,再用幹、軟的紗布置於頸部,2~3小時更換一次;

3、不建議用爽身粉,以免孩子將其吸入呼吸道;

4、任何藥物效果都有限。

孩子耳後&頸部有橢圓形腫物怎麼辦

家長們不用擔心,這應該是淺表淋巴結。

孩子耳後或頸部有一個或幾個近似黃豆至蠶豆大小的橢圓形物,可以活動,是沒有壓痛感的。

人體有幾處淺表淋巴結,比較容易觸摸到的是耳後頸部、腋窩、腹股溝等部位。

腫物長時間未消失,該不該帶孩子看醫生

平時淋巴結較小,類似綠豆到黃豆大,遇局部皮膚等感染,出現炎症後,比如上呼吸道感染或頭面部溼疹後,頸部局部淋巴結可能增大,有時可達蠶豆大,以後又會逐漸縮小,但很難消失。

這是正常現象,無需任何治療,也不會對孩子造成任何傷害。但如果家長髮現“腫物”過大,應該看醫生。

小兒最需要護理的部位·頸部篇 第2張

新生兒吐奶和枕頭影響頸部無關

小兒最需要護理的部位·頸部篇 第3張

何時給孩子用枕頭,如何選擇枕頭

人體平臥時由於頸部前屈的生理原因,不枕枕頭會出現呼吸道壓迫,感到呼吸不暢,頸椎還會受到異常牽拉,造成頸部不適。

但是嬰兒會獨立坐(生後6-9個月)之前,頸椎還沒有形成頸部前屈,是平直的,枕枕頭反而會造成氣道彎曲,引起呼吸相對不暢。

頸部前屈的生理形成時間應該發生於嬰兒會坐以後。因此,嬰兒在會坐前是沒有必要枕枕頭的。

當嬰兒開始獨立坐(生後6-9個月)後,頸椎開始前曲,以保持人體平衡。

隨着長大,頸曲相對固定。枕枕頭是爲了仰臥睡眠時對抗頸曲引起的氣道相對不平直狀況。

如果會坐後,孩子睡覺不枕枕頭,且睡眠時沒有呼吸不暢的現象,可遵從孩子的習慣,不用強迫孩子枕枕頭。

如果呼吸出現“呼嚕”聲,就應該誘導孩子枕枕頭。何時開始枕枕頭不是以年齡爲標準,應以發育爲依據。

小兒頸部護理一問一答

Q1:您好,我發現孩子有輕微的斜頸,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

A:及早發現斜頸非常重要。及早發現,及早按摩較短一側頸部,會及早糾正斜頸。

及早發現斜頸非常容易,將孩子置於牀上,讓其尋找最佳舒服姿勢。若發現頭的中線與軀幹中線形成明顯的角度,應請醫生定奪。

Q2:請問我家寶寶現在4個月15天,脖子還沒立起來,身上骨頭還很軟,請問是缺鈣嗎?什麼時候脖子能硬起來?

A:四個月嬰兒應可以趴着時擡頭+擡胸,有爬的慾望;還可一側翻身;可玩手並吃手等。

這些運動發育過程體現出的是神經控制肌肉和肌肉本身的能力,而不是骨骼的軟硬。

如果未達到以上發育水平,就難實現抱孩子時頭豎直狀。清醒時鼓勵孩子多趴着,對從頸背部開始全身肌肉的協調發育有益。

Q3:剃頭後,發現孩子頸後部有塊紅斑,是何原因?

A:嬰兒從頸到背或橫穿眼皮的皮膚上出現的粉紅色的斑塊,稱爲“鸛吻痕”或“天使之吻”。因爲傳說中,鸛是抓着嬰兒的背部和頸部將其偷走的。

這些斑塊多會於18個月左右逐漸消失。只有個別長在頸背的鸛吻痕可持續終生,對孩子沒有任何損害。

Q4:我家寶寶剛出生一個月,什麼時候枕枕頭比較好?

A:嬰兒在會坐前是沒有必要枕枕頭的。

當嬰兒開始獨立坐(生後6-9個月)後,頸椎開始前曲,以保持人體平衡。

如果會坐後,孩子睡覺不枕枕頭,且睡眠時沒有呼吸不暢的現象,可遵從孩子的習慣,不用強迫孩子枕枕頭。

如果呼吸出現“呼嚕”聲,就應該誘導孩子枕枕頭。何時開始枕枕頭不是以年齡爲標準,應以發育爲依據。

Q5:選擇什麼枕芯的枕頭對一歲內的嬰兒頸部發育比較好?

A:家長們習慣選擇小米、茶葉、蕎麥皮等做孩子枕頭的枕芯,這並無不妥,關鍵是應定時清理或更換枕芯。

嬰幼兒睡覺時易出汗、易流口水、偶爾吐奶等會造成枕芯被浸溼,易造成枕芯內容物發黴。

長期受到黴菌刺激,必然會出現呼吸道症狀,長久還會引發過敏。因此,不僅要常清洗枕套,還要定時更換枕芯。

Q6:我女兒一歲7個月了,左頸部長了個疙瘩,這個是什麼呢?危險嗎?

A:這是淺表淋巴結,是人體皮膚後的第二道防線,是人體正常免疫功能。

家長可以觸摸局部,如果大小在黃豆和蠶豆之間,觸摸時活動,沒有壓痛,局部皮膚沒有發紅,就應該僅是淺表淋巴結,家長就不要擔心了。爲此,無需任何治療。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