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早產兒有徵兆?知道這些知識可避免!

早產兒有徵兆?知道這些知識可避免!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早產兒,是指出生時胎齡小於37周的嬰兒。這類的寶寶存活率比較低,體質也會比較差,也更容易發生黃疸、餵養困難、易感染等情況。其實早產兒是有徵兆的,當媽媽們知道這些知識可避免!

哪幾類準媽相對容易早產呢?

與早產相關的高危因素非常多,如果具有以下一種或是幾種特徵的準媽,早產的風險就會較普通準媽要高一些。如:

1. 曾有早產經驗

有多次流產史、引產史,或者流產後不足一年又再次懷孕的準媽媽要格外小心!因爲流產會對子宮有不同程度的損傷,從而使早產機率變高。

2. 多胎妊娠

多胎妊娠會使子宮出現過度膨脹,宮腔內壓力逐漸增長,從而可能導致子宮收縮引起早產。所以像雙胞胎通常在懷孕35~36週會安排生產;三胞胎通常在32~33週會安排生產。

3. 年齡偏小或偏大

有研究表示,小於18歲的女性發生早產率是20~34歲女性的11倍;高齡產婦早產的機率是一般孕婦的1.7倍。

4. 有不良生活習慣

懷孕後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比如酗酒、吸菸、長期熬夜、飲食無規律等等,都會加大早產的機率。而孕後期性生活頻繁也容易造成胎膜早破,也是導致早產的比較常見的原因。

5. 子宮異常

如果是子宮畸形、子宮頸異常或發育不良等,也可能造成因子宮胎盤供氧不足而誘發早產。

6. 過度肥胖

關於妊娠前肥胖與早產之間的關係,目前尚無定論。但多數認爲孕期超重和肥胖會增加早產的風險。

美國一項研究顯示,孕期體重增加過快的孕婦,無論其孕前BMI是多少,其發生早產的可能性大約是體重增加正常孕婦的2倍。

7. 患有疾病

孕婦如果本身患有一些疾病,如婦科疾病、高血糖、高血壓、牙周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等等,也會增加早產的風險。

8. 羊水過多

過多的羊水會使子宮壓力增加,也可能引發子宮收縮,引發早產。

9. 胎盤問題

胎膜早破、早期胎盤剝離或前置胎盤,也容易引發早產問題。

10. 營養不良或失調

懷孕期間,準媽營養不良或者失調,會造成貧血、供氧不足等,從而增加寶寶早產的風險。

此外,準媽媽平時也要注意勞逸結合,避免身體過於疲勞,或是給自己太大的

精神壓力,因爲長期處於不良情緒之中也會加大早產的風險。

早產的徵兆

不過,有上述特徵的孕媽也別太擔心,首先,是否早產是個概率問題,只要遵循醫囑、放鬆心態、保證營養、健康作息,一般也不會有什麼問題。

其次,即使發生早產的徵兆也並不代表就會早產,關鍵要看胎膜的情況。

如果胎膜沒破,醫生會設法抑制宮縮,儘可能延長孕周,避免早產;

若胎膜已破,早產不可避免時,醫生也會設法提高早產兒存活率。

所以,及時發現早產的徵兆就是至關重要的。

而一般來說,發生早產的徵兆有:

孕足月前出現腹瀉,表現爲小腹隱痛,一日內解手次數增加,排尿時有不舒服的感覺,但是沒有水樣便。

陰道分泌物在短時間內增加很多,伴有小腹下墜感、分泌物中混雜血跡,則考慮早產或陰道炎症所致。

下腹變硬、宮縮變多、早期破水。

出現這些情況時,應該及時就醫,並多臥牀休息,這樣可以減少自發性宮縮頻率。

早產寶寶什麼時候可以出院?

目前,國內多數醫院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NICU)臨牀實踐中早產兒出院標準爲:各項生命體徵穩定,校正胎齡(CGA) 達34周、體重達2000g左右並持 續增長,完全經口餵養,室溫下體溫維持穩定,疾病已愈或可進行家庭治療。

早產兒出院並不意味着治療、管理的結束,而是新的治療、管理模式的開始。早產兒出院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今後的路還很長,作爲家長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因爲大部分早產寶寶出院時還沒足月(沒到預產期),各系統和器官未完全發育成熟,生活能力還比較弱,容易發生問題,所以不能像對待足月寶寶那樣來對待他們。一方面,家長要有信心能夠養育好自已的寶寶;另一方面,要遵照醫生的指導,給寶寶特別的關注,使他們健康茁壯地成長。

早產寶寶需要溫馨舒適的居家環境

早產寶寶回家後,居室要空氣新鮮,注意通風,但不要有穿堂風。室溫適宜(冬季24-25℃,夏季27-28℃),溼度50%-60%。儘量減少外人來訪,家人如有感冒症狀要避免接觸孩子,媽媽感冒時,餵奶要戴口罩。

接觸寶寶前和換尿布後一定要洗手。注意奶瓶清潔和消毒,媽媽哺乳時先將乳房清潔再餵奶。

早產寶寶的皮膚很嬌嫩,要勤換尿布或尿不溼,大小便後用清水沖洗,少用溼紙巾,保持臀部皮膚乾燥,預防尿布疹。經常洗澡,不需每天使用浴液或洗髮水。在臍帶未脫落之前,每天2次用酒精消毒臍帶殘端,保持乾燥。

寶寶的衣物用全棉製品,經常清洗更換,被褥經常曬曬,注意衛生。寶寶的衣被厚薄要適宜,不要過分捂得太熱,以手腳暖和而脖子下面沒有汗爲準。在家裏不要用包被將寶寶包裹的緊緊的,應該允許寶寶穿好衣褲,方便四肢活動。

早產寶寶需要支持性護理

早產兒剛出院回到家,家中應爲孩子創造溫馨的環境,首先父母要克服焦慮的情緒,將全部的精力用於科學合理的養育孩子,讓孩子吃好睡好,快速成長。

早產兒絕大多數時間在睡眠,胎齡越小睡眠時間越多,每天要睡20多小時,除按時餵奶外儘量不要打擾孩子的睡眠。護理時間要集中,如洗澡,換衣,換尿布,喂藥,吃奶,儘量集中在一起做。居室要安靜,光線半暗。

早產寶寶吃什麼才能滿足成長需要?

早產兒需要更多的營養物質,他們的胃腸道還未發育成熟,所以早產的寶寶需要特別對待。那麼吃什麼奶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呢?

早產寶寶在住院期間最好吃母乳,因爲早產母乳的成分與足月母乳不同,有利於消化和吸收,促進胃腸功能成熟,提高免疫力,幫助神經系統的發育。直接哺乳能增進母子的情感交流,有益於寶寶的身心健康。

如果母乳不足,需要喂寶寶早產配方奶,這是特別爲早產寶寶設計的在住院期間專用的配方,保留了母乳的許多優點,又補充母乳對早產兒營養需要的不足。

一般來說,適合體重小於2000g早產兒的乳類是強化母乳(母乳+強化劑)或早產兒配方奶。

出院以後:母乳仍然作爲首選,鼓勵學習直接哺乳,這樣媽媽的奶水纔會越來越多。對於胎齡小、出生體重小於2000克(也就是小於4斤)的寶寶,出院後還需繼續加一段時間母乳強化劑直到糾正月齡40周。40周後定期回醫院進行生長監測,根據生長監測的情況,逐漸停用而改爲純母乳餵養。

早產兒有徵兆?知道這些知識可避免!

媽媽如何給早產寶寶餵奶?

對於早產寶寶來說,當他們的吸吮、吞嚥和呼吸三者之間發育協調,就可以自己吃奶了。但由於胃的容量小,每次餵奶量也許不像足月寶寶一樣多,而且他們吃奶很容易累,常吃吃停停,休息一會兒再吃,這是很正常的現象。有的寶寶脾氣急,吃奶很快,常會憋的喘不過氣來。這時要讓他(她)休息一會兒,喘幾口氣後再接着吃。

在給早產寶寶餵奶時一定要非常細緻和耐心,抱起來餵奶,儘量避免嗆奶和吐奶。如果母乳餵養,媽媽的奶水很多、流速很快的話常會造成嗆奶,因爲寶寶來不及吞嚥。這時媽媽可以用手指掐住乳暈周圍減慢乳汁的流速,或將前面的奶先擠出一些,再讓寶寶吃。由於母乳的前奶和後奶成分不同,前奶的蛋白質多些,後奶的脂肪多些,這都是早產寶寶不可缺少的,所以要吃空一側再吃另一側。人工餵養時,要選擇合適的奶嘴,太大會嗆着,太小又費力。每次餵奶現配現吃,不要在室溫下放置過久。吃奶的用具注意清潔,每天消毒。

每次餵奶後要把寶寶豎抱起來,趴在媽媽的胸前拍拍背。這樣做是爲了幫助寶寶把吃奶時同時吃進去的氣體排出來,以免吐奶。在3個月以前,許多寶寶會溢奶,就是在吃奶後順着嘴邊流出一些奶來,尤其在寶寶使勁兒或活動以後。這是正常現象,大些就好了。如果出現嗆奶情況,馬上把寶寶側過身或面向下輕拍後背,把鼻咽部的奶液排出來,以防窒息。

早產寶寶出院後一定要定期複查

一般情況下,早產寶寶出院後在6個月以內,每月複查一次;6個月之後,根據寶寶的情況,由醫生決定1-2個月複查一次。一歲以後2-3個月一次,直至2歲。每次複查時醫生會詢問寶寶的餵養和護理過程,每月有什麼進步和變化。檢查寶寶的體格生長、神經運動發育情況,告知家長寶寶在相同月齡孩子中所處的水平如何,哪些方面好,哪些方面有差距。通過定期隨訪,醫生能夠及早發現早產寶寶在發育過程中出現的異常信號,如肌張力異常或姿勢異常等,並根據寶寶的具體表現,有針對性地指導早期干預的訓練方法。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神經系統後遺症的發生,使寶寶能夠健康成長。

糾正年齡(月齡)=實際年齡(月齡)-早產月齡

早產寶寶的身高、體重,輔食添加的時間,預防接種的年齡都應該按照糾正年齡(月齡)計算,特別是運動發育和智力發育,包括智力測查和神經運動檢查都要按糾正年齡進行判斷。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