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美國最新最高精尖大腦研究:立規矩不當反而害了孩子

美國最新最高精尖大腦研究:立規矩不當反而害了孩子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當孩子犯錯了該怎麼辦?怎麼讓孩子吸取教訓?如何給孩子立規矩?這些基本上是每個父母每天都有可能遇到的問題。解決方案也可以說是眾說紛紜,有的建議溫和的非暴力解決方案,有的則認為該嚴厲時需嚴厲,甚至認為適當的體罰還是有必要的,但是這些大多是經驗主義的分析和判斷。

近期,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一直致力於研究大腦發育與育兒方法關聯性的精神病科臨床教授Daniel J. Siegel, M.D.和教育學家Tina Payne Bryson博士聯袂推出了一本名為《No-Drama Discipline》的新書,為“discipline立規矩”這個老問題提供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科學研究維度。

它首創性地揭示了大腦結構發育與“立規矩”方式之間的關聯,解釋了為何有些方法對孩子是無效的,長期來看,不當的“立規矩”方式甚至會對孩子整體的大腦發育產生不良影響。

這聽上去make sense,不是嗎?畢竟行為是由大腦支配的。

“樓上大腦”的健康發育決定“立規矩”的成效

Daniel J. Siegel, M.D.教授通過大量的臨床實驗發現,自我控制與大腦結構之間存在著普遍規律。試著將大腦結構想象成一所複式房子,有樓上和樓下兩層。

美國最新最高精尖大腦研究:立規矩不當反而害了孩子

“Downstairs Brain樓下大腦”包括邊緣系統和腦幹。這是大腦中體現原始功能的一部分。

負責:

呼吸、眨眼、心率等基本功能

先天反應(戰鬥、逃跑或僵持)

強烈的情緒比如憤怒和恐懼

憤怒、其他強烈的情緒、身體本能,這些都來自於“樓下大腦”。

“Upstairs Brain樓上大腦”則主要包括大腦皮層,這部分和思考、想象力、制定計劃等能力相關。

掌管:

合理的決策和計劃

控制情緒和身體

自我認知

同理心

道德品格

如果孩子的“樓上大腦”運作良好,他們就會非常善於平衡“樓下大腦”帶來的情緒和身體上的強烈反應與衝動,很好地調控自己的情緒、預見後果、在行動之前深思熟慮、並且善於體諒他人的感受。

“立規矩”的本質是教導孩子正確的行為、以及訓練他們有足夠的理性和自控力保持正確的行為,而這些都是由“樓上大腦”掌管。

“立規矩”的方式將影響“樓上大腦”的健康發育

關於神經可塑性——大腦適應性的研究已經證明,重複的經驗將會改變大腦的生理結構。立規矩這件事幾乎每天發生,包含了孩子早期人生中大量的經驗體驗,父母應對孩子錯誤行為的方式毫無疑問將影響到孩子大腦的發育。

美國最新最高精尖大腦研究:立規矩不當反而害了孩子 第2張

比如,很多老師和家長會使用的冷處理方式Time-out(計時隔離或關禁閉),即讓犯錯誤的孩子獨自反省。這種方式看似是平和有效的,但是實際上給孩子留下的經驗體驗是“孤立感”。孩子之所以服從並不是因為他們從理性上認識到錯誤並有意識地去糾正錯誤,而是因為孩子害怕那種被孤立和冷落的感覺。如果掃描當時孩子的腦圖,你就會發現“孤立感”造成的痛苦,在大腦中的反應和身體暴力造成的痛苦程度幾乎一致。長期以往,這種痛苦體驗將改變大腦生理結構,讓負責恐懼的杏仁核和“樓下大腦”的影響力越來強大。

又比如,在“樓上大腦”有一個簡稱為TPJ(顳頂聯合區temporo-parietal junction)的組織,它在幫助我們理解他人的想法上扮演了很特殊的角色。當我們感覺自己被理解時,TPJ就活躍起來,並與大腦額前葉皮質共同作用,讓我們的同理心激增。這意味著,如果父母能經常用同理心和孩子溝通,那麼TPJ就能受到更多良性的經驗刺激,從而幫助孩子發展出更多的同理心,更加善於理解和體諒他人。

所以,用正確的方法教導孩子的行為,對孩子大腦發育至關重要。而行為由大腦支配,“樓上大腦”的健康發育才能從根源上保證孩子擁有理性思考的能力、自控力和辨識正確行為的能力,二者相輔相成,才能成就“立規矩”想要達到的終極目標。

“立規矩”必須設定合理的期待值

基於上面的大腦結構原理,還需要了解兩個重要真相,幫助家長在“立規矩”時確立合理的期待值。

美國最新最高精尖大腦研究:立規矩不當反而害了孩子 第3張

真相一:孩子的“樓上大腦”正在建設中

“樓下大腦”在孩子出生時就已經發育得相當充分了,而“樓上大腦”通常要到二十五六歲才能發育完全。這意味著,所有我們想要孩子去學習的行為都是基於一個正在發育中、還遠未完善的大腦組織。

真相二:被啟用的杏仁核會阻斷與“樓上大腦”的連結,讓孩子失去思考的能力

在邊緣系統(屬“樓下大腦”區域)有一個大小和形狀近似杏仁的組織。這是大腦的守門人,通常負責掃描危險。它能迅速醞釀和表達情緒,特別是憤怒和恐懼。一旦它感受到危險,就會完全掌控全域性,挾持“樓上大腦”的運作。當它被觸發,我們的行動就會先於思考。

這些意味著什麼?

孩子的“樓上大腦”還處在發育中階段,它的功能本就不完善。而當孩子處於強烈的情緒和壓力之下時,即便是這有限的部分也會被阻斷、無法發揮作用。在這樣的時刻,他們的杏仁核被激活了,呵斥、責備、懲罰只會讓“樓下大腦”更猖狂,無法從理性層面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和糾正自己的行為,他們首先需要的是安撫和平靜。

因此,在給孩子立規矩的時候,在你實施行動之前,在發現孩子根本沒聽進去、或者屢教(打)不改的狀況時,都應該根據上面兩個真相反思一下自己的期待值和教導方式是否正確。

符合大腦發育規律的“立規矩”方法

以下三個步驟將幫助你正確地給孩子“立規矩”,從而在教導孩子行為的同時,促進大腦得到健康的發育。

美國最新最高精尖大腦研究:立規矩不當反而害了孩子 第4張

Step1:Question自我提問

當孩子犯錯誤時,在你做出反應之前,養成習慣先問自己三個問題,幫助你理清癥結所在和教導的策略:

1)為什麼孩子會這麼做?

洞察孩子錯誤行為背後的原因,這是我們做出正確反應的首要條件。

2)通過這件事,我想教導孩子什麼?

立規矩的目的不是懲罰,而是教導,比如教孩子自我控制、負責任的行為,等等。

3)怎麼做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導效果?

提醒自己孩子的年齡和所處的大腦發育階段,制定正確的教育方式。

Step 2:Connect連結

根據上面對大腦結構發育的分析,我們已經瞭解當孩子處於憤怒、恐懼等強烈情緒和壓力之下時,他掌管理性的“樓上大腦”是無法運作的,他就會失去理解和思考的能力。那麼此時此刻,首要的就是安撫他的情緒,讓他的“樓上大腦”迴歸運作。

所以,“connect連結”是在教導孩子行為之前首先要做的。成功的connect需包含四個關鍵詞:Presence(存在),Attunement(調音),Resonance(共鳴)和Trust(信任)。

Presence(存在)是指帶著一種充滿好奇心、開明的、寬容的、愛的心態,和孩子待在一起;Attunement(調音)是指進入孩子的內心,而不只是著眼於他的表面行為;Resonance(共鳴)是指用我們的內心去感受孩子的感覺,這不是反射,而應是共振;當孩子感覺到我們的Presence(存在)、Attunement(調音)和Resonance(共鳴),他們就會對我們產生Trust(信任)。

Step 3:Redirect糾正行為

只有在與孩子成功連結之後,當他的“樓上大腦”運作起來、恢復理性思考和學習能力之時,才真正到了可以討論行為和立規矩的時候。

此時,根據Step 1中考慮好的策略,和孩子講道理,和孩子分析他的錯誤行為會帶來的後果,教孩子如何判斷正確和錯誤、如何提高自我控制能力,等等,此時,孩子的大腦才會真正接受和消化這些資訊,並且促進其“樓上大腦”的發育,慢慢學會用越來越多的理性來思考和支配自己的行為。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為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