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智力發展 > 物理物態變化手抄報

物理物態變化手抄報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手抄報一:物態變化基本介紹


物態變化:在物理學中,我們把物質從一種狀態變化到另一種狀態的過程,叫做物態變化。物態變化的過程(簡介):由於物態有三種(實際上有好幾種,但在這裏我們只研究三種。

其他物態如:等離子態。),它們兩兩之間可以相互轉化,所以物態變化有6種:熔化、凝固、汽化、液化、昇華、凝華(具體詳解見下面說明)。

1、物態:由於構成物質的大量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熱運動,且不同的分子做熱運動的速度不同,就形成了物質的三種狀態:固態、液態、氣態,在物理學中,我們把物質的狀態稱爲物態。

2、如何判斷發生的是哪種物態變化:關鍵是找到物質在發生物態變化前後的兩種狀態,再根據定義進行比較,就可以得出正確的結論。

重要性

物質由一種狀態變爲另一種狀態的過程稱爲物態變化(change of state)。

首先是物質的固態和液態,這兩者之間的關係,物質從固態轉換爲液態時,這種現象叫熔化,熔化要吸熱,比如冰吸熱熔化成水,反之,物質從液態轉換爲固態時,這種現象叫凝固,凝固要放熱,比如水放熱凝固成冰。在這些從固態轉換爲液態的固體又分爲晶體和非晶體,晶體有熔點,就是溫度達到熔點時(持續吸熱)就會熔化,熔化時溫度一直等於熔點,完全融化後溫度纔會上升。非晶體沒有固定的熔點,所以熔化過程中的溫度不定,如石蠟在融化過程中溫度不斷上升。晶體熔化時溫度不變,存在三種狀態,例:冰熔化時,溫度爲0℃,同時存在冰的固態,水的液態和冰與水的固液共存態。

然後是物質氣態與液態的變化關係,物質從液態轉換爲氣態,這種現象叫汽化,汽化又有蒸發和沸騰兩種方式,蒸發發生在液體表面,可以在任何溫度進行,是緩慢的。沸騰發生在液體表面及內部,必須達到沸點,是劇烈的。汽化要吸熱,液體有沸點,當溫度達到沸點時,溫度就不會再升高,但是仍然在吸熱;物質從氣態轉換爲液態時,這個現象叫液化,液化要放熱。例如水蒸氣液化爲水,水蒸發爲水蒸氣。加快液體的蒸發速度的方法一般有:1.增加液體的表面積;2.加快液體表面的空氣流速;3.提高液體的溫度;4.降低周圍環境的水蒸氣含量,使其無法飽和(就是使空氣乾燥。)。

最後是我們不常見的物質固態和氣態的關係,物質從固態直接轉換爲氣態,這種現象叫做昇華,然後是物質直接從氣態轉換爲固態,這叫凝華,昇華吸熱(想讓固體昇華,不能讓那種固體達到其熔點,不然會先熔化再汽化),凝華放熱。

在發生物態變化之時,物體需要吸熱或放熱。當物體由高密度向低密度轉化時,就是吸熱;由低密度向高密度轉化時,則是放熱。而吸熱或放熱的條件是熱傳遞,所以物體不與周圍環境存在溫度差,就不會產生物態變化。例如0℃的冰放在0℃的空氣中不會熔化。

這就是物態變化三者之間的關係,他們轉換的依據主要是溫度。

物質從固態變爲液態,從液態變爲氣態以及從固態直接變爲氣態的過程,需要從外界吸收熱量;而物質從氣態變爲液態,從液態變爲固態以及從氣態直接變爲固態的過程中,向外界放出熱量。

物理物態變化手抄報

手抄報二:新型物態變化

等離子態

朗穆爾,1881——1957,於1925年首次提出“等離子態”概念。

固態在一定溫度下變成液態,液態在一定溫度下變成氣態,氣態繼續加溫將變成等離子態。這是氣體在約幾百萬度的極高溫或在其它粒子強烈碰撞下所呈現出的物態,這時,電子從原子中游離出來而成爲自由電子。等離子體就是一種被高度電離的氣體,但是它又處於與“氣態”不同的“物態”——“等離子態”。

太陽及其它許多恆星是極熾熱的星球,它們就是等離子體。宇宙內大部分物質都是等離子體。地球上也有等離子體:高空的電離層、閃電、極光等等。日光燈、水銀燈裏的電離氣體則是人造的等離子體。

超固態

在140萬大氣壓下,物質的原子就可能被“壓碎”。電子全部被“擠出”原子,形成電子氣體,裸露的原子核緊密地排列,物質密度極大,這就是超固態。一塊乒乓球大小的超固態物質,其質量至少在1000噸以上。

已有充分的根據說明,由原子構成的質量較小的恆星發展到後期階段的白矮星,由中子堆砌成的中子星,以及至今人們瞭解非常有限的黑洞都處於這種超固態。它的平均密度是水的幾萬到一億倍。

中子態

在更高的溫度和壓力下,原子核也能被“壓碎”。我們知道,原子核由中子和質子組成,在更高的溫度和壓力下從原子核裏放出的質子,在極大的壓力下,質子吸收電子,和電子結合成爲中子。這樣一來,物質的構造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原來是原子核和電子,此時此刻卻都變成了中子。這樣的物質呈現出中子緊密排列的狀態,叫做“中子態”。

這種形態大部分存於一種叫“中子星”的星體中,它是由大質量恆星晚年發生收縮而造成的,所以,中子星是小得可憐的、沒有生機的星球。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Bose-Einstein condensation (BEC)玻色-愛因斯坦凝聚(BEC)是科學巨匠愛因斯坦在80年前預言的一種新物態。這裏的“凝聚” 與日常生活中的凝聚不同,它表示原來不同狀態的原子突然“凝聚”到同一狀態(一般是基態)。即處於不同狀態的原子“凝聚”到了同一種狀態。

軟物質

1991年,諾貝爾獎獲得者、法國物理學家德熱納(P. G. De Gennes)在諾貝爾獎授獎會上以“軟物質”爲演講題目,用“軟物質”一詞概括複雜液體等一類物質,得到廣泛認可。從此軟物質這個詞逐步取代美國人所說的“複雜流體”,開始推動一門跨越物理,化學,生物三大學科的交叉學科的發展。軟物質如液晶、聚合物、膠體、膜、泡沫、顆粒物質、生命體系等,在自然界、生命體、日常生活和生產中廣泛存在。它們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如橡膠、墨水、洗滌液、飲料、乳液及藥品和化妝品等等;在技術上也有廣泛應用,如液晶、聚合物等;生物體基本上軟物質組成,如細胞、體液、蛋白、DNA等。在我們日常所說的“軟”的概念裏,主要的特徵就是容易形變。在軟物質這個名詞裏也有類似的含義。

例如:

熔化:鐵變成鐵水,石蠟變成液態,海波變成液態

凝固:鐵水變成鐵,液態瀝青放熱凝固,液態石蠟放熱凝固

汽化:沸騰,蒸發,酒精揮發

液化:露,霧,“白氣”

昇華:碘變成碘蒸氣,冰變成水蒸汽,樟腦片不見了

凝華:霜,霧凇,冰花 ,雪

除此之外,還有等離子態、超固態、中子態。

物理物態變化手抄報 第2張


手抄報三:自然界中所發生的物態變化現象

1、夏天從冰糕上滴落的水滴(熔化)

2、冰粒變成雨滴降落下來(熔化)

3、修柏油馬路時,用大熔竈熔瀝青(熔化)

4、冰放在太陽下,一會兒就變成了水(熔化)

5、將鋼放在鍊鋼爐內,一會兒就變成了鋼水(熔化)

6、純水凝結,結成冰塊(凝固)

7、鋼水澆鑄成車輪(凝固)

8、雪災中電線杆結起了冰柱(凝固)

9、鋼水燒鑄成火車輪(凝固)

10、火山噴發(先熔化後凝固)

11、秋天,清晨的霧在太陽出來後散去(汽化——蒸發)

12、灑在地面上的水不見了(汽化——蒸發)

13、擦在皮膚上的酒精馬上幹了(汽化——蒸發)

14、游泳上岸後身上感覺冷(汽化——蒸發)

15、燒開一壺水(汽化——沸騰)

16、夏天,冰棍周圍冒“白氣”(液化)

17、夏天,水缸外層“出汗”(液化)

18、早晨,草木上的小水滴(液化)

19、早晨的濃霧、露水(液化)

20、夏天,從冰箱裏拿出來的飲料罐“出汗”(液化)

21、洗熱水澡後,衛生間的玻璃變得模糊不清,一會兒又變得清晰起來(先液化後汽化)

22、用電熱水器燒水,沸騰時不斷有“白汽”冒出(先汽化後液化)

23、高溫加熱碘,碘的體積變小(昇華)

24、衣箱中的樟腦丸漸漸變小(昇華)

25、冬天,室外冰凍的衣服也會幹(昇華)

26、寒冷的冬天,堆的雪人變小了(昇華)

27、燈絲(鎢絲)變細(昇華)

28、乾冰(固態二氧化碳)用來人工降雨(昇華)

29、冬天,玻璃窗內表面上形成的冰花(或“窗花”)(凝華)

30、屋頂的瓦上結了一層霜(凝華)

31、北方冬天的樹掛(凝華)

32、南方雪災中見到的霧淞(凝華)

33、燈泡(鎢絲)發黑(凝華)

34、雪糕紙中發現的“白粉”(凝華)

35、乾冰(固態二氧化碳)用來打造絕妙的舞臺效果(先昇華後液化)

36、雨的形成:①汽化(或蒸發)→液化→凝固→熔化;②汽化(或蒸發)→凝華→熔化

③汽化(或蒸發)→液化

水的三大名稱:

固態:冰(凝固)、霜(凝華)、雪(凝華)、凇、“窗花”(凝華)、雹(凝固)、白冰

液態:水、露(液化)、雨(液化)、霧(液化)、“白氣”(液化)

氣態:水蒸氣【注:水蒸氣不可見,可見的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水珠。】

物理物態變化手抄報 第3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