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手抄報 > 【豐富多彩的文化手抄報】中國傳統文化手抄報 傳統文化手抄報

【豐富多彩的文化手抄報】中國傳統文化手抄報 傳統文化手抄報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豐富多彩的文化手抄報,文化是早就中華文明這麼多年最重要的一個因素,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傳承上下五千年,是我們最偉大的遺產,我們要保護好這豐富多彩的文化,將它傳承下去。

手抄報一:文化的釋義


"文化"乃是"人文化成"一語的縮寫。此語出於易經賁卦彖辭:"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所謂文,就是指一切現象或形相。天文就是指自然現象,也就是由陰陽、剛柔、正負、雌雄等兩端力量交互作用而形成的錯綜複雜、多采多姿的自然世界。

所謂人文,就是指自然現象經過人的認識、點化、改造、重組的活動就稱爲人文活動。

人文活動可以分爲兩個層次,第一個是認識的層次,第二個是運用的層次。

對一切已存在的自然現象加以觀察、認識、瞭解,使之凝定爲確定的知識,便是初級的人文活動,也就是前引易經文中的"文明以止"的意思(使天文被照明而且貞定爲知識)。這一級的人文活動,其目的與意義是爲進級的人文活動作基礎作準備。

進級的人文活動便是運用由初級人文活動中所凝定的種種知識來爲人生服務。這種服務也可以分爲兩層,一層是單純爲增加生活的方便而作的,如先民耕田以食、織布以衣、架木以居、斵輪以行,以至 當今所有的工業產品,都是人利用知識而將自然物的存在結構加以改造、重組而運用出來的。這可以說是一種以實用爲重點的服務。

至於在實用之上的另一層服務,我們可以稱爲以彰顯意義爲重的服務。那就是利用這些自然物或人爲加工物爲代表與象徵,以呈現出一套套人所獨具的生活方式。這些獨特的生活方式就是所謂禮儀,包括種種法規制度、風俗習慣。

例如飲食,除了果腹的實用目的之外,我們還可以同時藉以表顯精神上的意義。如當與人共食時,藉讓食、勸食等以聯誼互敬;當一人獨食時,藉潔其粢盛、謹其舉措來對越在天;或者,藉種種自定義的戒規以自律(如佛徒之茹素),藉特殊食物以懷古(如端午節糉子)。乃至單純地藉食物精美製作,進食的優美儀態以表顯人文的豐盛。凡此都足以顯示人的生活,實能超越一已的封限而具有無限擴展延申的意義。這種能指向無限的特質便是人文活動真正的價值所在。所以稱爲進級的人文活動。 這種能賦予一切自然物或人爲加工物以意義的活動是一種有有創造性的活動(此有異於上帝的創造而別稱爲道德創造)。這種形態的創造便稱爲"點化"。他一方面點化了人的生命,使人即於衣食住行的自然活動中,擴展拓深而頓時具有豐富充實的精神內涵;另一方面也點化了一切被人所用的物,使它在自然效用之餘,同時也因參與了人的創造活動而成爲亦具無限意義的禮物。於是人的自然行爲化爲禮行,自然秩序化爲道德秩序。此世界不但因人初級的的人文活動(認知)而自黑暗進至彰明;且因人進級的人文活動(點化)而自無心進至有情,當進至有情,但是不但因人我因遂其相通而合一,人物亦因同於此渾融的情意中而合一。人不但能敬人愛人,也能敬物愛物,人物都不在我之外,此即王陽明所謂"心外無物",亦即孔子所謂"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世界到此合一無外的境界纔是一個圓成的世界,而此圓成則是有待於人文活動的點化而後成功的。因此說"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而約稱之爲"人文化成",或更約稱之爲"文化"。

於此,我們乃可約述"文化"一辭的主要涵義,即:它是特指一種進級的人文活動其目的在點化人的生活中及一切生活中所涉及的外物,以使之具有無限的道德意義。

以上是"文化"一辭最核心的涵義引自君友會王愛君文集。若放寬一些,則一切人文活動,包括初級進級,都可稱爲文化。若在由此延申,更可不克指這種人文活動本身,而直以一切人文活動的結果,即種種自然現象經人認識、改造、重組後的狀態,所謂人文者,稱爲文化。此時所謂文化,即不再具有活動的創造義,而只具有靜態的客觀存在義。

按:文化一辭,近世以來亦用以翻譯英文之Culture,二者內涵亦略可相通。Culture源於拉丁文Colere,原意乃指人之能力的培養及訓練,使之超乎單純的自然狀態之上。至十七、八世紀,此一概念之內涵已有相當的擴展,而重再指稱一切經人爲力量加諸自然物之上的成果。即:文化是指一切文化產品之總和。此相當於前文所述之最後一層引申義。總言之,西方觀念中之文化較偏於指人文之靜態的客觀存在,而較不重於指活動的創造義,由缺乏中國傳統中最爲鄭重的道德化、精神提撕一重意涵。

【豐富多彩的文化手抄報】中國傳統文化手抄報 傳統文化手抄報

手抄報二:文化的內涵

文化大致可以表述爲:1、廣泛的知識並能將之活學活用;2、內心的精神和修養。

傳統的觀念認爲: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它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個方面。物質文化是指人類創造的物質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飾、日常用品等,它是一種可見的顯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分別指生活制度、 家庭制度、社會制度以及思維方式、宗教信仰、審美情趣,它們屬於不可見的隱性文化。包括文學、哲學、政治等方面的內容。

人類所創造的精神財富,包括宗教、信仰、風俗習慣、道德情操、學術思想、文學藝術、科學技術、各種制度等。

廣義的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文化是一切生命文明行爲的代稱,大自然是人類文化的根本導師和啓蒙者。我們幾乎沒有一樣科學發明是憑空想來的,莫不受自然的啓示。人類的文化是大自然的恩賜。”——李二和《舟船的起源》

“文化本不屬人類所獨有,我們更應該以更開放和更寬容的態度解讀文化。文化是生命衍生的所謂具有人文意味的現象,它是與生俱來的。許多生命的言語或行爲都有着先天的文化屬性,我們也許以示高貴而只願意稱它爲本能。”——李二和《舟船的起源》

狹義指社會的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

狹義的文化就是在歷史上一定的物質生產方式的基礎上發生和發展的社會精神生活形式的總和。

1871年,英國文化學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書中提出了狹義文化的早期經典學說,即文化是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和任何人作爲一名社會成員而獲得的能力和習慣在內的複雜整體。

文化也可以稱之爲社會團體共同的思維特徵。不過“文化”有多少定義,但有一點還是很明確的,即文化的核心問題是人。有人才能創造文化。文化是人類智慧和創造力的體現。不同種族、不同民族的人創造不同的文化。人創造了文化,也享受文化,同時也受約束於文化,最終又要不斷地改造文化。我們都是文化的創造者,又是文化的享受者和改造者。人雖然要受文化的約束,但人在文化中永遠是主動的。沒有人的主動創造,文化便失去了光彩,失去了活力,甚至失去了生命。我們瞭解和研究文化,其實主要是觀察和研究人的創造思想、創造行爲、創造心理、創造手段及其最後成果。

不同領域的理解

不同的學科對文化有着不同的理解。

(1)從哲學角度解釋文化,認爲文化從本質上講是哲學思想的表現形式。由於哲學的時代和地域性從而決定了文化的不同風格。一般來說,哲學思想的變革引起社會制度的變化,與之伴隨的有對舊文化的鎮壓和新文化的興起。

(2)從存在主義的角度,文化是對一個人或一羣人的存在方式的描述。人們存在於自然中,同時也存在於歷史和時代中;時間是一個人或一羣人存在於自然中的重要平臺;社會、國家和民族(家族)是一個人或一羣人存在於歷史和時代中的另一個重要平臺;文化是指人們在這種存在過程中的言說或表述方式、交往或行爲方式、意識或認知方式。文化不僅用於描述一羣人的外在行爲,文化特別包括作爲個體的人的自我的心靈意識和感知方式。一個人在回到自己內心世界的時的一種自我的對話、觀察的方式。

(3)從文化研究的角度看,文化,即使是意識形態,也不是絕對排他的。對葛蘭西來說,文化霸權並不是一種簡單的、赤裸裸的壓迫和被壓迫關係。“統治集團的支配權並不是通過操縱羣衆來取得的,……統治階級必須與對立的社會集團、階級以及他們的價值觀進行談判,這種談判的結果是一種真正的調停。……這就使得意識形態中任何簡單的對立,都被這一過程消解了。”它成爲一種從不同階級錨地取來的不同文化和意識形態的動態的聯合。

(4)文化是人類創新活動永恆拓展的載體、創新水平提升的工具、傳播的手段。

【豐富多彩的文化手抄報】中國傳統文化手抄報 傳統文化手抄報 第2張


手抄報三:文化的層次與分類

層次

因爲文化具有的多樣性和複雜性,很難將文化給出一個準確地,清晰的分類標準。因此,這些對文化的劃分,只是從某一個角度來分析的,它是一種嘗試。

對文化的結構解剖,有兩分說,即分爲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層次說,即分爲物質、制度、精神三層次;有四層次說,即分爲物質、制度、風俗習慣、思想與價值。有六大子系統說,即物質、社會關係、精神、藝術、語言符號、風俗習慣等。

文化有兩種,一種是生產文化,一種是精神文化。科技文化是生產文化,生活思想文化是精神文化。任何文化都爲生活所用,沒有不爲生活所用的文化。任何一種文化都包含了一種生活生存的理論和方式,理念和認識。

至於對文化的結構,不同的說法也很多。一般地把它分爲下列幾個層次: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爲文化、心態文化。

物態文化層是人類的物質生產活動方式和產品的總和,是可觸知的具體實在的事物,如衣、食、住、行。

制度文化層是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建立的規範自身行爲和調節相互關係的準則。

行爲文化層是人際交往中約定俗成的以禮俗、民俗、習慣和風俗,它是一種社會的、集體的行爲。

心態文化是人們的社會心理和社會的意識形態,包括人們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思維方式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文學藝術作品。這是文化的核心,也是文化的精華部分。

有些人類學家將文化分爲三個層次:高級文化(High culture),包括哲學、文學、藝術、宗教等; 大衆文化(Popular culture),指習俗、儀式以及包括衣食住行、人際關係各方面的生活方式; 深層文化(Deep culture),主要指價值觀的美醜定義,時間取向、生活節奏、解決問題的方式以及與性別、階層、職業、親屬關係相關的個人角色。高級文化和大衆文化均植根於深層文化,而深層文化的某一概念又以一種習俗或生活方式反映在大衆文化中,以一種藝術形式或文學主題反映在高級文化中。

廣義的文化包括四個層次:一是物態文化層,由物化的知識力量構成,它是人的物質生產活動及其產品的總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質實體的文化事物。二是制度文化層,由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建立的各種社會規範構成。包括社會經濟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家族、民族、國家、經濟、政治、宗教社團、教育、科技、藝術組織等。三是行爲文化層,以民風民俗形態出現,見之於日常起居動作之中,具有鮮明的民族、地域特色。四是心態文化層,由人類社會實踐和意識活動中經過長期蘊育而形成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思維方式等構成,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心態文化層可細分爲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形態兩個層次。

分類

關於文化的分類

斯特恩H. H. Stern(1992:208)根據文化的結構和範疇把文化分爲廣義和狹義兩種概念。廣義的文化即大寫的文化(Culture with a big C),狹義的文化即小寫的文化(culture with a small c)。

漢科特・漢默裏Hammerly(1982)把文化分爲信息文化、行爲文化和成就文化。信息文化指一般受教育本族語者所掌握的關於社會、地理、歷史、等知識;行爲文化指人的生活方式、實際行爲、態度、價值等,它是成功交際最重要的因素;成就文化是指藝術和文學成就,它是傳統的文化概念。

【豐富多彩的文化手抄報】中國傳統文化手抄報 傳統文化手抄報 第3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