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2005年-2015年出生的中國平民子弟長大後如何生存和競爭

2005年-2015年出生的中國平民子弟長大後如何生存和競爭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的父母生於50年代,是不折不扣的平民子弟;我生於70年代,現在算是白領精英,但依然是個平民子弟;我有個00後的女兒,再過20年,她將長大,我在想,那個時候她這個新平民子弟將會面臨怎樣的世界,他們應該如何生存和競爭。

我的父母生於50年代,是不折不扣的平民子弟;我生於70年代,現在算是白領精英,但依然是個平民子弟;我有個00後的女兒,再過20年,她將長大,我在想,那個時候她這個新平民子弟將會面臨怎樣的世界,他們應該如何生存和競爭。

不止我在想這個問題,我身邊的80後90後朋友也在想這個問題:甚至連前不久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在支持希拉里競選美國總統的演講中也在想這個問題。我覺得,這也許真的是個問題。

20年後的世界會怎麼樣?微信還在吧,汽車自動駕駛了吧,農作物養殖業和家務交給機器人了吧,who knows.

2005年-2015年出生的中國平民子弟長大後如何生存和競爭

▋我們這一代,倚仗的是工具的勝利

未知讓人恐懼,回憶卻讓人些許寬慰。

25年前的某個清晨5:00,我從中國中部的一個四線城市的農村家中出發,用一根扁擔挑着兩筐行囊,步行到一公里之外的鄉村公路,等待攔截過路的長途客運汽車,我此行的目的地是北京。

那天,我坐上長途汽車又下來,搭上洞庭湖的汽船輪渡又下來,再坐上4路城市公共汽車到火車站又下來,然後從窗戶爬進難得停靠的過路綠皮火車,此起彼伏經過20多個站臺顛簸23個小時輾轉來到北京,彼時尚不繁華但晴空萬里的北京,那年我15歲,要去清華大學上學,人生第一次出門。

那一年,高考已經恢復了12年,曾經被毛主席割去的“資本主義尾巴”正在漸次重新長出來,我已經可以在非國營飯店吃到3塊錢的京醬肉絲蓋飯,米飯免費加,管飽。

仔細想來,我們這一代人的感恩,源於高考選拔下的人口流動機制,源於可以扔下鐵飯碗去海南創業淘金的人口流動機制,也包括後來溫州、東莞的工廠刺激了流動,城市裏到處蓋房子刺激了流動,深圳的華爲們和中關村的聯想們刺激了流動,人口肉身的流動帶來了勞力和知識的流動,帶來了投資和消費的流動,帶來了經濟的繁榮,也帶來了一代人見識的增長和命運的轉折。

四年後,清華大學的一根64K專線連上美國,我已經在主樓實驗室用上了互聯網。再過了一年,北京西單電報局開出第一張撥號上網的工單,中國市民開始用上了互聯網。又過了一年,我大學畢業了,第一份工作就是互聯網,那時候整個中國的網民不到10萬。

2005年-2015年出生的中國平民子弟長大後如何生存和競爭 第2張

後來的事情,正如你我都知道的橋段,田溯寧回國了,張朝陽回國了,李彥宏回國了,馬化騰在深圳搞QQ聊天,丁磊在廣州鼓搗163郵箱,中國互聯網網民過百萬,過千萬,過億,過N億,直到人們不再關心這個數字,因爲它已經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奔騰的20餘年間,如果在月球上架設一輛紅外熱感儀,你會觀察到,整個地球上只有神州大地這塊熱土的顏色分外不同,交通工具越來越發達,人口肉身流動越來越快,但我想分享的感受是,在中國,這20多年,比肉身流動更匪夷所思的是信息流動。

信息流動進一步帶動了人、知識、商品、資本和交易的流動,整個民族似乎在這股洪流的裹挾之下,自動自發的,又彷彿冥冥註定的生長、進步。一個民族、一代人的智商已經事實上顯著被提高。作爲個人消費者,我深深感恩於這個時代;作爲勞動者,我深深感恩於這個時代。

我分明覺得,自己這個平民子弟還算是幸運的。

我的童年沒有住房貸款,我的小升初沒有奧數,我生活的社區沒有毒品和黑社會,我的同學沒有ABC(在美國出生的華裔),我的同事沒有富二代,我的上司沒有資本家(最多隻能叫民營企業家),想在馬路對面和我競爭開飯館的小明也不知道什麼叫做風險投資,當然我也從沒有擔心過遠在萬里的印度阿三或者連生氣都不會的機器人,他們可能會掠走我的工作和飯碗——雖然這些在2016年的今天都已經是客觀的存在。

▋孩子這一代,需要依靠原創的生產力

扯遠了。該說說我女兒她們這一代人的事兒了。

當我在iPad Pro鍵盤上敲下這一段文字的時候,女兒正和她媽媽在北愛爾蘭的遊程中渡過自己的11歲生日。她天真浪漫,她無憂無慮,她也許偶爾會思考一下明天會在異域的風情中觸碰到何種的好奇,但怎麼也不會想到他的爸爸此時此刻正在操心那麼無聊而又無用的事情——20年後她這樣的平民子弟應該如何生存和競爭?

但這事還真得操心。如果你是個平民,恰巧又有孩子,我打賭你也得操心,毫無疑問的。

你不是王思聰,更不是王健林。你還在彬彬有禮地上班,人家已經在粗暴的原始積累了;你還在算計下個月的房貸,人家已經在用錢賺錢了;比這更悲哀的是,你仍然還在百忙之中下拉刷新你的手機app,偷窺國民老公的第幾任女友在他投資的第幾個直播平臺上打情罵俏,你一邊心安理得的消費你一手捧起來的吸金明星,一邊又在深夜的輾轉反側中和老公老婆喃喃抱怨——我們還在奮鬥的路上,我們的孩子已經和富二代一起趕路了。

2005年-2015年出生的中國平民子弟長大後如何生存和競爭 第3張

這還不是最緊要的。

緊要的是,20年後,你的孩子長大成人,世界已經完全變了一個樣。

20年後,工作機會已經徹底在全球範圍內展開競爭。20年後,人很可能不得不和機器人競爭工作崗位。

20年後,印度人的英語更好,他們的孩子不用翻越肉身遠涉美日,已經搶走了你孩子的軟件外包訂單。20年後,越南人的工資更低,富士康都不在中國開廠招工了。

20年後,中國的富人在用美國和日本研發的機器人料理家務,你固執的認爲孩子小時候學不好計算機不會英語沒關係大不了長大後去當保姆去掃地卻發現地都沒你掃的份。20年後,好不容易滴滴打過來一輛車,卻發現是輛無人駕駛的新能源車,你家孩子不但專車生意做不成了還要每坐一次車給以色列人交一份專利費。

20年後,奧迪想了想還是覺得不會生氣沒有抑鬱症不會跳樓的機器人更靠譜,他們用不着我們的孩子在流水線上耍焊槍擰螺絲了。20年後,芬蘭的教育體制出品更多優秀的文化創意人才,你家孩子只能每月充值忙着給人家孩子做出來的遊戲打工了。

20年後,還有更多的20年嗎?

不是危言聳聽。不是杞人憂天。20年後,全球工作機會向科技、金融、藝術、工程、設計遷移,向有國際化視野、思維和能力的知識工作者遷移,向啓蒙過的、獨立思考的、懂得溝通和協作的地球人遷移,全球如此,中國概莫能外,我們家的孩子,準備好了嗎?

I am afraid NOT.

不要說,我們今天已經貪婪的吮吸了西方300年的文明成果,把他壓縮到30年勤奮而又奇蹟般地複製了中國;不要說,今天我們習以爲常地過上了美式德式英式日式韓式的生活方式,所以就可以想當然,我們的孩子在面臨富二代同齡人競爭的時候,依然可以優哉遊哉地像他們父輩一樣用壓縮餅乾的方式複製並分享他人的競爭優勢?

NO WAY.

2005年-2015年出生的中國平民子弟長大後如何生存和競爭 第4張

上半場是工具的勝利,我們用西方同樣的烹調工具調製了貌似相仿的食物,我們無需探究這些工具的內核和原理,沒來得及思考應該有什麼樣的教育機制和社會運行方法打造屬於自己的工具,我們甚至還有意無意模糊了一些知識產權的邊界。

但是,上半場屬於我們,我們孩子的賽程在下半場。

下半場的競爭力來自於原創的生產力,原創生產力的激釀來自於我們從小怎樣認識世界,認識自我,認識他人和社會。

世界已是地球村,信息唾手可得,新知層出不窮,人類在共榮的框架下展開集體學習和互相學習的窗口早已洞開——現在西方已經開始學習中國的互聯網,他們研究微信爲什麼這麼牛,研究爲什麼美團長大了它的老師Groupon卻快死了——我們也開始研究美國的教育內容和方法爲什麼能夠培養出來更多獨立思考的創新人才和企業家精神。

是的,如果我們非得探究2005年到2015年這一代中國的平民子弟在20年後如何生存和競爭,如何逆襲已經贏在起跑線上的富二代、ABC等同齡人,那唯一的答案也許就是互聯網。是的,中國平民子弟如何在6-18歲的時候就養成通過互聯網學習的習慣——今天的帶寬已經不是問題,上網價格完全可以接受,小額支付也足夠普及。

互聯網推倒數字鴻溝,在它面前,富二代、ABC與我們平民的孩子們一樣公平,可汗學院的服務器不會分辨你的膚色、國別或者手機價格——問題是,你是繼續讓自己的孩子沉迷在《熊出沒》的動畫片裏,還是放縱他遇到不會的數學題就用某猿搜題抄個答案了事,還是鼓勵他躍入全球知識庫的海洋裏,去學習、去發現、去創造,成爲那個20年後順應時代發展、逆襲家庭背景並掌握自己命運的年輕人呢?

IS A PROBLEM AND DEPENDS ON YOU.(是的,這是個問題,而且答案取決於你自己。)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