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孩子的私語,家長你懂嗎?

孩子的私語,家長你懂嗎?

來源:育娃網    閱讀: 8.1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在家一個人玩積木時,總是說一些莫名其妙的話,甚至還會對着凳子說‘你這個盜賊,哪裏跑!’”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在20世紀早期,心理學家就曾關注過學前幼兒身上的這種有趣現象。這種對自己說話,似乎並不在意是否能達到與別人溝通的目的的語言,被稱爲私語。

孩子的私語,家長你懂嗎?

幼兒並不是在所有情況下都發出私語,只會在特定情境中出現。

情境一:幼兒單獨遊戲時

4歲的毛毛一個人斜坐在角落,左手拿着一塊長方體積木,右手拿着一塊圓柱體積木,嘴裏發出:“呲喑、呲喑、呲喑”的聲音,接着將兩手中的積木從左右兩邊快速向中間碰撞,碰到一起時,嘴巴里立刻發出“砰!啊!”“看你往哪裏跑”,然後左手往左移動,右手緊跟着左手移動,“看你往哪裏逃,我滾起來,很快就會追到你”……

有些研究認爲,私語出現的時間與年齡有關。私語出現的高峯約在3—5歲,這時的幼兒通常用聽得見的私語,而比較大的孩子(5—10歲)則較傾向於用內化了的私語取代公開語言。

孩子的私語,家長你懂嗎? 第2張

情境二:解決比較困難的問題時

建構區遊戲中,5歲的小虎正在四處尋找什麼,嘴裏不停地說:“不是這個,不是這個,也不是這個。”轉了一圈,他又回到搭建一半的水庫旁,邊看邊抓頭說:“口子太小,怎麼穿過去呢?”(圓圓的管子無法穿過直徑小的方形口子)“兩邊拉開,架在上面的長條又不夠長,我該怎麼辦呢?”他又站了起來,用手量了量圓形管子的彎度,自言自語地說:“我去找一個和這個差不多的。”

此時,私語是一種“有聲思考”,幼兒通過不斷與自己對話,指導自己的注意力和行爲,同時,也是自己提出問題、質疑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研究表明,活動難度和私語使用間的正向關係只能呈現到某種程度,幼兒在挑戰中等難度任務時最常使用私語,當活動過於困難,已超過孩子的最近發展區時,他們就不會再用太多私語了。

孩子的私語,家長你懂嗎? 第3張

情境三:幼兒喚起感情時

小班新生在入園適應期間,有些孩子一邊哭一邊對自己說:“媽媽很快就會來接我了”“奶奶做完飯就來帶我回家”……

在醫院接種疫苗時,孩子也會自言自語:“打針就一點點疼”“就像小蚊子咬一口一樣”“我不怕疼”……

在這些情況下,私語是幼兒自我感情的釋放和表達,並沒有直接面對某一個聽者,而是將自己的情緒、情感融入事件中,可以是一種自我安慰,以此沖淡想念;可以是一種控制和約束;也可以是獨立戰勝困難時的自我鼓勁。

孩子的私語,家長你懂嗎? 第4張

私語是幼兒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出現的一種正常現象,對兒童認知發展具有重要價值。成人應儘可能認真地傾聽孩子的私語,這樣才能對孩子目前面臨的困難和訴求有清晰的認識。

坦然接納幼兒的私語

私語是幼兒自我意識的表現,是兒童語言發展質變的過程,更是幼兒連接外部社會和自己內心世界的橋樑。幼兒與豐富的社會環境互動時,私語是解決問題時用來引導行爲的工具,也是用來指導注意力的工具,它對幼兒自我心理過程具有調節作用。成人應坦然接納幼兒的私語,並努力透過幼兒生動的語言瞭解和認識其心理,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

孩子的私語,家長你懂嗎? 第5張

引導幼兒發展內部語言

正如之前所描述的,幼兒在一個頗具挑戰性的活動中引導自己的行爲時,就會自動使用私語。成人應根據具體情況儘可能地觀察、瞭解他們思考的內容,在解決難題的過程中,給予適度的幫助。

當幼兒面對過高挑戰時,成人需和幼兒充分進行言語交流,然後用語言直接指導。或者將任務分解成多個小目標,通過成人示範和直接教導,引導幼兒在活動中將私語內化,從而將問題解決的知識與能力轉換到幼兒身上。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