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沒有被抱壞的孩子,只有“不會抱”的父母

沒有被抱壞的孩子,只有“不會抱”的父母

來源:育娃網    閱讀: 4.7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上週末陪娃上早教課,看到一個3歲多的小女孩驚恐地拽着媽媽的衣服,哭着求着不願意獨立進教室上課。雖然在這個年齡這種情況很常見,但哭得如此撕心裂肺又驚心動魄的寶寶,還真是頭一次見到。

於是這位媽媽只得抱着孩子在課堂外面安撫她的情緒,試圖讓孩子安靜下來。待女兒情緒稍微緩和一些,這位媽媽一臉懊悔地跟我說:“唉,都怪我,孩子太缺安全感了,與我以前的做法有很大關係!”

她說:女兒大概三四個月的時候放下就哭,抱起來就好。老公嫌她慣着孩子,這樣下去大人受不了。後來她就聽信了一種說法“孩子多抱纔會壞”,就開始刻意訓練孩子。

每當女兒哭了就任她哭,當媽的硬挺着看着表,等10分鐘之後再抱,有的時候,不到十分鐘孩子就哭累了睡過去了,就感覺這個方法有效。

就這樣慢慢的,孩子不用抱不用哄自己能入睡了,但是新的問題也來了——孩子越來越沒自信、沒安全感。

以前大人陪着上課的時候,她家孩子就得死死拉着媽媽不放手,老師讓她上前去體驗個活動,她也死活不上去。現在該獨立上課了,別的小孩可以很快過渡,而她家小孩每節課必哭,至今都2個月了,沒能進去獨立上過一次課。

現在想想,真是無比後悔當初的做法!

完全理解那位媽媽的心情。但凡當媽的在育兒道路上踩過雷,每每回想起來都恨不得給自己兩個巴掌。更何況,這不過是當初只要多一個抱抱就能解決的事兒……

可當初,我們爲何會那麼執迷不悟,迷信這些不抱不哄的魔鬼訓練法呢?

沒有被抱壞的孩子,只有“不會抱”的父母

原因大概是:我們太着急了。

馬伊琍曾經在微博上悔不當初地寫道:

她在大女兒愛馬一歲多的時候進行哭聲免疫訓練,雖然兩天就成功讓她學會睡整覺,可一歲半時又開始反覆,夜裏總會醒來哭着拍手求抱抱,而她就固執地不去抱,麻痹自己去漠視她的無助,任憑孩子哭着再次睡着,大人孩子都飽受煎熬。

只因爲,當時一本英國著名皇家育兒師的書十分流行,書裏嚴格規定了出生後孩子各階段的吃奶睡覺作息時間,並要求哪怕早上六點孩子在熟睡中也要果斷拉開窗簾把孩子弄醒,晚上入睡前要求媽媽面無表情不許說話,不許跟孩子有任何眼神接觸,以防孩子興奮。作者言之鑿鑿地說,只要嚴格按照她的方法訓練,基本都可在滿月時就睡整夜覺!

馬伊琍反思到:“這是多麼可笑的目標啊!只要是個人,總有一天都會睡整覺,自己親生的寶貝,在他最弱小最需要你的時候擁抱他安撫他即使夜不成寐,相比他漫長的一生不值得嗎?”

於是老二出生後,她未經任何訓練,哭就抱,餓就喂,半夜醒來就伸手拍拍她,大人孩子睡得無比踏實,老二滿一歲就已自然睡整覺也不吃夜奶。“想來六年前的那些夜晚,我到底在急什麼呀!”

是啊,急吼吼地訓練孩子不哭,訓練孩子滿月睡整覺,拿着“三翻六坐八會爬”的時間表對照孩子的表現……都是因我們太着急了,孩子稍微做不到,就認爲這是“缺陷”,是“毛病”,是“習慣沒養好”。

可是想想看,一個小嬰兒愛哭愛鬧求抱抱不是正常的麼?幾個月大的小寶寶睡不了整覺又算什麼“毛病”呢?

我們對孩子的焦慮與着急,摻雜了多少妄圖省事、期盼速成的浮躁啊!

沒有被抱壞的孩子,只有“不會抱”的父母 第2張

記得有位育兒專家說:

經常哭的孩子和不大哭的孩子都是天生的;

抱的習慣也並非是隨便養成的。感受性強的孩子,對其他孩子感受不到的刺激也會感到不快;

還有表現欲強的孩子,會把自己的不快,用大聲哭泣表現出來。

不愛哭的孩子,怎麼抱也不會養成毛病;天生愛哭的孩子、不抱就哭個不停的孩子,也絕不是育兒上的失敗。

很多媽媽怕孩子養成讓抱的習慣,從嬰兒很小開始就儘量不去抱他,但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嬰兒的運動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發展。

抱起的嬰兒因想看東西,就要使用頸肌支起腦袋和脖子,同時用到背、胸和腹部的肌肉來挺直上身。如果真按照那些魔鬼訓練去訓練嬰兒不求抱,那無形中就會少了很多對嬰兒運動能力的鍛鍊。

更何況0-1歲之間是人建立安全感的基石時段,孩子在這個階段是非常無助的——不會說話、不會表達,除了哭之外沒法用任何方法引起注意。

在這個階段,父母要對孩子的哭鬧給予立刻的迴應,他纔會慢慢建立起安全感和對世界的信任感。不抱不哄任由他哭到嗓子啞,只會讓他留下心理創傷,成年之後用多少依戀關係或許都彌補不了。

所以,請放鬆自己也放過孩子,在心裏對自己說:“孩子你慢慢來!”

在孩子哭鬧的時候抱一抱,告訴他,爸媽愛你,永遠做你的堅強後盾。

“自閉症離孩子只有一個抱的距離。”這句話雖然有點危言聳聽,但細細想來——

人生那麼長,多許孩子幾個抱抱又何妨?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