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孩子厭惡害怕興趣班怎麼辦

孩子厭惡害怕興趣班怎麼辦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昨天,我給孩子退了一門興趣班。我反覆想着要不讓孩子緩一緩,孩子的狀況已經不是畏難心態,而是厭惡和害怕,我跟大家談談我在這個過程中一直在思考的兩個問題。

孩子厭惡害怕興趣班怎麼辦

最開始報班的決定是正確的嗎?

爲了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我利用了“地板時間”(Floor Time)的方式,跟孩子一對一交談過。地板時間是指提供私密的對話空間,或採用遊戲或者對話交流的方式,引導孩子把深層次想法表達出來的一種心理學引導方式。它強調的是輕鬆的氛圍,以平等的身份溝通,不讓孩子產生敵對和反感的情緒。

那天晚上我把抱在懷裏,選了他最喜歡的閱讀區的小沙發,一邊輕輕地搖晃一邊問他“你不喜歡戲劇課,對嗎”?我給的是肯定句,輕輕地點點頭。他告訴我他討厭戲劇課裏震耳欲聾的音樂,不喜歡老師強行拉着他去參與遊戲。這份對環境的不適感,是讓他最後害怕去上戲劇課最大的原因。

我繼續問他“如果在家裏咱們一起做戲劇活動,有音樂、有舞蹈,還有咱們的角色扮演,比如你是恐龍我是獅子,你會開心嗎?”繼續點點頭,還補充了一句“哥哥可以是小老鼠,騎在獅子上面,只要他願意的話。” 我繼續說,“是啊,其實戲劇很好玩的,裏面有很多想象的因素,如果是你來設計的話,你想做什麼呢?”

那晚我們討論了很多場景,看似是天馬行空,但都是圍繞着一個主題:孩子的興趣。我也越發明白了一點,當孩子對一個興趣產生厭惡的時候,我們第一時間需要考量的,並不是想當然地認爲孩子是不是放棄某個興趣了(“孩子不喜歡戲劇了嗎?”),而是要想明白到底他內心的需求有哪些沒有被滿足(“如何才能盡情地享受戲劇”)。

實際上目前所經歷的困境是這樣子的:興趣班所設置的課程,跟孩子內心所渴望的興趣不匹配,裏面最起碼有兩個外部元素(嘈雜的音樂背景、高節奏不停歇的課程節奏)讓孩子無法適應。

除了興趣班還有其他的方式嗎?

當把問題攤出來後,我發現這兩個外部因素是不容易解決的,孩子喜歡音樂、喜歡社交,但不意味着孩子適應課堂上老師誇張的戲劇動作、高分貝的音響,以及連軸轉的表演。所以我也就繼續“逼”自己再多想一下,我向自己提了一個問題,維持孩子的興趣發展真的需要通過興趣班嗎?答案如此簡單:並非如此。

對戲劇所有喜歡的要素,他覺得“換個環境就可以”。比如跟哥哥一起角色扮演、一起吟唱音樂,還有一起舞蹈,但去掉了喧囂的音樂和嘈雜的環境,更能全情投入,享受戲劇帶給他的美好。他更喜歡非結構式的體驗形式,而不是高度組織化的課堂模式。

想明白了這一點,我發現事情變得更簡單。哪怕提出放棄的請求,因爲實際上孩子並沒有遠離興趣,他只是真的對興趣班的課程設置不適應而已。對於我來說,如果孩子退出了,我接下來也只是換一個形式,一樣還是會持續思考如何更好地匹配孩子的興趣。

而我之所以猶豫的時間比孩子長,恰恰是因爲這段放棄的過程,我也在經歷很多的不安、忐忑和焦灼。內心就好像有兩個小人在打架,一個勸我要堅持,“再努力一會兒,孩子懂什麼呢”,另外一個勸我要以孩子的感受爲先,逼迫並不會給我們帶來好結果,慢下來也是一門藝術。

但能夠讓我越來越平和去看待整件事情,把自己的困惑寫下來分享給大家,是孩子的持續反饋所帶給我的力量。他會告訴我,這個路本身就是錯的,這個興趣班就不是他想要的。哪怕其他小朋友都適應,但不適應仍然需要被看到。而我跳出了成人的框架去跟孩子共同感受興趣的時候,孩子眼裏的光芒並沒有消失,他依然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並且願意在什麼方向全情投入。

如果是這樣子的,一味的強調堅持反而有可能會讓孩子越走越慢,那爲啥不平靜地接受這個結果,也接受養育中慢的節奏呢?

實際上不管我們給孩子報任何的班、學校、社團、活動,我們都沒有辦法保證自己一定是正確的。我們無法預測孩子最終會走向何方,把他們推向我們想象中的興趣安排,並不能保證孩子一定能夠適應。

陪着孩子一起去經歷體驗的過程,這裏也自然包括了放棄和堅持。這個過程需要我們抑制住自己內心的衝動,避免去評判孩子的選擇,而是跟孩子一起去體會哪怕做了放棄的選擇,但不意味着一切的終止,我們仍然可以有很多努力的方向。

當我們願意時時刻刻去傾聽孩子的反饋、理解他的內心需求,並且引導他思考每個選擇的方向,纔可以讓孩子有更大的自由空間,去找到自己內心的幸福,纔可以讓孩子成爲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