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觀點:教育孩子要愛不要溺

觀點:教育孩子要愛不要溺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5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哭、二鬧、三上吊”是常見爲了達成目的的戲劇橋段,但這般現象也正悄悄在親子教育中出現!許多家長對孩子百般呵護和寵溺,久而久之養出有“公主病”或“王子病”的慣寶寶。兒福團體呼籲,若希望孩子未來不成爲一事無成的“媽寶”或“啃老族”,家長應從現在開始練習當個有智慧的父母。

觀點:教育孩子要愛不要溺

兒盟調查發現,受到家長寵溺的影響,5成孩子出現“兇、挑、拗”的慣寶寶現象。

    慣小孩3症狀:兇、挑、拗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公佈“2014年臺灣家長教養態度現況調查”,結果顯示5成孩子因家長過於寵溺,出現“慣寶寶”的症狀,其中因被叨唸或嫌食物不好吃的“逞兇”比例高達3成;23.9%眼光“很挑”,會因穿著用品太便宜而覺得丟臉;近4成則脾氣“很拗”,想要什麼就一定要拿到。

調查更發現,符合上述“兇、挑、拗”等習性的任性小霸王,比例高達15.2%,其中獨生子女恃寵而驕的情況最爲明顯,且年紀越大的孩子更加驕縱和任性,並沒有隨著成長而學習到應有的情緒管理和體諒別人,加上普遍因父母的過分溺愛,未曾做過家事,茶來張口、飯來伸手,“不知道感謝、不懂得分享、不會做家事”,逐漸變成現代慣寶寶們的真實寫照。

捨不得孩子吃苦!恐養出小鴨霸、媽寶

兒福聯盟執行長陳麗如指出,現代孩子生得少,孩子們不管是含著金、銀或是銅湯匙出生,幾乎都一樣受到父母親們高規格的照顧和服務,捨不得孩子吃苦,所以要求什麼都OK,因爲孩子還小不懂事,所以做錯什麼都OK,久而久之這些ok父母也養出了許多“小鴨霸”。

孩子的表現可直接反應出家長的教養態度,兒盟呼籲,若不希望孩子們將來成爲無法獨立思考、什麼都不會的“媽寶”或是“啃老族”,家長們現代就要用智慧教導孩子。

要愛不要溺 教養三守則

1.家長要說不,孩子懂退讓:在孩子提出請求時,家長應教育孩子區分必要的和想要的差別,並藉由適時的拒絕,讓孩子瞭解滿足他的一切需求,並不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

2.家長要有原則,孩子能遵守:缺乏原則、太輕易就投降妥協,很容易讓孩子無法適從,甚至變成無法管教與溝通。家長如果能與孩子討論出合理、可遵守的行爲規範和期望,孩子必能建立更好的生活常規,並將更信任與尊重家長。

3.家長要放手,孩子纔會成長:讓孩子學習做家事、參與家務,其實是培養孩子負責、爲家人付出、避免變成慣寶寶的好方法,初期可以用漸進方式,先要求孩子負責把自己的房間,再進一步去負責家裏的公共區域。